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例】人教版小语第九册《白杨》师:(在学生读完第16自然段后)这一自然段中有个生字,就是新疆的“疆”字,看老师板书。(老师在黑板上写“新疆”两字时,故意少了“土”。学生沉默了片刻后,有两人举了手。)生:老师,你写错了。“疆”字少了“土”。师:(故作惊讶状,看看黑板)呀,真的!(写上土”)这个“土”字还真不能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这个“土”字在“弓”的里面,我想是不是古人拿弓箭来保卫它呀?生:老师,我知道了。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这块土地还真不能丢,否则,就是有罪的。(学生都笑了。)生:我们不…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日趋严重。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去指导学生纠正错别字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一、以讲故事来加深印象我们可以通过讲一些与之有关的故事来加深对一些形近字的印象。例如:“肺”和“沛”两个字,由于受“市”字的影响,很多学生常把“肺”和“沛”两个字中的右边写成“市”,针对这一现象,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久前,有一位名叫××沛的年轻干部去世,很多单位和个人来为他献花圈,在所有花圈中,只有一个花圈上他的名字被写对,其余的都把“沛”字的右边写成“市”,于是我让学生猜,写…  相似文献   

3.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抓篇章结构,然而篇章结构不能离开字词句段而孤立存在。那么如何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进行词语教学?下面是我的几点浅见。一、准确理解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如《在仙台》第一段中有两个“却”字:“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好意难却”,一比较学生就懂了,前者表示“转折”,后者是“推却”。二、三段中三处写到“讲义”:“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前两个指讲课的内容,后者指听课笔记。如果泛泛而谈,学生的印象就不深刻,只有通过  相似文献   

4.
<正>一、编谜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谜语能使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如"茶"字,下边是"朩",小学生很容易写成"木"。在教这个字时,我就编了"一个小人,躲在草里"的谜语让学生猜,加深了学生对"茶"字的印象。又如,认识"燕"字时,我又编了:"一只鸟,飞到北门口,生了四个蛋"的谜语。  相似文献   

5.
把教学和育人结合起来,这也是小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且收到一定的效益。我的具体做法如下。穿插歌谣,感染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歌谣,感染学生,容易收到教学效益。在教《壮丽的山川》这课,讲到江西庐山时,我便朗诵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听过后,感到祖国江山如此多娇,从而增添了热爱祖国的感情。教《东北的林海》,当讲到最后一段课文时,我便朗读东北民谣:“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使学生认识东北林区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和著名的特产。运用对比,加深印象。例如,教《我国的国土和人民》这课,当讲到“我国领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广大的国家之一”时,除讲清楚课文举的事例外,还跟“大洋洲”面积作比较,大洋洲面积为900万平方公里,我国面积比这洲面积要大60万平方公里;我国面  相似文献   

6.
地理课上,同学们都熟知一首概述中国行政区划的“中国诗”: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注:“五江(疆)”,指江苏、江西、浙江、黑龙江和新疆。“四”,指四川。它仅用28个字,就巧妙地将当时我国的30个省级行政区作了概括,琅琅上口,通俗易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成立了海南省和重庆直辖市,并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达到34个(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因此就有必要对这首“中国…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上.在讲到“瑕”字时,我解释为玉上的斑点,常用来比喻缺点。又举出几个含“瑕”的成语要学生们辨析:白璧微瑕、白璧无瑕、瑕瑜互见、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和义务是“讲”。不讲。怎为人师?但要少讲、精讲。讲到火候。讲到学生心里去。要以自己的“讲”激励学生去“讲”。我讲朱自清《春》时,先选择描写“春风”一段,从运用修辞(引用、比喻、拟人)、描写角度(听觉、视觉、嗅觉)、语言特点(形象准确)几方面具体表明了我“独到”的见解和感受,然后让学生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讲”。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其他学生适时补充,争先恐后地讲述与众不同的意见。例如讲到描写“春草”的一段时,一般学生都能说出“钻”、“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等词语的简洁、传神。有个学生还认为“打两个滚儿”虽然不是直接写草。而是写人,但通过这句话,却似乎能嗅到青草的味道,小时候就有过这样的体会,棒极了。  相似文献   

9.
一、穿插法。这种方法是在识字教学中 ,根据新教生字的特点 ,插上一段“故事”或“笑话”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如我在教生词“山坡”的“坡”时 ,结合平时有的同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出现左右的间距较大不成字或成两个字的现象 ,讲了个故事 :有个同学叫“朱月坡” ,本来是个很好听的名字 ,可是这个同学平时书写不认真 ,开学时 ,来了一新老师 ,当这老师第一次批阅作业本时 ,把这个同学的名字念成“朱肚皮”。讲到这里 ,学生们一阵大笑。我向学生追问。能知道老师这样念是什么原因吗 ?当然他们很快就答对了。以后的书写中 ,同学们改变了以前…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一堂小学语文课上,有位教师教学生识字,在指导学生如何记住“鸟”的字形时,这位教师说:鸟经常停憩在树上,所以“鸟”字的左下角的“一”代表树枝。当时,有的教师惊讶不已,在心里直呼:这是教学错误!不久,在一次中师教研会上,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也讲到识字教学要尽可能形象,使学生能很快记准字形。他举了个例子,如“婆”字,因为“婆婆”都是女性,所以“婆”字与“女”有关。为什么“婆”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波”字呢?因为,老婆婆额头上的皱纹与水波很相似。听了这一条解释,我们都觉得很形象,但又觉得纳闷:“婆”…  相似文献   

