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点,使用创新扩散理论所提供的测量指标,通过对互联网自身的可感知属性在农村居民主观认知中的反映来对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过程加以重新审视.研究结论认为,较低的可试性和可观察性以及落后的IT素养已成为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扩散的主要阻碍.研究还发现,未成年子女是中国农村家庭购买电脑和接入互联网的一个相对特有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在西北农村的应用研究:以"黄羊川模式"为个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中,中国城市与农村呈现显著的不均衡发展,西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同时,西部农村发展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困境.本文在西北农村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应用模式,并指出在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中,网络技术应与当地社会经济水平、文化环境相适应,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移动手机终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格局,并深刻影响着其历史进程,使农民的社会生活呈现出诸多变化和特点。陕西省神木县是西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这一地区农村居民新媒体使用和信息传播状况的调查和反思,对于了解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之间的关系,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体合理使用新媒体发展县域经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在中国大陆扩散的区域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在大陆扩散的区域性差异,不仅存在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亦存在于各城市体系之间;更深的“数字鸿沟”潜存于对互联网的使用质量之中。只有当互联网能够为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发挥作用时,它才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5.
发展传播学研究向来关注由地方政府推动、实施的发展项目.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是我国农村当下一个普遍的问题.本文选取山东寿光在农民蔬菜种植过程中,利用多种媒体技术向农民传播农业信息,采用互联网专家视频与菜农双向互动的案例,分析在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媒体技术是如何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相融合,在促进当地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民的文化观念变迁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娜 《今传媒》2012,(8):40-42
互联网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对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桂林龙胜县和平乡旅游地区互联网使用发展现状的调查,了解互联网在当地的使用状况,进而探讨互联网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找出互联网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也对互联网在大陆乡村的普及和发展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晨滢 《新闻前哨》2021,(3):105-106
“互联网+”农村电商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其核心是在“互联网+”农村电商的促进下形成一条农业产业链,通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一定技术经济的关联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通过互联网直播,打破信息壁垒,缓解区域信息的不对称性,形成一定的粉丝经济的购买力以及地方性的品牌效应,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德江县的农村电商的发展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的应用推广和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改进政府管理,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价值正在日益放大。但是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电信公司总经理张新建看来,虽然全国村村通电话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但是村村通宽带、农民利用互联网来生产、生活、娱乐的比率并不高。城乡之间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差距依然很大。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未能充分惠及全国8亿农民,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地区上网费用的下调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村手机网民用户规模得到大幅度增长,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民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法,以中部某农村为例,考察了农民对于手机的拥有和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手机在给农民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传统社会秩序动摇、消费欺诈、谣言泛滥、知识沟扩大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手机对于中国农民的"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受众媒介使用的地区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地域受众媒介使用行为的特征及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文章首先简要描述新媒介环境下中国受众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和互联网等不同媒介的使用行为;继而,重点比较了31个省份受众媒介使用行为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受众(东部、西部和中部)、省市县受众媒介使用行为的差异.由此,试图从纵向(行政级别差异)、横向(不同省份、地区)两个维度勾勒中国受众的媒介使用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影响差异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媒介竞争状况、区域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信息的贫困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迟缓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个性化信息需求方式,提出针对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进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与城市的经济环境相比较,农村经济起点较低。但这起点低恰恰又说明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大、见效快,却因缺乏世人关注而成为投资者的盲点。因此,瞄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受众需求市场,瞄准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文化消费市场,启动广播业的“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有声传播工程,在增加广播业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法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普及性传播份额前提下,要努力提高传播服务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价值报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最深层的基础在农民。农民的生存,发展与农村现代化问题,成为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问题,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新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现代传播技术与革新的传播观念和区域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对信息资源的不平等占有必然导致对其他资源的财富的不平等占有。中国西部农村长期处于信息资源弱势地位,西部农村区域社会经济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必先进行一大众媒体传播观念的“超常规革命”。  相似文献   

14.
农民教育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现状及特征,提出农民教育是振兴西部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述了西部地区图书馆在开展农民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农民教育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中国正处在城、乡二元对立的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大贫富差距。在经济和现代化的水平上,城市要远远高于农村。这种经济和现代化水平的不均衡,导致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和应用能力在城市和农村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此环境下,城、乡青少年对  相似文献   

16.
张微  彭兰 《传媒观察》2023,(11):13-21
本文将历史分析视角与田野调查方法相结合,基于“网(技术)-人-村-业”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变化,呈现政策主导的技术扩散、建构日常的技术赋能与回归本土的技术创新的三重乡村互联网技术实践模式。从互联网信息服务“站点模式”、互联网基础设施“下乡模式”到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战略模式”,自上而下的技术扩散使得乡村能够在互联网浪潮中入网、上网、受惠于网,但也面临“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尴尬境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融入乡村日常生活,村民的技术实践体现出自下而上的影响力。农村网店、淘宝村和直播带货等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创收模式,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变革了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乡民公共生活空间、家庭生活空间和劳作的方式与空间都在被技术重新建构。随着互联网扶贫将技术红利进行再分配,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与自下而上的群众实践汇聚在脱贫攻坚的行动目标下,形成了一种多方共建、生态思维和以人为本的乡村互联网技术创新实践模式,这一模式在智慧农业和智慧乡村的建设中彰显出了“本土化智慧与创新”的可持续生命力。中国乡村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互联网技术实践之路。但技术给乡村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人与技术的“共谋”之下,乡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湖南平江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岳阳市平江县农村为例,实地调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信息传播情况以及农民的媒介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农民对电视的接触频度最高,互联网在农村发展前景良好,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有待各方共同开发.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贴近性、实用性是该地区农村受众的主要关注要素.在信息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新农村,最快捷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民媒...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经济宣传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忽略对农业后进地区的经济宣传。就我们淮安台而言,前两年只注重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经济发展的模式、经验和成果的报道,而忽视对后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舆论引导和舆论启动,形成失调。显然,这对改变后进地区的经济面貌,挖掘经济发展的潜力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强有力地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格局变革,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嘉兴乃至浙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嘉兴学院实际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0.
周宾 《今传媒》2011,(7):37-38
本文以创新扩散理论以及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以无线互联网使用频率较高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连接互联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线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与扩散,不仅依赖于技术自身的优势,也依赖于使用者自身的能动性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