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不仅是抗战时期剧作家的话语空间,也是推动上海乃至全国戏剧运动发展的平台.文章对全面抗战时期创刊于上海的82种戏剧期刊进行研究,分别以抗战初期、"孤岛"时期、沦陷时期为时间轴,结合当时的剧演运动阐述沪版戏剧期刊的演进历程,并分析了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的创办特征.文章不仅真实记录了上海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的电影文化在分流中出现断裂趋向.大后方的电影期刊应势而生,扎根于当时中国电影的本土语境之中,成为承接中国电影艺术历史演进中的必要一环.深重的民族灾难,严酷的军事对抗,使得大后方电影期刊负载着抗战文化宣教、民族情感排遣等多重诉求,成为战时国家政略和战略需要的舆论工具,具有强烈的战争工具属性与文化宣教属性,与同一时期的商业性电影期刊划开了明确界限.复杂的成长背景,为其多重底色的形成做了最为有力的注脚.围绕文化救亡这一主题,抗战大后方电影期刊显现出工具性、民族性、现代性等多种特征,其经营也呈现出使命化色彩.大后方电影期刊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以主导之姿引导社会价值与民众认知,对当前的期刊出版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成为大后方的出版中心和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在颠沛流离的非常态社会环境下,文化的市场生存与社会责任的坚守显得更艰难可贵.《大公报》(桂林版)的诞生是抗战时局推动下的产物,承担着抗战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责任.对于抗战时期出版史的研究,因史料的散佚,而让诸多学者面临"无米之炊".抗战时期的出版广告则为我们打开一个研究战时出版活动的新视窗.本文试图从《大公报》(桂林版)出版广告这一视角切入,多维度考察抗战时期桂林的文化生产情况,探寻非常态环境下书业生存的策略以及复杂时局影响下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
期刊经营是文化产业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作为文化产业构成部分之一的期刊业,如何通过文化经营得以健康、快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期刊业不断发展,要求其文化的自足性也要不断强化,文化经营成为期刊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性问题.深入研究期刊的文化经营,对于壮大期刊行业的整体实力,使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期刊在大众传播体系中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大众传播方式日益丰富多彩和方便快捷,期刊传播的方式受到挑战.尤其是在"泡沫文化"的冲击下,期刊传播的文化价值降低,更让人怀疑其存在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期刊编辑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琳 《编辑之友》2005,(2):39-41
21世纪是中国市场经济大发展时期,"文化产业"观念将深入人心.最近,中央强调"以人为本",建设"小康社会",这为当代期刊编辑发挥职业特长提供了社会机遇.近期的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革会议,也说明出版业迈向市场是大势所趋.然而,编辑理论界关于市场经济与编辑岗位的辩证联系等课题还没有得到充分论证.期刊编辑如何应对现实数码文化语境和知识经济市场?本文试图表达一点看法,希望同人讨论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媒体如何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尤其是如何担当起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三湘都市报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非常重要而又富有新意的内容,它与其他两个"代表"融为一体,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推动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现阶  相似文献   

8.
李频 《编辑之友》2005,(1):48-49
<读者>是中国当代期刊界成功的典范,它所产生的期刊文化现实影响和期刊运作创新意义都是丰富而深远的.面对<读者>,我们要欢呼其市场业绩的辉煌,更要揣摩其幕后运作的理性与勤劳.掂量<读者>,我们深感其沉甸甸的思想分量与人文内涵,但也更需要深度解读这一优秀文化结晶的形成由来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文化产品中,超过百分之八十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跨国媒体,而我国的期刊,尤其是经济期刊,要想到世界市场上施加影响,简直是困难至极.虽然我们现下也有不少的经济期刊申请到了国际刊号,但真正能像美国那样"财大气粗",一家杂志就可以吸引全球的目光,实在困难.<福布斯>杂志几乎成了经济界的绝对权威,<财富>杂志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到世界各国搞经济专题的论坛,且出现多国争办<财富>论坛的现象,这些都不得不使我们冷静思考:面对已然入世的现实,我国的经济期刊该如何应对?难道就只有做"羊"的选择吗?毕竟,经济建设也已经是我国现在及今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这就更让我国的办刊人感到压力.  相似文献   

