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1月8日是我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徐光启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测量、水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他又是一位沟通中外文化的先行者,比较系统地译述、介绍国外的科学,他的《农政全书》集我国明以前农业知识之大全,在学术上有很高的价值,在今天还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他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有不少可取之处。为纪念这位卓有成果的学者,为有关人员提供研究上的方便,华南农学院农史  相似文献   

2.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 (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 第四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 (四)科学技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不仅大大超过了前代,有些成就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在农学、天文学、数学、地图学、医药学等方面,出现了不少重要著作。农学西汉汜胜之著的《汜胜之书》(又称《种植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后期。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许多作物的栽培技术,其中关于区田法、溲种法、穗选法、嫁接法、调节稻田水温法以及复种、轮作、间作和混作的记载在我国  相似文献   

3.
李懋君 《兰台世界》2012,(24):13-14
徐光启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集数学家、天文学家、农学家、政治家、水利家于一身。《几何原本》、《崇祯历法》、《农政全书》成为徐光启在数学领域、天文历法领域、农学领域的皇皇巨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龙金顺 《兰台世界》2014,(5):120-121
徐光启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翻译家,他尤其在水利、天文、地理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编撰的《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开辟了我国翻译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徐光启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翻译家,他尤其在水利、天文、地理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编撰的《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开辟了我国翻译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明上海县徐家汇人。《明史》本传说他:“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甚为惋惜。他较早在南京接触到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等,学到很多国外的自然科学,在数理、天文、历算、兵器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就。尤其创先翻译《几何原本》,向国人传播西方数学知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技期刊现状及发展举措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4位“两院”院士以及《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科学通报》编委和资深审稿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满意度不高,其中高水平稿源的缺乏和期刊影响因子主导的科研评价方式是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该文从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精品期刊、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报》2012,24(1)
对154位“两院”院士以及《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科学通报》编委和资深审稿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满意度不高,其中高水平稿源的缺乏和期刊影响因子主导的科研评价方式是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该文从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精品期刊、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农学基础科学发展战略》评介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王连铮由我国著名农学家卢良恕研究员等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农学基础科学发展战略》一书,切合我国国情,内容新颖,能在较高层次上剖析农学基础科学,对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它将指...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一位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内外,对中华民族的解放、对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韬奋以自己卓越的才干和不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久已公认:徐光启是我国明代末年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人们通常重视他对农业和水利的研究,而忽略他在编辑工作上的贡献。从他的一生经历看,教书和研究,翻译和编书,引进西方科学名著,会通当时中外知识,编辑、著译了许多关于数学、天文历法及农业、兵事等方面的书籍,其中有独立编辑的,有与他人合编的,有担负主编责任的,他是一位成果丰硕的大编辑家。自魏晋以降,到徐光启活动的年  相似文献   

12.
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在新闻宣传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报纸编辑、政论写作,还是报业管理、出版发行等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建树。作为一位出色的新闻记者,他的旅游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堪称我国通讯发展史上的优秀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响,今天读来,仍有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14.
边春光同志是我国出版战线上一位老战士、老领导。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多数同志都叫他“老边同志”。这个极其平常的称呼,透着人们对他的敬重和亲和。我这里记叙的仅仅是他1983年在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抓与出书质量有关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5.
一冯福宽个性内向,少言寡语,见了面总是和蔼地点点头,平时很少和人开玩笑,从不在人前表白自己。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许多人和他同在一个大院工作,只知他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编辑,而不太清楚他在事业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近年来,冯福宽陆续出版了一些著作,有《回坊风情录》、《艰难的脚步》、《秦坊见闻录》、《穆斯林之歌》、《黄土魂》、《山花赋》(合集)、《中国·陕西回族穆斯林》、《消逝在声音里的青春》等。每出一本,他都送来,认真写上我和老伴的名字,并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薛凤祚是清初著名的科学家。数学上,他首次将对数引进中国;天文学上,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极为先进的哥白尼体系;以及在水利、医学、物理等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他历时三十余载,将其一生的科学研究成果汇编为一部科学技术性质的丛书—《历学会通》,因年代久远,该丛书在世间流传不广,《中国丛书综录》未见收录,近闻《山东文献集成》收录该丛书,故将其予以介绍,以方便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任鸿隽(1886-1961),著名的爱国科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他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1914年在留学美国时期就提出“科学救国”的主张,发起“科学救国”运动。1915年与人发起创办了《科学》杂志,坚持了几十年。他一生都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而奋斗。他的著作有《科学概论》等,与人合译有《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等。他对科学著作的评论有相当的分量,是一位有水平的科学书评家。  相似文献   

18.
从“天”开始有些朋友常常问我,《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什么从《天文学》卷开始编辑?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原因,我国有个传统说法,说有学问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国对科学学科还有个传统的排列法,叫作:天、地、生,数、理、化……。看起来,我国百科全书从天文学开始还是顺理成章的。不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从天文学开始并不是因为这个道理,而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文化大革命”之  相似文献   

19.
魏宏运 《历史档案》2004,143(1):108-1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的思想和著作在他生前身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界就盛赞这位伟人,丁文江编的《梁启超年谱》,把握、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1936年罗芳洲在其编辑的  相似文献   

20.
在南极的冰雪中,在北极的荒原上,在中国南海的热风里,在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深处……从海外异域到神州大地,都曾留下他采访的足迹。他是一位“老总”———在人民日报副总编的位子上一干就是16年半,他认为“总编辑”就应该总是在做编辑;他又是一位“老记”———总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在《东西南北中》、《大江东去》的大型系列报道采访中,在人大、政协“两会”的会场内外,在悉尼和盐湖城奥运会的赛场上,都有他不倦的身影。他就是《我在现场》一书的作者李仁臣。他认为当“老总”和当“老记”并不矛盾,主张“红笔蓝笔”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