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圣经》中的文学包括着多种多样的体裁样式。按主要样式可作以下大体分期:(一)远古至公元前3000年间出现的神话。它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氏族公社时期,主要内容是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解释;(二)公元前3000年间至公元前1100年间出现的民间传说。它产生于希伯莱人向巴勒斯坦游牧并定居下来的军事民主制的部落时代,主要内容是关于以色列和犹太两个部落联盟同邻近的异族斗争和相处的生活;(三)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600年间出现的历史人物传记和叫做“先知书”的散文。它们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以色列奴隶制国家形成至衰亡的时期,主要内容是关于希伯莱人由盛而衰的历史记述;(四)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100年间出现的原始小说。它产生于犹太民族先后在亚述、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王朝、希腊等国统治下的时期,主要内容是关于教育亡国之民如何生存和斗争的故事;(五)公元一世纪至公元四世纪间出现的宗教故事。它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主要内容是揭露罗马帝国统治的罪行,反抗帝国野蛮镇压,宣扬“救世主”思想,反映早期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学     
荷马(公元前9至8世纪)是古希腊双目失明的行吟歌手。《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史诗,取材于充满神话传说的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相传是荷马吟唱和整理,又称“荷马史诗”。它是欧州文学史上第一座丰碑,马克思赞誉为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珍品,具有“永久的魅力”。到公元前的6世纪,雅典的执政者庇士特拉妥下令将其记录为最初的文字作品。公元前3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几位学者将《荷马史诗》最后编撰定版。《伊利亚特》共24卷,15000多行。史诗描写了特洛亚战争最后51天间发生的故事。它以阿喀琉斯的发怒和息怒为主要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3.
《学子》2004,(8)
荷马(公元前9至8世纪)是古希腊双目失明的行吟歌手。《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史诗,取材于充满神话传说的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相传是荷马吟唱和整理,又称“荷马史诗”。它是欧州文学史上第一座丰碑,马克思赞誉为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珍品,具有“永久的魅力”。到公元前的6世纪,雅典的执政者庇士特拉妥下令将其记录为最初的文字作品。公元前3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几位学者将《荷马史诗》最后编撰定版。《伊利亚特》共24卷,15000多行。史诗描写了特洛亚战争最后51天间发生的故事。它以阿喀琉斯的发怒和息怒为主要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4.
荷马(公元前9至8世纪)是古希腊双目失明的行吟歌手。《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史诗,取材于充满神话传说的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相传是荷马吟唱和整理,又称“荷马史诗”。它是欧州文学史上第一座丰碑,马克思赞誉为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珍品,具有“永久的魅力”。到公元前的6世纪,雅典的执政者庇士特拉妥下令将其记录为最初的文字作品。公元前3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几位学者将《荷马史诗》最后编撰定版。《伊利亚特》共24卷,15000多行。史诗描写了特洛亚战争最后51天间发生的故事。它以阿喀琉斯的发怒和息怒为主要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市教材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材《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中,在第一章第一节“古代埃及与古代西亚”一文里,曾有一段文字专门叙述犹太人和犹太教,认为“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并对犹太教作了进一步说明:“犹太教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当时,犹太王国被新巴比伦王国灭亡,大批犹太人沦为俘虏,被强制迁移到巴比伦城。苦难的犹太人祈求‘救世主’来临,引导他们摆脱异族的压迫,返回故土,由此产生了犹太教。犹太教的经典就是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①“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这是目前大家公认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赵冰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00-101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中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是基督教文学,其产生于公元1~2世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圣经》,西方文学引用圣经宣扬基督教。圣经故事被应用来教育,引导大众。至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圣经中的人物及其思想以各种形式被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激起读者共鸣,引发百花齐放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圣经的主题思想对西方文学——诗歌的影响。作者对但丁、歌德和弥尔顿的主要作品做了简要的分析,《圣经》对西方诗歌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西方诗歌写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中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是基督教文学,其产生于公元12世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圣经》,西方文学藉引用圣经宣扬基督教。圣经故事被应用来教育,引导大众。至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圣经中的人物及其思想以各种形式被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激起读者共鸣,引发百花齐放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圣经的主题思想对西方文学——小说的影响。作者对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霍桑的主要作品做了简要的分析,《圣经》对西方小说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西方小说写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圣经》经文的引用、“犯罪——宽恕”情节模式的效仿以及“迷羊”母题的模写是《大地雅歌》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而对《圣经》文化精神内涵的表现则是小说的内在主题,无论从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来看,《圣经》对范稳小说《大地雅歌》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人很早就对气体放电现象有所关注.早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甲骨文中已有“雷”字,西周青铜器上已出现了“电”字.春秋战国时代的《尚书·金滕》记载:“天大雷电以风.”西周的《易·豫·象》中明确指出“雷出地”.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注意到雷云放电的现象.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传统说法,把夏、商、周称为三代,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已显示有国家的意义。夏代起于何时?其说不一。中国历史年代,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八四一年,才是正确纪年的开始,以前的年代不甚确切。那么,夏代年代究应如何断限呢?根据史记夏本纪注引《竹书纪年》说夏“有王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三统历》说夏是四百三十二年,商灭夏是公元前一千五百六十二年,当由此上推,得出夏的年代断限。则夏代应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时间约五百年左右,距今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174页《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 ,有关公元前 841年以前不确切的时间前面都加了一个“约”字 ,但在课本中有好几处都未加 ,如第 2 0页的“公元前 2 1世纪”两处 ,第 2 2页的“公元前 16世纪”、“公元前 14世纪” ,第 2 9页“公元前 11世纪中期” ,第 2 6页和第 3 3页练习题中“公元前 2 1世纪。要不要“约”?$河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12.
作为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赫伯特的诗歌向人们传达了无处不在的人神观念。赫伯特的诗歌《祭坛》,除了在形式上巧用圣经元素以外,从诗歌题目的选取到意象再到人神观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诗中丰富的圣经原型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赫伯特对于宗教的虔诚之心,同时也将诗歌的形式、内容和主题完美融合,赋予诗歌一种整体性和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千年苦旅     
公元前 1 3世纪 ,相当于我国商朝中期 ,希伯来人进入巴勒斯坦。 2 0 0多年后 ,希伯来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元前935年 ,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 ,《圣经》中的扫罗、大卫、所罗门就是犹太王国中几个有名的国王。巴勒斯坦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 ,历来都是强国的必争之地。公元前 56 8年新巴比伦国王尼不贾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 ,大批犹太人被掠往巴比伦为奴 ,史称“巴比伦之囚”。半个世纪后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建立起强大的波斯帝国攻占巴比伦 ,波斯国王居鲁士把 4 .2万犹太囚徒送回巴勒斯坦妥善安置 ,犹太人感激涕在…  相似文献   