10.
陈传芝 《编辑之友》2011,(4):121-124
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在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围剿和文化洗劫中,通过图书出版维持商业生存的文化抗战,大大加速了商务人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同时也加剧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业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军对商务的军事围剿与文化洗劫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出版社之一(另两家是McMillan与McGraw-Hill)。在日本侵略者的两次空前的摧毁与洗劫中,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桂林新闻事业得以发展,从生态学角度而言,抗战时期桂林和广西的政治生态有利于桂林新闻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和推动是战时桂林新闻传媒得以较快发展的根本原因,桂林文化城的形成集聚桂林新闻事业发展的人才、丰富抗日救亡传播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一批批文化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运动,使得桂林一度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享有"桂林文化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全面部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又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建设文化强省"作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讲,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丰富档案文化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地挖掘档案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够极大地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也有利于整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周红利  冷怀明 《编辑学报》2021,33(6):610-614
"唯论文""SCI至上"导向严重阻碍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期刊人肩负着推动科技期刊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本文就如何办好中文科技期刊,从文化自信视角,分析期刊人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然后从出版导向、...  相似文献   

14.
“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建设中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文化信息网络"是我省文化厅主持建设的一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创我省文化工作新局面的文化系统工程.全面、正确地理解该工程的基本含义及客观依据,充分认识工程建设的社会价值,准确把握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并研究建设,认真解决制约工程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在工程建设中始终保持一副清醒的头脑,真正知道我们将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十一五”文化纲要看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档案与档案馆:为什么没有我? 稍稍关注档案界动态的人们会发现,近年来档案/档案馆频频与"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休闲"、"文化产业"联系在一起,这可以以专业期刊中出现的大量探讨档案/档案馆与文化关系的文章为证.  相似文献   

16.
孙梅 《编辑学刊》2002,(3):77-78
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某些西方国家以其强势经济推行其文化观念,企图在全世界实施文化霸权.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应该对这一点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学习、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等于"全盘吸收",更不是"全盘西化".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第一防线,编辑人员首先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县(市)电视台是离中国基层百姓最近的国家媒体。"因为最近,所以最亲"这句形象代言词,是我们宁海电视台关注基层民生,传播本土民俗风情,弘扬地域优秀文化而提炼并秉承了多年的工作追求。"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则向我们提出了更高职业要求。如何将这种传媒文化工作精神和态度贯穿到电视节目的各种形态和层面,地方电视文艺节目如何立足本土,发挥自身优势,拓展程式,创新理念,走出一条属于县(市)电视台独创独有的品牌之路?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各种"粉丝"现象可以说成为了一幅值得人们观看的文化风景,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已经扎根于我们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了.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唾骂和追捧都是不正确的;审视它,观察它,掌握它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引导它成为社会文化的进步力量.本文从"粉丝"症侯和"粉丝"文化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提出了"粉丝"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我们应该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19.
刘建生 《传媒》2013,(10):13-15
毫无疑问,中国期刊业正在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期刊要做大做强,在推进社会整体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就不能不考虑运用市场资源、采纳市场手段、尊重市场规律、融入市场经济;毫无疑问,中国期刊业正在经受高新科学技术融合的历练,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传统出版涅槃和再生的不二选择,要考虑如何做到"弄潮儿当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毫无疑问,中国期刊业正在经受国际化、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化的介入以及中国文化的走出,期刊业正在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寻找机会,把握机遇,交融、交锋、交流、交互、交错在所难免,势在必行。我们将面对三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还不是世界性的期刊强国.作为期刊后发国家,必须将后发优势转化成比较优势,其中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方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在经济理论上,传统文化资源对中国期刊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也具有边际效益稳定的特性.这一点也被统计数据证实:海外机构订户多订购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性期刊.中国期刊应抓住传统文化复兴的机遇发展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