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内的"豕"乃"豭"(公猪)字之省略."家"就读音来看是形声字,就内涵来看是会意字."家"中"豕",喻指家中的丈夫.古人用"豕"造"家"字用了取象比况法,与《易经》的表意方式相似,其目的是为了确立"家"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家"字乃中华先民养猪成就与一夫一妻制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是远古社会走向文明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家”之字形,前人认为从宀假省声、从豕、从亥、从彖省,其实还有从犬、从豢、从两马胯下一犬、从象之形;“家”之字义,前人认为是宗庙、氏族、邦国,其实“家”字形表现的应是家庭,即一个血缘亲族的居住所。从“家”字构形之历史演化可反映出内容极其宽泛、丰富的“家”字文化。  相似文献   

3.
家人人都有,不管是高楼华屋还是茅舍陋室,都是温馨的港湾。但“家”中为何是猪,却历来让人疑惑,众说纷纭。有人以“豕”不合情理而改写成“人”,以为家里住的是人不是猪。第二次汉字简化也曾采用了这个字,但没用几年就废止了。我们现在用的依然是那个和“豕”组合的让人疑惑的“家”。  相似文献   

4.
寻根文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对于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初衷或者母题的一种文学形式,由此,其中包含有一种乡恋之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歌颂、传承与反思。本文主要对寻根文学中“家”母题的文化意蕴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6.
李欣 《家教指南》2005,(9):62-62
同学们都说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确,我生活在一个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不但有个时髦的妈妈,更有个大款爸爸。我还有穿不完的高档服装,兜里的钱也从来没有断过。每次爸爸妈妈来学校,我都要被同学羡慕一番,嫉妒一番。但我并不觉得幸福,除了物质优裕,总觉得缺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元诗"四大家"歌行的题材取径多元丰富,又以酬友寄赠、忧念民生、题写书画等为其歌行体诗歌的主要生产方式。四人与道士羽流、多族身份诗人的多向互动,全面体现了元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气度;对社会矛盾、林泉之思等内容的揭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特有的时代情绪,具有一定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8.
对古文汉字“家”的本义,自古至今有多种说法,但都不尽合理。基于从古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考古学等各个角度的研究,可以认为:“家”当为会意字,其本义是表示一个以血缘聚居团体为基础的财产单位,这个财产单位就是“家族”,它最初指的是父系家族公社。引申开来,“家”亦可指代财产、宗庙、政权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禹家族家庭的研究是全面研究大禹的重要补充部分。相关文献中对大禹的出身及其父母的记载、大禹对待父亲被处决、大禹娶妻生子、大禹如何看待儿子"家天下"的行为等都有较多的记录。这些大禹"家"的故事表明当时的家族和家庭伦理观念已经形成:包括小团体化、私利化和经济关系亲缘化。  相似文献   

10.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家庭”观念却承受着巨大的变迁。首先是男性的绝对家长尊严的丧失,家庭成员由家庭本位转向社会的“群”,这使得现代家庭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群”中“个”的建构及其“度”的问题则又成为现代家庭建立过程的一个难解之题。这种建构的困难其实是现代中国建构之艰难的一次很好的隐喻。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北京人》、《憩园》、《伤逝》、《寒夜》这些作品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变迁的过程,前三部记录着传统家族的衰败,而后两部则记录着现代家庭建构之艰难。  相似文献   

11.
在韩国家庭伦理剧中,家经常被塑造成平民温情的载体、个人情感的归依核心以及代际矛盾的和解场所,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本文通过对"家"荧屏形象的分析,找到韩剧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殷墟花东甲骨卜辞有一新字,为(限)形,从走从系两个偏旁.走的本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糸的字形为“(8)”,象束丝之形,本义是细丝,引申义有绳索、琴弦等义.(限)字字音为[xián],字义是急跑、狂奔之义,在花东甲骨卜辞中指驾车之右马因狂躁而急跑(狂奔)之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戾家”的“戾”的含义由乖张、暴戾而引申为违反。按照启功等前辈的考证,“戾家”意指外行的、无师承的、非专门的、不精通的人,“戾家画”可指为脱略常法、无师承、有违绘画法则的画作,是一种业余水平的绘画;钱选和赵孟颓将“戾家画”与“士夫画”想对应,“士夫”应指在位的文人官僚。从钱、赵有关“戾家画”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钱选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觉地游离于“士夫”之外的一位士人,其说蕴含了“道”、“艺”关系的历史内涵,表明了钱选对“道”的超越,其价值格趣由传统的“重道”而转向艺术。钱选以这样的士人格趣并通过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启迪了后来的文人画家,从而体现了他在艺术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家"的形体结构,前人的研究主要是从考古学与文字学角度出发,考察"家"字的发现情况和古文字本身的渊源。文章从新的角度给予了全新的见解,即从它的原始意义出发,把"家"拆分为"宀"和"豕,"分析"宀"时,着重从中国古代干栏建筑的发展史还原它;分析"豕"时,具体从中国古代牧畜业的发展史中人类与"豕"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自然数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故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深深烙上了文化的印记。现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用以代表这些数的文字所包蕴的文化意义,从而初步判定这些字的产生,一方面与人类的早期生活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则与原始的卜筮文化有着更为直接的连带关系,同时与“易”的关系尤为密切。正因如此,这些字在后世才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义,而不再是单纯的抽象的自然数。  相似文献   

16.
国,我们都知道是指国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明明有机会逃生,却放弃了机会。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相似文献   

17.
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把上海建设成为学习化城市”的基础工程,是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理念下的一种家庭化建设。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可形成又一个渴求知识的环境、营造更浓郁的学习气氛;通过学习也可丰富家庭生活的内涵,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支持,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和健康。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即将结束,我们从众多来稿中精选了九个课例,汇成这样一个“精彩课例回放”专辑,类似于做一次岁末盘点。一年来,“课例研讨”栏目在广大读者的呵护下发展良好,投稿数量与来稿水平日上日高。我们做过粗略的统计:2006年,本栏目收到的稿件高达1200余篇!但由于版面有限,每期只能刊载四篇课例,全年刊用的稿件计不过50余篇!面对诸多来稿,我们时有遗珠之憾!这次在年末刊出这一组精彩课例,也算是我们弥补遗憾的小小举措吧!编毕全年12期课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迷人的风光:各种教学风格、各类教学方法、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观点,竞相展示,姹紫嫣红,多姿多彩!当前,我们的母语教育虽然受到不少指摘,但当我们面对这些课例——这些众多行动者思考者探索的精华——我们不得不油然而生敬意!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典型风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这样一个时代鼓与呼!邓彤  相似文献   

19.
关于曾经在我国北部建立过一个强大的金王朝的女真族,其族名的由来,迄今犹无定论,本文利用多语种的语言材料,从女真、蒙古等周边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对契丹字“山”与奴儿干、女古、袅罗个、nirugu、nirigu、柔然、女者、女真等词之间的可能联系作了探讨。文章认为,女真非米里真、朱先、主儿扯之异译。最初“女真”不专指米里耳或朱先,还包括有吉列迷,赫哲等其他民族在内;专用于指朱里真,二者的等同,当是后来的事。  相似文献   

20.
艺术字设计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项教学内容,传统教学的重点是讲解字的变形、夸张等手法,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字的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艺术字的内涵。近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它们的丰富内涵,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