14.
距今一千四百年前,狄安尼西提出以“耶稣出生”之年为公元1年,以此向下推算至今年是为公元1996年:“耶稣出生”之年的上一年为公元前1年,以此上溯到美尼斯统一埃及那年为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1年的最末一天结束,就进入了公元1年的1月1日,即在公元前1年和公元1年之间不存在公元0年。 以此向上向下推算纪年,推算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那么公元1世纪当是起始于公元1年,终止于公元100年,因此公元1世纪是公元1—100年,以此推算,20世纪则是公元1901—  相似文献   

15.
楚先王熊绎当周成王时受封于楚蛮,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十年,楚文王六年)以“荆”见于《春秋经》,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鲁僖公元年,楚成王十三年)以“楚”出现于《春秋经》,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鲁哀公十九年,楚惠王十三年)春秋结束,计两百余年;以“楚”见于《春秋经》(《春秋经》止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也有180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动了两个世纪左右的春秋楚国的国都在什么地方,楚学界至今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的伦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翻译伦理的研究正在成为国内外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今,各种《圣经》译本不断涌现。本文选取不同时期《圣经》翻译的几个重要版本,从伦理的角度简析《圣经》翻译史。文章指出,各个时期《圣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原则,译者的翻译伦理观受到自身的价值判断以及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版本体现了不同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17.
“于”字的使用,由来已久。在最早的书面文字甲骨文里,我们就和它相识了;在金文中,它的出现更为频繁;《诗》、《书》而后,它的活动面愈加广泛;沿至今天,它仍然组文成句,经常活跃在书面语言中,真可以说它是汉语词汇大家庭中资格最老的成员之一。通过对它在《诗经》中的用法的分析,可以知道它在生命的早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有些什么特色,也可以推知其上之所承,其下之所继。  相似文献   

18.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无论是把《圣经》看作为信史、还是看作神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圣经》的文学价值。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与《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中世纪。而《神曲》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品,被研究者称为“中世纪的史诗”和“百科全书”,它之所以卓尔不群和博大精深,得益于多种缘由,  相似文献   

19.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由《伊利亚特》(又译作《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又译作《奥德修纪》)两部作品组成。《伊里亚特》虽为史诗,却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剪裁以及比喻等方面为后世战争题材的小说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的法律化,我们叫它道德化的法律化。它源起于我国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的“德”“礼”“孝”,到公元前11世纪后的西周时期获得重大发展:到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儒家学说为主导思想的“德主刑辅”的完全道德化的法律化。这种道德化的法律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现在探索研究它的源流对于搞好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