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小石先生(1888~1962年)在书法创作中非常注重印章的应用。在先生的众多印章中,他最喜爱的大约有七枚。一枚是由先生自己设计并书写,著名篆刻家杨仲子篆刻的一方“胡”字印章。这枚印章布局奇巧,左边“古”字在下,右边“月”字在上,像一轮明月照耀在古老石头上。刀法细腻,古朴典雅,疏密有致,气韵相通。配在先生书法作品中,堪称珠联璧合,令人叹为观止。杨仲子是一位富有浪漫情调的才子,早年与先生既是邻居,又是同窗,还是文友,后来成为姻亲。杨仲子曾公费留学法国,学习音乐,回国后在法国驻华大使馆任职,抗战时在重庆任音乐学院院长。他擅长…  相似文献   

2.
1950年夏,素有儒将风度的陈毅来宁,邀请南京文艺界知名人士在玄武湖翠虹厅聚会。陈老总提前两小时单独接见国学大师胡小石。  相似文献   

3.
朱煊 《档案与建设》2004,(10):27-28
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书画商店“十竹斋”生意红火,成为南京传统文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但是很少有人知晓创办“十竹斋”的艰苦历程,更不清楚建议创办“十竹斋”的功臣是谁。  相似文献   

4.
明代汪瑗撰写《楚辞集解》作为重要的《楚辞》注本之一,对后世楚辞学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考察汪瑗撰写《楚辞集解》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楚辞集注》之不满;二是无失扶抑邪正之意;三是悼念不得志者;四是发前人之所未发。本文试阐述之。  相似文献   

5.
陈欣 《兰台世界》2017,(5):109-114
鲁笔《楚辞达》是清代较有特色的楚辞注本。对于鲁笔的里籍,学界一直误认为是广东雷州,实际上他是安徽望江人。鲁笔论骚由剖析结构、文理血脉进而阐释大义,并深入至字法、句法等细部批评,表现出对楚辞艺术审美特征认识的精微细化趋势。鲁笔把涉及屈骚艺术特征的寓言、虚实与幻境结合起来进行论述,说明其对文学艺术中的虚构与幻想的美学意义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由此展示屈骚文本所独具的文学审美特性,推动了楚辞艺术批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永明 《兰台世界》2012,(12):37-38
《楚辞集注》由《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三部分组成,在其流传过程中,版本的沿革、卷帙的分合较为复杂,本文对《楚辞集注》的版本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廓清。  相似文献   

7.
高有鹏 《文化遗产》2017,(3):118-125
《楚辞》堪称神话传说的王国,是历史的记忆表达,包含着现实的不可想象,也保存着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内容.朱熹把其中的神话传说故事视作历史的真实,又做出辩证分析,表现出唯理论的阐释方式,更多的是从历史文化的合理性回答.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王逸所著《楚辞章句》一书,是我国第一次对《楚辞》进行全面系统注释的章句体论著,为后人准确解读《楚辞》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流布的方式与历史均较为复杂,本文首先将就其流布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论述,然后对王逸《章句》一书的流传版本系统情况加以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9.
《楚辞》中使用君字诗歌有15首,共47句。君字的使用都具有尊崇和赞美之意。君字尊称的使用,昭示了诗作者对神灵、楚王及贤臣虔敬与尊崇的态度,体现了战国时期君字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及人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虽经多次修订,但仍有不少疏漏之处。文章对照书中著录的底本,重新校勘,考订其中较为典型的讹误,分成讹文、脱文、衍文、倒文以及句读五类。整理成文,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有记载的27部楚辞类著作中,已知付梓的有13部,近50%。这样大规模的刊刻《楚辞》,从根本上改变了宋代《楚辞》的传播方式,让宋代《楚辞》的传播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南宋洪兴祖所撰《楚辞补注》,保存了自汉至南宋一千余年的《楚辞》注释与研究成果,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楚辞》注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白化文先生领衔整理的点校本《楚辞补注》,为阅读、研究该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点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讹误。在吸收了俞明芳、黄灵庚、叶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王逸所著《楚辞章句》一书,是我国第一次对《楚辞》进行全面系统注释的章句体论著,为后人准确解读《楚辞》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流布的方式与历史均较为复杂,本文首先将就其流布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论述,然后对王逸《章句》一书的流传版本系统情况加以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14.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所作的《资治通鉴音注》与《通鉴释文辩误》,是“《通鉴》学”与古典传注学方面的名著,世称“胡注”;本文是对“胡注”所作的专题研究。陈垣先生的《通鉴胡注表微》是公认的《通鉴》与“胡注”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由于产生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表微》对于胡三省的遗民思想与爱国情怀等内容有较多的阐发。受陈先生的影响,加之建国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学界过分强调史学的思想教化与政治宣传功能,许多学者只是把胡三省视为一个“爱国史学家”进行评价;对于“胡注”的研究也多停留在“讲节操”、“重民心”、“反抗蒙元暴政”等政治层面之上,而未能在此基础上再做深入探究。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胡注”的“渊源与背景”、  相似文献   

15.
杨郁 《图书与情报》2012,(3):142-145,4
胡三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训诂学家和藏书家。由于《宋史》、《元史》无传,《宋元学案》也仅有百余字的小传,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长期被湮没,直至20世纪中期陈援庵先生作《通鉴胡注表微》,才使人们注意到胡三省的学术地位和胡注的学术价值。文章介绍了胡三省的生平,并对其《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版本和内容价值作一考述。  相似文献   

16.
美化回忆     
去采访一个纪录片导演时,我向他转述他一个大导演朋友的一段回忆。因为回忆里有他,说的是炖牛肉的香气里,几个年轻人狂热的畅想,于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某个瞬间诞生了。我兴奋地等着他继续往里填东西,脑子里想着接下来一篇好稿子要诞生了。不料,他鼻孔里一声轻笑。“没那么文艺吧?当时我正满屋子看他的大房子呢,羡慕啊,我一个租房子的人,一下看到那么大的房子——还是自己的。艳羡地四下寻摸……”——他毁了我的好稿子,一篇又文艺又伤感,内里还有热腾腾梦想的好稿子。但他让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可靠,不是所有的叙事都贴谱。  相似文献   

17.
徐雁 《图书与情报》2006,(3):135-140
去年八月中旬从安徽大学图书馆讲学回家,发现新到的《苏州杂志》第四期上,有一篇潘树广教授的研究生朱琴硕士的回忆文章,写得情真意切,便赶紧翻开来读了。这一读便激起了我对潘老师的深刻记忆。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是《档案法》实施二十周年。 《档案法》引领我们档案工作者在依法治档等各个工作领域,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回忆写评论     
评论是新闻的旗帜和灵魂,这是邸报以来就形成的传统。我国近代的《循环日报》主笔王韬,《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国粹学报》主笔章太炎等,都以撰写纵论国是,褒贬时事,抨击时弊的文章而成为风靡一时的人物。上世纪初的《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写时评,“一篇在手,倚马可待”,“笔锋常带感情”,鞭辟入里,也影响极大。延安时代的《解放日报》,社论、文章多出于陆定一、胡乔木之手,痛快淋漓,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炸弹和旗帜”的作用。毛泽东身为党的领袖,又是写文章的高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武旭 《河北科技图苑》2007,20(2):35-35,48
收到《河北科技图苑》2006年第6期后,刚一翻阅就见封二登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于鸣镝先生于2006年10月16日在辽宁省大连市病逝。惊悉噩耗,深感悲痛,诸般往事,涌上心头。将千思万绪诉于笔端,以寄托对于先生的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