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以其塑造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伊阿古形象和做事鲁莽、轻信谗言的非洲裔的军事将领奥赛罗等人物上演了一出奸人得道、美人香消、英雄洒泪的荡气回肠的悲剧。本文根据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探索《奥赛罗》中文学语言的这种"陌生化"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几方面的作用,揭示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一些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嫉妒说"与"轻信说"不能将莎士比亚《奥赛罗》悲剧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度解释。从身份认同与他者角度,剖析奥赛罗对威尼斯白人基督教社会身份认同的困境、失败与否定,从而揭示其轻信、嫉妒、杀妻及其自杀的深层心理原因,重新解读奥赛罗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奥瑟罗的心理分析阐释期悲剧的主要原因。自卑是他内心世界的实质,嫉妒和轻信是表现形式,维护自尊和荣誉只是借口和掩饰行为。奥瑟罗既是悲剧的受害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莎士比严在剧中探讨了罪恶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4.
悲剧《奥赛罗》的最后一场是全剧的高潮。随着帷幕的徐徐降下,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些问题:“奥赛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莎翁对他到底持什么态度?”“我们应当把他看作无辜的受害者,还是看做造成他自己的悲剧命运的主谋?”“与莎翁的其他悲剧人物相比,奥赛罗的性格是否更简单一些?”对于这些问题,许多批评家和莎学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学者布莱德利(Bradley)和批评家利维斯(Leavis)。布莱德利认为:“他(奥赛罗)是个高尚的人,本不易动嫉妒之心,完全是那个没人味的家伙伊阿古所设计的阴谋诡计的受害者。”“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减少一点儿我们对他的敬仰和爱戴,而由于敬仰和爱戴,我们也就更加同情他。”布莱德利的观点符合这样一个原则,即:悲剧之所以有强大的感染力,是因为它能够引起我们对主人公的无限同情。但是,不管它愿意与否,他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正是奥赛罗本人亲手杀害了自己无辜的妻子,而不是任何别人,如果置  相似文献   

5.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奥赛罗》的悲剧根源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嫉妒说"、"轻信说"和"身份危机说"这三种观点影响较大,且被广泛接受,但这些决不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最重要的原因。奥赛罗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在于门第之差为悲剧埋下了祸根,他本人内心关于纯洁爱情的痛苦又无法消解,奥赛罗最终选择亲手扼死苔丝狄蒙娜,真相大白之后他只能饮恨自杀以谢天下。  相似文献   

6.
在评论奥瑟罗这个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人物的时候,十九世纪一些外国的诗人和作家,如英国的柯勒律治、赫士列特和俄国的普希金,都认为这位“高贵的”摩尔人所以用他的黑手扼杀了清白无辜的他的妻子苔丝狄蒙娜,最大的或者说唯一的原因,是由于他对那个“坏蛋”伊阿古的信任——“坚信”也好,“轻信”也好。确是这样,不要看伊阿古诌起诗来其粗俗的程度要超过薛宝钗的哥哥薛蟠多多,可是他要起诡计来却象一个绣花女那般的精巧。他虚虚  相似文献   

7.
奥瑟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代表,有其理想品格,他满怀对人的希望和自信,而这种自信过份膨胀,便成了自傲。这种性格缺陷是悲剧产生的主导因素,伊阿古的作恶则是催化悲剧的第二位因素。英雄人物的自傲性格导致悲剧,不仅符合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更反映出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审度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黄金金 《海外英语》2012,(8):179-180
伊阿古无疑是莎翁塑造的最具导演天赋的反面角色,在嫉妒心与极端利己主义的驱使下,伊阿古亲手策划了这场悲剧带领他自己与身边的人走向灭亡。通过伊阿古的动机和导演悲剧天分的探讨,充分展示了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深刻洞悉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的内心矛盾,认识并警示人文主义思想遭遇到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是研究世界上罪恶权力的力作。作品不仅从伊阿古善于利用机遇上,而且还从他那非凡高超计谋上论述了伊阿古的妒忌,阴险和虚伪。从而告诫人们要警惕身边的“伊阿古”。作恶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悲剧成因引起无数争议。大部分争论都围绕奥赛罗外部矛盾进行分析,其实,莎士比亚在剧中设置的种种冲突与剧中其他人物密不可分。文章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凯西奥之间的关系,探究奥赛罗悲剧复杂的内部原因,对健康精神世界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嫉妒实际上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心理障碍,古往今来,因嫉妒酿成的悲剧不胜枚举。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耳闻目睹那些因嫉妒引发的摩擦与不幸。那么,产生嫉妒的原因是什么?产生嫉妒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确立,他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他会觉得活得有价值,觉得生活富有诗意,自己也因此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热情。相反,假如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确立,他就不会有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自卑、自贬、自我厌恶就会紧紧缠绕着他,他的生活必定是一团糟,嫉妒便应运而…  相似文献   

