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地市级晚报,是以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起家的。这是晚报的传统优势项目和看家本领。在目前的地市级报社中,大多是一张日报办一张子报(晚报)的格局,许多晚报也就很少做或有意识地淡化时政报道,认为那是日报的事儿,搞得不好一是重复二是挤占有限的版面,晚报就是要主打社会新闻,把这个搞好就行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崛起,媒介传播理念、形式以及关注点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这对于地市级晚报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吸引力,如何善于挖掘新闻的"热点",让更多的读者乐于接受?笔者以颍州晚报为例,浅析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只有在内容上不断贴近读者,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在报道视角上更加平民化,时政新闻报道才能越来越具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晚报》是平顶山日报社所办子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由当初的4开4版到今日的4开24版,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和内陆地区的绝大多数同类子报一样,当初也是主做社会新闻。近来,我们从社会的需要和读者的要求出发,与时俱进,在时政报道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都市类报纸尤其是晚报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大。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这就要求晚报要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社会动员、舆论引导、文化传承、娱乐供给、服务提供等几方面的功能,更深入广泛地吸引受众,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陈泳 《新闻采编》2005,(3):36-37
由于人力、财力、精力以及经营范围的种种限制,一些媒体特别是地市晚报很难把采访报道的力量向本地之外延伸,以致一些好的策划思想只能局限于在本地范围内操作或干脆束之高阁。而与此同时,许多大报乃至报业集团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常常“大兵压境”,到这些地市级城市来抓新闻,派驻记者站,动辄就组织十几个版的“地市专版”,给地市晚报的经营造成明显威胁。地市晚报不仅对外地新闻“鞭长莫及”,甚至连“守土一方”搞好本地的新闻报道也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林 《传媒观察》2008,(1):35-36
目前,地市级晚报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既面临省级或者省会城市晚报、都市报的大兵压境,又面临本地各种媒体的相互竞争。以《淮海晚报》为例,《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在淮安掀起从发行到广告、新闻的全面竞争,他们在人力、财力方面具有地市级报纸无可比拟的优势;本地的《淮安日报》是市委机关报,电视、网络又具有传播手段上的优势。怎么办?笔者认为只有一条路: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读者获知新闻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媒体,人们可以从电视、网络,甚至是手机新闻中就能轻松地得到有关自己需要了解的各类信息。因此,地市晚报要保有和扩大自己作为城市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除了有效地增强其新闻容量外,加强新闻本土化,是必须花大力气去做的真功实招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不少杂文家感叹“纯杂文”阵地正在逐渐丧失之时,如今。一种名为“时评”的新闻评论,却异军突起。这种游离于传统意义上的“纯杂文”和“新闻述评”之间的时评,正“攻城掠地”,成为许多报刊的“招牌菜”。2004年,笔者尝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时评专栏“茶楼闲谈”。  相似文献   

9.
对地市晚报来说,本土新闻既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来源,又是参与竞争的重要筹码。精耕本土新闻,是地市晚报自强的一大法宝。《上饶晚报》自2013年5月以来通过精耕本土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活动新闻,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与市场期许。  相似文献   

10.
新闻策划已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无不把新闻策划视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手段,开动脑筋,精心谋划,倾力实施,借以提升新闻宣传效果,彰显媒体实力,扩大自身影响。 相对于各大新闻媒体的新闻策划优势,地市级报纸存在新闻策划视野窄、难度大等不足。因此,地市报纸新闻策划必须独辟蹊径,走出一条适合地市报新闻策划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自从我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经济新闻图片在晚报上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了。然而经济新闻的“硬”和晚报新闻的“软”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何使经济新闻图片报道更具晚报味已成为晚报摄影记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一、透视经济活动背后的故事“新闻的面要广一些”,是我们晚报的老前辈赵超构先生一贯的办报思想。这一思想至今对于搞好晚报经济图片报道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晚报新闻的固有特征,只有抓住了这一特征,使晚报的经济新闻既有天天不能离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既有老百姓关心…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报纸是我国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受到报业经济规模、发行地域以及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因素所限,它们又称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表现之一就是地市级报纸问鼎新闻奖项特别是国家最高新闻奖项——中国新闻奖很难,而在中国大陆,能否获得中国新闻奖以及得奖数量多寡是衡量一家媒体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实现新闻大奖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突破?这是每一家地市报纸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本文在分析地市级(含副省级省会城市)报纸近十年来中国新闻获奖作品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初步探究获奖作品及借鉴意义,以期对此类报纸实现新闻精品的“突围”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日益走向成熟,经济活动深入百姓生活,一些事关宏观的“大财经”新闻,已从过去与老百姓若即若离变为休戚与共。地方晚报应抓住机遇,提高对“大财经”报道的认识,多从老百姓角度进行报道,使其成为通俗有用的信息,从而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最重要的报道内容,受众关注度高。在新形势下,晚报要做大做强。争当主流媒体。必须加强和改进这方面报道。这已为大家所公认。而如何做好这类硬新闻,改变其较容易出现的面孔生硬、内容空泛、远离读者的状况,提高报道水平。更好地吸引读者,则是目前包括地市党报、都市晚报在内的主流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太原晚报》在此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晚报(包括地市级在内的晚报),已基本上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的一类报纸。卸下“摆事实讲道理”的狭隘宣传功能,它逐渐扎入市场经济的猛浪,通过传播信息、加强服务、丰富娱乐等手段,拉近了与广大读者间的距离。近两年来,包括《湖州晚报》在内,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报纸的纷纷抢滩,作为应对措施之一,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它的“本土特色”与直接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是“近些近些再近些”。什么叫贴近性?如何贴近?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感受,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报业竞争已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而市民化报纸的定位,决定了晚报新闻策划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关注民生上。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天中晚报》是一张创刊于2000年的地市级晚报,创刊仅七年,就在2002年、2004年、2006年连续三年蝉联河南省十佳报纸,其广告、发行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地增长。本文试对《天中晚报》的管理体制、新闻思想和经营思路作一浅析,对中国地市晚报选择发展路径与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张洪 《视听界》2007,(6):97-98
在大台对电视剧从首播到独播的态势下,地方台只有实现地方资源的最大化,才能求得本土化生存。 一,突围:民生新闻-马当先 鲜明的本土化特性使民生新闻栏目拥有了个性张扬的基础,为其获得良好的收视市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冯烙 《新闻实践》2012,(3):66-67
地方晚报是以地方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城市报纸。经济新闻是地方晚报始终关注的重点板块,是地方晚报的传统产品。地方晚报的受众定位、市民属性、市场策略等因素决定了其经济新闻应该力求平民化,在经济新闻报道时,要心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情怀;眼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选题;文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表述,使地方晚报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平民百姓服务,实现地方晚报经济新闻的大众化传播,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一位媒体编辑在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后的感慨,实际上,这也是所有记者的真实体会。其实对于地市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来说,“走基层”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