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强调能力的要求,第一条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教材乃教学之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材料和依据,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依托。而高考能否取胜,取决于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能力是否有效提高以及对教材的掌握程度。那么,如何牢固地掌握教材呢?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历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我们应该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关于历史现象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材料的搜集运用能力、历史事实的理解阐释能力、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历史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使之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1.历史现象的再认、再现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属记忆能力,但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记忆是思维的基础,在记忆基础上能活现客体,是比较完全的再认再现能力,例如:①最早出现在今陕西省境内的人类是(B)A.元谋人B、蓝田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此题为限制性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重要事实的能力。题干部分有特殊规定的内容(最早、陕西省内),通过再现四选项的事实,决定取舍。A项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内;B项距今约80万年,在陕西省内;C项距今约五六千年,在陕西省内;D项距今约1万8千年,在北京范围。按题干规定,正确答案为B。  相似文献   

3.
我校历史组所进行的“面向21世纪高中历史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的国家级重点教研课题的研究,选择了抗战历史为重点突破口。本文是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教材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构建素质教育的知识体系框架。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具体来说,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在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诠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能力。现行历史教材的内容与50年代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主要是知识点增多,但关于能力培养的内容仍显不足。导言和小结是一章课文内容的灵魂和精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设计好每一章课文…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除了传授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大纲把能力分为四种: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等,但上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5.
陶圣建 《中学文科》2006,(10):71-72
历史高考有十种能力要求,第一是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第二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这两种能力要求从本质上讲主要是识记历史。本文结合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分类阐述一些识记规律和技巧,愿给广大师生一点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常有这样的情形:几个教师讲同样的教材,效果迥然不同。有的讲得趣味横生,有的却讲得枯燥无味。究其原因,除了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备课能力不同之外,与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完成这一任务,历史教师就必须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加以深刻地分析。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再现”历史现  相似文献   

7.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能力,即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能力。它是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最主要的能力之一。但在历史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重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要从再认、再现历史史实,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并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论点,比较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异同,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基本的分析和评价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渐进、持久的过程,能力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学情,历史教师本身应具备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历史教学论素养,应持续关注学术研究动态,才能更好地达成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解决历史问题的素养,这种素养包括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再认和再现历史史实的悟性.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时一定要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课堂.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大多数教师一直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和依据,教师应把教材和教参奉为圣旨,教学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教参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本人认为这种教学理念大多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缺乏人文精神。国家已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改革的宗旨就是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观要求教师转换教材的呈现方式,从学生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粗浅看法和点滴尝试。  相似文献   

11.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一是注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二是历史复习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三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做为一名中学的历史教师,应怎样利用历史教材上的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三点做法: 一、深人观察历史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用语言再现历史形象的能力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实物图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提出观察思维目标,让学生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历史教学改革凸显了研究性学习,强调了探究能力的培养,似乎历史知识的记忆显得不重要。殊不知,再认、再现历史课程的主干知识,既是发展学生高水平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养育学生人文情感的前提。准确记忆历史知识是探究问题的第一步,没有史实的具体再认,没有史实的大量储备,忽视基本知识记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只有发展记忆思维能力,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分析、概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的能力培养,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历史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知识、思维方式的限制,导致他们认识事物,认识纷繁的历史和社会能力非常有限,难以从众多庞杂的历史事件中的出其规律性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在历史教学中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能力的培养。一、记忆知识能力的培养历史知识是需要牢固记忆的,这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特点,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从心理上说是一种忙能力,要想提高记忆效果,首先要明确记忆的…  相似文献   

15.
谈到测量,我们应主要地理解测量的目标以及这些测量目标之间的关系。测量的目标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要求,新修订的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的表述是这样的: 一、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教学阶段,对于新课标的历史课程该如何把握?作者认为,应该就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知识层次,进行三段式能力培养。一、高一阶段着重培养基础层次能力——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许多高一学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没有知识的记忆,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一  相似文献   

17.
历史创新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它具有解决问题的"应用"特征,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结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词汇教学的角度谈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问题。 记忆是一种包括识记、再认和再现诸过程的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正在进行的历史。"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已发生过的人物与事件,而是要借助教学手段来再现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进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而历史具有过去性与不可重建性,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会对学生的理解与认知产生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加教材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将枯燥无味,只能  相似文献   

20.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史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筛选历史重点词汇法;二、地理学方法;三、统计学方法;四、比较推理方法等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能”上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保持,课堂气氛活跃,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又促进了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