12.
说明:《孔乙己》是鲁迅最为钟爱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受侮辱、被欺凌,可笑更可悲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人物。正因为如此,他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他被笑声包围,这笑声不但不会带给人丝毫的快乐,反而会使人感受到浓重的悲凉。人们不无恶意的取笑,正如一支支的利箭刺向他,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不言而喻。复习教学双用板书@孙永河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小说《曾国藩》中他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代的悲剧;二是不被理解的悲剧;三是性格本身的悲剧;四是教育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李石清是《日出》中的一个特殊人物,是一个从“不足者”用不正当手段爬上“有余者”地位而最终又成为一个“不足者”的可怜虫。为了从“不足者”的悲惨地位中爬出来,他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要挟老板,当他跃入“有余者”的地位后,又变得猾黠狠毒,卑琐凶狠,最后又被开除,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他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惠佳俞 《文教资料》2012,(33):105-107
本文着重探讨了《奥赛罗》中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令人同情的爱情悲剧。产生这场悲剧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认为伊阿古的出现是悲剧的导火线和助燃器,特定的生活文化环境是悲剧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性格则是悲剧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史记》这部古代奇书中,塑造了一系列剧性人物.他们或崇高,诸如孔子、屈原、贾生、孙膑;或平凡,诸如李斯、灌夫、窦婴、戚姬……但无论哪一种,都饱含着司马迁真率的情感,注入了他对于生命的深刻的体验,以一种至深至痛至刚至柔的笔调,为这些不幸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哀歌,伸张着一个个不屈的灵魂.而这些人物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具有殉道精神的那些悲剧人物.何为殉道?直白地说,也就是悲剧人物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的生命激情.马克思在研究古希腊悲剧时曾指出过悲剧人物具有的这种精神境界,他称“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历史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在他的作品中,揶揄以至讽刺了某些人物荒唐可笑的思想方法。这些人物以他们荒谬的推理来判是非、定罪错,使受害者轻则遭骂、挨打、被逐,重则屈死、自尽。贾母听凤姐诽谤尤二姐后说:“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了。”娇俏的容貌怎么就自然形成了嫉妒的心态呢?薛蟠并未介入琪官事件,焙茗打的“小报告”也只是猜测:“多半是薛大爷……”而薛姨母、宝钗却因为薛蟠“素日有这个名声”,所以便妄断系薛蟠闯的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是西方古典戏剧中为人熟知的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因为一个预言而改变。一些评论家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是超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借助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对俄狄浦斯在《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成因进行解析,则可以看出他的悲剧不过是当时由复杂的自然、社会条件下的政治权力斗争造成的,是人为操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苔丝狄蒙娜的悲剧性死亡并不仅仅是由于伊阿古的陷害和奥赛罗的暴躁、轻信,从基督教的角度看,她本身也犯了罪,从对她的罪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窥见莎士比亚及基督教对人的本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周朴园是一个悲剧人物。曹禺的悲剧观超越了具体的社会人生问题而直指人的生命本质。曹禺悲悯的是在终极意义上人的渺小,针对人类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处境而唱悲歌、周朴园的悲剧就是人的本能欲求被外在伦理规范吞噬了的悲剧。他的确是一只冲不出“狭之笼”的“鸟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