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纸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报纸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一些地方报纸还经常使用方言,出现了普通话与新词语、方言共存的报纸“双言现象”,对此,报纸读者、采编人员、语言文字专家等各界人士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应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报纸“双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戈缨 《新闻传播》2005,(6):46-46
报纸编辑策划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要使一张报纸得到读者的欢迎,要使新闻报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没有精心的规划设计都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李佳 《记者摇篮》2015,(4):11-12
在加速转型的特定社会环境中,新闻内参作为下情上达的垂直信息系统,直接向省领导反映基层真实情况,在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新闻内参是新闻报道的特殊形态,因其传播内容的隐蔽性、传播渠道的特殊性、传播效果的指向性要求新闻内参必须讲究舆论监督艺术。新闻内参首先要解决"站位、摆位、到位"的问题。首先,新闻内参采编人员要学会站位思考内参是直接向领导提供下情的新闻信息,采编人员既要善于站在决策者的高度观察问题、寻找答案,也要  相似文献   

4.
传媒资讯     
《现代视听》2013,(4):1-2
采编人员设立职务微博须经单位批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积极利用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博客、微博等载体传播主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渗透和传播,不引用、不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不传播、不转载网上流言、传言或猜测性信息。新闻单位设立官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越发达,越要求报纸采编人员走向广博,走向深刻。面对网络媒体提供的大如瀚海、多如牛毛的新闻信息,报纸采编人员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路和发现,要学会借“网”捕“鱼”。这个“捕”是穿插着自己创意、策划、整合、组版、采写、编辑在内的一系列劳作。  相似文献   

6.
最后的仁慈     
海春 《新闻三昧》2008,(5):16-16
高庆华在2008年第2期《传媒观察》发表“以开放心态对待报纸“双言现象”》,文章提出: 报纸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报纸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一些地方还经常使用方言,出现了普通话与新词语、方言共存的报纸“双言现象”,对此,报纸读者、采编人员、语言文学专家等各界人士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应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报纸“双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报纸编辑策划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要使一张报纸得到读者的欢迎,要使新闻报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没有精心的规划设计都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报业“发行螺旋”的理论激发了人们对报纸发行无穷的想像和冲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一张报纸生存的关键因素是广告,而广告主看重的是一张报纸所承载的信息必须到达受众以及产生的于己有利的传播效果,而传播效能要通过报纸的读者拥有量来体现,而报纸的读者拥有量又从哪儿来呢?是报纸发行。可以这样说,一张报纸的采编质量再高,如果不通过发行这  相似文献   

9.
谢子康 《新闻实践》2014,(4):101-102
党的十八大对“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作出了新的的部署.报业集团作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应当发挥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青年采编人员是办好报纸、网站、杂志的主力军,不断提高青年采编人员的素质,是办好报纸等媒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上旬.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培训中心组织集团所属九报相关编采人员举办了“新闻传播策划研讨班”。本期刊发的七篇文章和崔捷的总结即是研讨成果的一部分。新闻传播策划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通过谋划与运作,将有限的新闻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使其内含的新闻价值得以拓展、延伸。新闻传播策划属于新闻采编工作组织、运作范畴,是新闻报道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变化。新闻本身不能策划。但新闻传播可以策划。在信息密集、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抓取独家新闻越来越难。报纸要生存,要发展,不能不高度重视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求得传播效益的最大化,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新闻传播策划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可以这样说,一家报纸的策划水平,是领导能力、队伍素质、技术装备条件等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各媒体都把新闻传播策划当作是媒体相互竞争的重型武器。近几年来.集团所属各报都十分重视新闻传播的策划,不仅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本刊选登的研讨文章.就是想与读者交流体会,推动新闻传播策划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培训中心还将举办一系列新闻业务研讨活动,其研讨成果将择其要点在本刊陆续发表.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报纸进入“读图时代”,是当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基本含义就是都市类报纸应该增加新闻图片的比重,用图片来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更主要的是将图片作为“卖点”来吸引读者。有学者说,读图时代到来的突出标志,就是图片报道需求量迅速增大,这种市场需求的巨大力量必然催生各方协调作战的大图片采编格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报纸的易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已进入一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在同一个城市出现好几份风格、定位相近的报纸已是普遍现象。读者选择哪份报纸并不是随意的。美国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提出了一个关于受传者选择信息传播途径的可能性的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①报偿的保证是指传播内容满足受传者实际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是指受传者选择某一传播媒介接受信息时所付出代价的大小。根据这一公式,一份报纸要想获得高选择率,首先要想方设法使读者通过读这份报纸能满足他对信息的需求。第二,努力降低读者接受信息过程中费力的程度。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  相似文献   

13.
融合传播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全面提升基本功。本文认为,首先应重视新闻小标题的制作,让小标题成为"新闻园林"中的漏窗,吸引读者关注,引领读者阅读,进而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信息传播速度超快、传播途径多样化的时代,占有独家新闻资源基本已无可能。因此,如何在同等的新闻源情况下,让新闻更可读、更好看、更吸引读者,成为都市报纸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出发点也很简单,但真正要在业务上达到良好效果,在采编技术层面上拿出增强报纸可读性的有效办法,却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栏目,相对于一张报纸或者推而广之相对于它所依托的媒介来说,较之单独的新闻消息、通讯,它的存在更像是采编人员与读者的一个固定约会,持之以恒地办好一个专栏,本身就是媒体人对读者负责任的体现,新闻要追求真正对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就是我们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新闻争夺战中,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播地域广、形状多样等。但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发展时间短、自身规范少、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差、信息质量缺乏有效监督等,许多网络媒体发布新闻时过于草率,以至于在导向的把握、事实的把握和文字的运用上谬误连连,这就提醒那些采用网上信息的媒体,要对网上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去其糟粕,尤其是报纸目前使用网上信息量较大,采编人员要把握一定的选取原则,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具体说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强化晚报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晚报的服务功能,把晚报真正办成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报纸,在新世纪的新闻实践中,有许多新情况、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增强信息传播意识,为读者提供密集、及时、实用的信息服务 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争取读者的竞争,即为读者服务的竞争。在新闻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是每个采编人员必须时时考虑,而且必须认真解答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1、信息要密集。多年来,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是晚报的优势之一。现在,虽然面临着电视、互联网和报业的激烈竞争,但是晚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份报纸而言,是新闻从业者占主导地位,还是读者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办报模式下,报纸是由新闻从业者独立采编完成,然后由读者被动接受,这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因此新闻从业者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所谓策划新闻,并不是指人为制造出某个新闻,以博取读者的眼球,而是要求报纸的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做大新闻和服务读者的意识,将新闻中最令读者关注的,与其息息相关的亮点放大出来,做深做精,形成新闻强势,从而营造出报纸卖点。而这些就需要采编人员具备一双从新闻中挖出好料的慧眼。  相似文献   

20.
一张报纸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上传播更多更好的新闻?重要的是增加报纸信息量,让新闻信息在报纸上唱“主角”。因此不可忽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提高采编人员的信息意识把信息作为科学研究是现代的事情,把信息科学引入新闻学更是我们眼前发生的事。尽管新闻学界把“信息”炒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也有一些专著问世,但许多学术成果并未引入实践,付诸实践。造成这种现状有诸多原因,但重要的原因是采编人员没能充分认识新闻信息传播规律,没有牢牢建立起信息意识或信息观念。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社会,“信息”概念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