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积极实践情境教育,跳出对“情境教育”的狭隘认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类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感受力缺失的问题,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真实情境,给孩子一双慧眼;抓住契机情境,给孩子一双慧耳;巧设课堂情境,给孩子一颗慧心。乡村语文教师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农夫”,让情境教育之花在乡村绽放。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工具”性质的教学目的对高校体育的影响,提出重新构建高校终身体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理论上跳出“工具理性”的思维,关注“生命与人性”,彰显“主体与生活”,重建高校终身体育价值新取向;实践上通过“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与探究,建构高校终身体育实践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美国教师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她在三 个分别为5岁、7岁和10岁的中国孩子之间玩了一个小游戏。她拿出一个瓶子,瓶口很小,但瓶身很大,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三个球,每个球上系着三根线。教师对三个孩子说,这三个球代表你们三个人,而这个瓶子代表一口井。你们在井底玩,突然间水从井底冒出来,你们拼命地逃跑。可是,这个井口只能容纳一个人出来。三个孩子露出十分惶恐的神情。教师对着孩子们说:“开始。”只见那位5岁的孩子一下子拉出了球,接着7岁的孩子也拉出了球,  相似文献   

4.
话说曾被世人讥笑的那只“井底之蛙”,终于不堪忍受人们对它的冷嘲热讽,在井底坐了几百年后决定跳出井口开开眼界。“哇!外面的天好大啊!”这是它跳到地面后的第一句感慨。  相似文献   

5.
和其他一样通过中考、高考跳出“农门”的孩子相比,中师生们的跳出只是暂时的,到外面世界逛了一圈,感受了一点城市文明的气息.又不得不回归乡野的宁静与闭塞,可以说是跳了一半的“农门”。  相似文献   

6.
人性的光荣     
有一位美国教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她和三个分别为5岁、7岁和10岁的中国孩子玩了一个小游戏:她拿出一个瓶子,瓶口很小,但瓶身很大,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三个小球,每个球上系着一根线。教师对三个孩子说,这三个球分别代表你们三个人,而这个瓶子代表一眼枯井。你们在井底玩,突然间水从井底冒出来,你们就拼命地逃跑。可是,这个井口只能容纳一个人出来……三个孩子露出十分惶恐的神情。教师没作过多解释,随即对孩子们说:“开始。”只见那个5岁的孩子一下子拉出了自己的小球,7岁的孩子随即也拉出了球,最后,那个10岁的孩子也把球拉出来了,前后用了不…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3,(4):40-41
实验基地打破教室原有的建筑状态,将课程融合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开心农庄”之中,让他们在其中快乐地实践、学习、探究。“为每位学生打造最亮丽的人生底色”的办学理念和“我是一轮绿太阳”的课程理念是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所秉持的,学校把每一位孩子、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视作一个个富有生命能量与生命自觉的“绿色的太阳”,旨在通过开展各种探究实践和德育活动,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雷清华 《教师》2010,(17):31-31
一、农村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困惑及其原因 1.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所形成的旧人才观。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家长送孩子上学是为了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家长更愿意学校开展“应试教育”,让孩子在学校受到严格管教,只希望子女在校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根本不重视。而新课程改革提倡“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给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么美好的舞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为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提供空间。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彰显和张扬自己的个性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0.
人们习惯用“山旮旯里飞出金凤凰”比喻农村孩子考取大学,跳出“农”门。在华容,却有一群“90后”大学生,不恋都市繁华,扎根乡村,将青春献给山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辽宁教育》2010,(1):107-107
“沉得住气”就是曾国藩的“五到”之说。一是身到。做教育的,尤其需要身到,勇于实践,看得多了,做得多了,觉悟自然就会到。二是心到。就是用心揣摩,苦心剖析,力求透彻理解。思考教育,当从生命发展的规律上去探究。三是眼到。关键是“练眼”,要求教育者“放下”,分别地去研究,对话每一个孩子,从每一个孩子身上找到学习和发展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梁岗 《班主任之友》2010,(11):42-44
最近接触到了两名“问题”学生,一个是朋友的孩子小白,一个是网友的学生小威。两名孩子的外在表现大相径庭,“问题”类型迥然不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发现两名孩子问题的根源却同属于“荒谬感”情结。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之道,以“趣”导练,学生愿写 1.老故事新演绎。选取那些流传不衰的富有启迪意义的经典故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愿望来个全新的诠释,进行新编、改编、续编,这样才会引起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如:以《井底之蛙》为例,话说青蛙因长年住在井底,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被世人嘲笑,为此青蛙很郁闷。终于有一天,大雨猛降,井水急剧上升,青蛙得以跳出水面,来到广阔天地……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青蛙跳出井口》为题续编一个情节连贯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青蛙坐在井底,仰望着天空,懊(ào)悔(huǐ)自己在小鸟的鼓动下,跳出井底,去逛(guàng)外面的"精彩"世界。  相似文献   

15.
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是选择使用有结构的材料,使孩子在摆弄材料时,许多“发现”进入头脑形成片断、易变的语言信息,通过研讨把他们的思维活动转变成语言而形成概念。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发现自然事物中的奥秘、领悟其中的科学道理,增长才能。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运用探究——研讨教学法,教师教得轻松、顺利,孩子学得“开心”、“欢快”。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领悟科学道理、增长才能。  相似文献   

16.
在开展“磁铁”活动前,教师收集了有关磁铁特性的知识,先行掌握了磁铁的关键经验,然后围绕这些关键经验设置活动内容,动手实践每一个操作活动,选出了适合幼儿探究的问题以及活动的材料和形式,活动的具体步骤则根据幼儿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调整。一、磁铁可以吸什么第一步:家里的发现在孩子回家做实验之前,教师让孩子明白“任务”,请孩子猜想:“你认为磁铁可以吸什么?”并将自己的猜想画在条形记录纸(折成四折)上表述自己猜想的理由。教师请孩子们将磁铁和记录纸带回家,并提醒他们下周一将实验记录带到幼儿园来,供大家分享。为了保证孩子…  相似文献   

17.
对素质增长率概念内涵的分歧缘于纯学理层面的质疑、而实际上“素质教育”一词乃是一个略语,是作为实践之产物而出现的一个实践口号或纲领性定义。学术界的要务是跳出争论,尽早实现素质教育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是生命就具有天才潜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孩子的天赋就像阿里巴巴的宝藏,需要我们打开那扇紧闭的门,把天赋释放出来——孩子将来的区别就在这里。”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跳出对学生认识上的“盲区”特别是对“问题学生”,努力做一个伯乐,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加以诱发,因为学生的才能总是表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只有当  相似文献   

19.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通过整党整风、率先垂范、制度建设等力求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但他的反腐倡廉思想缺少对党风不正和为政不廉的根源即体制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的认识和反腐倡廉要靠法律制度的治本之策的探究。邓小平同志在汲取了毛泽东同志反腐倡廉思想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治本之策,并取得了反腐倡廉实践的一个个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青蛙的觉悟     
鸟儿的一席话,像春天的甘露,滋润了青蛙的心田,想跳出井底的欲望越发强烈起来。终于有一天,它在鸟儿的帮助下飞出井底,看到外面如诗如画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