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莉 《视听界》2000,(2):36-3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人物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采访和介绍。它和一般意义上的人物通讯有较多的共同点,但它比起新闻来能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写作上较通讯更为灵活、自由,因此近年来受到各类报刊的重视,同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在长期的采编实践中,如何针对广播电视报的特点采写人物专访,我的体会是: 一、专访要“专”自1983年开始,江苏广播电视报开辟“本报专访”  相似文献   

2.
面对采访人物如何获取自己想知又未知的信息,就需要在采访中运用一定的技巧。而人物专访,又是新闻采访中最见功力的形态,它记录的是记者与被访者面对面的对话过程,善用采访技巧的记者可以把一次人物专访做得水到渠成。面对不同的被访者,采访技巧仍然千差万别。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记者如何在做人物专访的节目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王普普 《新闻窗》2007,(4):24-25
人物专访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采访类型。人物专访按被采访对象或行业,可以分为对国家政要人物的采访,对企业家的采访,对娱乐界明星的采访,对文学、历史学者的采访,对艺术家的采访等等。而政要人物专访是指对活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领导阶层这个特殊人群而做的专门采访,这些人物的决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李扬 《记者摇篮》2015,(1):15-16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新闻人物专访,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采访对象的现状、理想、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展现的是采访对象独特的人生状态或人生道路。新闻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那么,做好新闻人物的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了解人物专访的特点作为记者,要清楚地了解新闻人物专访与其他采访的区别。新闻人物专访是以记言为主,主要是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其中以采访对象的话语为中心。在人物专访中,记者除了提出问题、适当引导、作些  相似文献   

5.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专访与其他报道类文体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专”字上。它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采访,对采访对象的谈话加以实录,穿插一些现场实况和背景材料写成的。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第一、明确目的选好专题。专访是对某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专门访问,所以人们通常习惯又将它称为人物专访。它与人物通讯不同。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是新闻人物,而人物专访虽然是对人物的访问,但它并非专门报道人物本身。一般来说,它是通过对人物的专访,或报道某一人物,或…  相似文献   

6.
葛蕾 《东南传播》2013,(6):70-71
电视人物专访按照主题可以分为个性类人物专访、话题类人物专访以及事件类人物专访三种类型。其中事件类人物专访是指针对某一时间段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为了了解事件的深层原因、还原新闻真相,主持人对当事人或其他相关者进行采访的一种节目类型。事件类人物专访与调查性电视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的是通过对人的采访来还原事件的本质。为做好事件类人物专访,笔者从选题、采访对象、主持人的采访水准以及场景布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人物专访纵横谈周熠火【南阳】在新闻报刊和广播电视日益活跃发展的今天,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各显其能,不断拓宽着新闻的路径。其中人物专访这一报道手段,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为读者所注目和喜爱。各种报刊电视广播,尤其是报纸的周末版,人物专访更有不可代替的...  相似文献   

8.
李琳 《新闻传播》2009,(11):105-105
人物报道,简而言之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专题报道。在平面媒体上,人物报道的形式,又区分为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人物报道,因围绕人物发生的不同事件、人物本身凸显的不同性格与特质而受关注。在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中,推近视角,精细化操作,将为人物报道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9.
杜娟 《记者摇篮》2004,(8):45-45
采访前的准备充足与否,对报道是否成功影响重大。在多媒体和媒体多的环境中,新闻资源开放、信息渠道多样、新闻同质,这在人物专访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即便在这种状态下。一些人物专访栏目或版面还是形成特色,一个重要原因是找到了自己的独特性.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而访前准备与个性化的表述或者说制作是形成其独特性的极为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物专访如何出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专访特指对新闻人物进行的报道,也是媒体吸引受众的"重磅炸弹"。这种报道形式是以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有机地穿插背景材料和现场场景而成。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一篇好的人物专访,往往能深刻剖析人物的思想精华,树立典型,对受众产生深刻影响。相对于其他新闻形式,人物专访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张婴 《视听纵横》2002,(5):83-84
我是浙江电视台社教部《帮助》栏目的一名编导,从《帮助》栏目开播之日起就一直和社会上处于弱势的困难群众打交道,以前曾做过农村栏目——《田野的风》,主要也是侧重于人物类的节目。我觉得在这类节目中,人物采访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其实在一般的电视节目中,都离不开人物采访,尤其是以人物命运为主线的节目中,更要进行大量的人物采访。因为从知情人物或新闻人物那里获取的新闻材料最直接,最具体。但是我们平时也会发现有些人物采访空洞、套话,缺乏深度,似乎说不说都没什么太大关系。这样的人物采访不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到底怎么样的人物采访才能吸引人呢?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能揭示人物内心真实情感和想法的采访,以及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采访是最有魅力的。在形式上,电  相似文献   

12.
人物新闻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新近的行动和思想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如何避免人物新闻的同质化?一些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注重策划、改变报道方式、修改记者考核标准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避免人物新闻同质化“治标”之招,而非“治本”之策。重视对人物在“第一现场”中的采访,才是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怪圈的最根本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却被一些人给忽视了。那么,什么叫对人物“第一现场”采访?笔者认为,就是将被报道人物置于其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现场环境中所进行的采访。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从根本上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的怪圈。  相似文献   

13.
王美莹 《新闻窗》2010,(4):100-100
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展开的专题报道。这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记者都要面对。人物报道作品的好与差,关键在于把人物采访透,触及人物的灵魂,采访出他(她)鲜为人知的一面,从中提炼出其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与真实情感。要把人物写得深入细致,不能不谈到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4.
李刚 《新闻三昧》2004,(7):12-14
5月20日,来自中宣部新闻局的一纸通知交到我手上。通知说,5月21日下午,到中宣部二号楼二层电话会议室开会,参加中央新闻采访团,赴河南采访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事迹。我注意到,通知上明确要求:“请派一名擅长采写人物报道的记”。我想,报社领导让我去,肯定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心里有压力但也有了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努力认真搞好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人物专访,是常见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强调可读性。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在采访的环节把握住几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人物报道是受众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体裁,办好人物报道栏目对媒体来说甚为重要。人物采访是做好人物报道的重要环节,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人物采访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人物采访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专访(尤其是人物专访)是最常用的采写形式之一。它是专门记述访问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问题、概貌,真实、生动地表达某一主题的新闻体裁。专访的种类:有人物专访,事件专访,问题专访,概貌专访。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做电视人物专访,更喜欢将自己情感与人物采访融为一体的感觉,要完美地将传媒意图和观众视觉有机结合,需注意六个问题。1、介入要提前重要采访往往由制片人牵头,围绕主题准备采访提纲,遇到临时性人物采访,  相似文献   

19.
人物专访是指对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性的一种报道,是读者比较喜欢也容易接受的报道形式。现在各地市级报纸都有专栏来刊发人物专访稿件,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眼球,提升报纸的魅力,也是为了突出人物专访在报纸组成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采写记者要提高自身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本文通过四方面来分析如何进行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20.
人物报道是每个记者都要面对的。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能采写出既精彩又感人的人物通讯来,有典型地选材、有挖掘性地采访、有深度地写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