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由于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英汉翻译工作的复杂性.为了更顺利地进行英汉翻译任务,必须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同时也要了解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本文主要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进行思考,简述词类转换定义及其特点,对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对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的具体体现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体现了该民族文化传统长期积淀的结果。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英汉翻译活动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词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词类转换体现了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可用于分析英语转类构词的认知机制。各种词类转换的基础是它们共处于一个认知框中,是基于邻近性而产生转类,转类后产生了概念突显和激活。转类的认知研究有助于从认知角度揭示词类转换的发生机制,为解释语言结构与人们认知事物方式的特点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不同民族文化接触过程中因语言融合而出现借用语词这一现象出发,根据英语自身的开放性、词类转换的随意性以及较小的词语理据性等语言特点,对英语外来语词的种类、借用方式和特点、英语对外来语词的同化作用及外来语词对英语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共时性研究,揭示了当代英语具有吸收外来语词的无限潜在力。同时,由于语词借用关系的非明显化倾向,终将导致不同民族语言词汇的,总体融合而产生国际通用词汇。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在词汇、句法、思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转换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翻译技巧,根据英汉语在动静倾向、主被动语态以及句型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灵活使用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语态转换、语序转换等方式进行翻译,以使译文既忠于原文,又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6.
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其语言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彼此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思维差异。思维差异反映着讲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来形成的语言倾向。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汉英两种语言亦不例外。本文拟从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选择、句式结构以及篇章布局等方面的影响着手,研究汉英思维差异所造成的语言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7.
"词类转换"题是历届中考英语考查的重点之一。所谓"词类转换",就是根据句意,用句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进  相似文献   

8.
论英语教学中“方位词”的文化输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文化之间会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差异。“东、西、南、北”是汉英语中一组基本的方位词,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意在揭示方位词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还同时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翻译已成为大专院校高年级的基础课之一.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外语教学工作者加强政治学习、语言学习和翻译理论与技巧的研究.下面笔者从词类转换和介词两个方面谈谈英汉译的一些基本技巧与方法.一 词类转译词类转译是英译汉的很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基本方法.运用得当,可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一般说来,任何词类都可以转换,但我们要注意英语和汉语在词汇上有差异.汉语倾向多  相似文献   

10.
先秦汉语中,广泛存在着某词在此处用作甲词类,彼处又用作乙词类的现象。本文采用“词类转换”的提法加以分析,考察词类的转换,不能离开当时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古人构词写意崇尚功用、追求简省,是形成词类可以相互转换的重要原因。词类转换可分为依声转换和因义转换两种类型。依声着眼于语音的变换;因义着眼于意义的变换。而这两类转换都要受到联想性和区别性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词类转换”题是历届中招英语考查的重点之一。所谓“词类转换”,就是根据句意,用句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进行填空,使该句意思完整,语法正确。现就如何做好这种题目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体现了脱离题海,回归教材的倾向,对某些重要的考点,年年出题年年新,根据不同层次要求,转换角度考查学生.针对这些高考的必考点,高三复习时可以编拟题组,将难度设计成阶梯式,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编拟题组要求做到:(1)知识点明确、具体.(2)层次上由浅到深,能力要求逐步提高.(3)深入挖掘该知识点内涵,多角度与其他知识联系,从不同的思维方式上变换题目.  相似文献   

13.
曹悦 《考试周刊》2007,(8):43-44
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塑造了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又毫无疑问地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许多差异反映出了中国整体思维和西方个体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本文仅通过汉英构词法,汉英时间、空间和人物的表达方法以及汉英语序三方面来讨论中西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引起的英汉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词类的转换、融合词的应用、复合词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现代英语在实际使用中的变 化,说明了现代英语发展的趋向基本上是倾向于从简从略,倾向于表述的分析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背景、文化传统的长期影响下,以英美民族为代表的西方民族形成了强调个体、讲究形式的形式逻辑思维;而中华民族则逐渐形成了以整体观照为基础,以摄影取意为特点的直觉具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多用连接手段、用词抽象、形态变化丰富等;而汉语则体现在汉字、量词的使用和要求读者具有较强的读者意识等方面。了解语言表达背后的思维方式根源对二语习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吕华丽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56-57,65
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反映在英汉语言的句法层面上,主要表现为衔接手段、形态特征、修辞倾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三、词类的转换一个词由于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由甲词类变为乙词类叫做词类的转换。如英语名词beauty,作定语时变为形容词 beautiful,作状语时变为副词 bearltifully,作谓语时变为动词 beautify。有没有词类转换的现象,是汉英词类又一个重要的区别。英语一个词类能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多,不同的句子成分需要用不同的词类,这就是词类转换的必要性。如作谓语要用动  相似文献   

18.
词类转换是英语主要的构词法之一。英语名词在句中转换为动词的用法较为普遍,本就英语人体部位的名词在句中转换为动词的用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网络聊天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往往比面对面的交谈更倾向于使用语码转换。网络聊天室中实时聊天语料的分析结果可以将语码转换区分为句内语码转换和句间语码转化两种不同形式。语码转换有其使用的社会动因和心理动因,从顺应论的角度来看,语码转化的使用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20.
吕南 《文教资料》2005,(30):122-123
民间美术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倾向、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中国民间美术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这种形态特征尤其表现在空间造型上。由这种形态特征可以推断,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一种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心理倾向、思维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整体意识。而且,作为民族文化的产物这种整体意识应该视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一种文化内涵。本文试图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分析蕴藏于民间艺术背后的华夏文明的一些基本理念要素及其历史嬗变的趋势,以便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