11.
在教《北大荒的秋天》一课的生字“碧”时,我准备用那个学“碧”字的“老经典”让学生加深印象。“同学们,学这个‘碧’字呀,老师有一种好方法,让你们能一下子记住它,想听吗?”“想听!”教室里声音响亮而又整齐。我诡秘地一笑:“王先生和白先生坐在石头上聊天,看看,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2.
“以一字论工拙”是中国古典诗话的传统。带领学生欣赏张先的《天仙子》,讲到千古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时,我着力讲了“弄”字。我引用王国维的赞誉:“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恰当地导入新课,可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学生们的“知新”欲望引导思考,开始新知识的探索。这样由喜欢听,就导致了多想,而多想就会加深印象,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更加牢固。一、用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只要认真研究教材,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我先提问学生:“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发现,巧妙记字有些生字字形复杂,或者某些部件与熟字相近,学生往往张冠李戴。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字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通过发挥想像、创设特定的语境,巧妙地记住字形,强化识字效果,形成识字能力。如“猎”和“猪”模样很相似,稍不留神就会出错。学生编了一则顺口溜进行比较:“猎人打猪猪少腿”。意思是:有个猎人去打猎,碰见一头野猪,猎人打伤了猪的一条腿,野猪只有一条腿能动,所以“猎”有两“|”,猪只有一“|”。以后再遇到这两个字时,学生马上就会想到那形象的提示语言,不会把字写错了。二、指…  相似文献   

15.
蒋志平 《湖南教育》2002,(19):54-54
加强字词教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一些重点字词领会其含义,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让他们受到思想熏陶。如教《小桔灯》一文时,讲到“我们大家都好了”这一段时,我就抓住其中的“好”字进行思想教育。我引导学生领会“好”字的含义(过上好日子),然后反问学生:小姑娘所向往的不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吗?不知经过多少人的奋斗,我们的祖国才走上了新的道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注重作家作品介绍。我在介绍作家作品时,针对学生的情况,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比如,我在介绍司马迁的生平中,着重突出介绍他在屈辱中发愤…  相似文献   

16.
在低年级儿童识记字形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寻找方法识记,会使他们对识记对象印象更深,乃至永远不能忘记。例如,我在教“拔”字时,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启发学生说:“这个字我以前教过的好多同学都易出错,哪位同学能用巧妙的办法把它记住?”学生听到这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后,便积极思维,随之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1:“拔”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扌”旁,右边是“友”字加上一点。生2:“拔”字和“拨”字相似,“拨”字的短竖去掉就是“拔”。生3:“拔”字是指一个小朋友(友)在用手(扌)拔萝卜,拔不出来,急得眼泪都滴…  相似文献   

17.
校园幽默     
加深印象父亲教儿子,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他就问:“你头顶是什么?”儿子想了想说:“头发。”“头发上面呢?”“屋顶。”“屋顶上面呢?”“瓦片。”父亲火了,一拍桌子:“笨蛋,你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儿子吓得“哇”地哭了:“还有……还有小鸟在飞……”舞会一个人头攒动的舞会上,我没有舞伴便呆坐着,看到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向我走来,我的心怦怦跳起来。“你要跳舞吗?”他愉快地问。“是的。”我讷讷而语。“好极了,”他说,“我能坐你的椅子吗?”异乎寻常观看完电影《超人》后,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印象,问道:“超人最…  相似文献   

18.
我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的《“你们想错了”》一文的教学。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方志敏)和两个贪得无厌的国民党士兵的形象。教学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正反两方面人物形象的印象,进一步激起学生对方志敏的无比敬爱和对国民党反动派部队的无比憎恨、蔑视的感情,教师让学生对两个方面的人物形象进行模仿表演。教师动用了电化教具——录音机,直观教具——手榴弹让学生有声有色地扮演了那位拿手榴弹的士兵:“……不然就炸死你!”看其表演,确是把敌人的丑恶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一) 在加强语文基本训练中,不少语文教师针对学生易写错别字的毛病,注意对某些字进行字形解析。如讲到“被”字时,说明“被”是属于衣服一类的东西,因此从“衤”旁,“衤”就是“衣”字,如果把“被”写成“(礻皮)”,那就根本错了,因为“礻”不是“衣”字而是“示”字。讲到“恭”字时,说明“恭”是一种观念,因此从  相似文献   

20.
1以形成像,以像成字形是指“字”的形状,而“象”则是指印像有些字本身就是由图像演变而来的,这一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文字本身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借助于实物来帮助学生识记。如:在教《口耳目》一课的生字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形与字相似的地方,然后,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音、字、形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认字效果和速度就变得又好又快了。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如:在教学生学习“鼠”字时,我让学生把“鼠”字想像成一只小老鼠,然后启发学生,那上面的“臼”实际上就是老鼠的脸,而下面的则是小老鼠的牙齿。这样一来,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发展,我把这种方法称为“联想识记法”。2教形近字,注重比较在教学生识生字时,我一般不让学生单独去认,而是把相近的字集中起来,一并出现,让他们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我把它与“日”字相比较,告诉学生记忆方法:“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如;在学生学习“她”字,我们可把“她”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