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侦破通讯?侦破通讯亦称案例通讯,是指那些以侦破案件为主要内容,叙述案件侦破过程的公安法制新闻体裁。侦破通讯以叙述为主,使用议论、描写和抒情等艺术手段,展示警匪之间,正义与邪恶,犯罪与反犯罪,侦破与反侦破的较量,充满紧张、尖锐、复杂、激烈的斗争,以此宣传公安民警执法如山、大智大勇的卫士精神,起到以案宣法、以案警世、弘扬正气、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晨 《青年记者》2006,(6):39-40
诗言志,歌言情。有位文学评论家说,“志”和“情”是一切文学作品的主体。如果将这句话借用到我们的新闻写作上来,那么笔者认为,人物通讯的采写,就应当也必须比消息等其它新闻报道形式更注重“情”的开掘。格外注重“情”的力量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是人在外界刺  相似文献   

3.
写人物通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想写好却不容易。笔认为在采写过程中,“第三”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这里的“第三”是指熟悉主人公的其他人。在人物通讯写作时,要注重以他们的语言和视角来介绍和评价主人公。在人物通讯的采写过程中,“第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穆青是中国当代名记者,从1942年步入新闻界以来,从写第一篇人物通讯《赵占魁》,到建国后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及新时期采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优秀人物通讯,都用恰当的画面艺术,提高产品的感染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这些作品仍令我们常读常新。 一、利用画面艺术 反映时代精神 穆青在人物通讯写作中,首先注重用画面艺术,  相似文献   

5.
陈芳 《新闻窗》2010,(2):93-93
有学者根据犯罪新闻的内容侧重点对犯罪新闻报道进行分类。如余祥鹏、贺威在《犯罪新闻采写侧重点的选择》一文中,提出了犯罪新闻有以下几种采写的视角:一是选择犯罪过程作为采写侧重点:二是选择侦破过程作为采写侧重点;三是选择审判过程作为采写侧重点:四是选择犯罪特点作为采写侧重点;五是选择犯罪后果作为采写侧重点:六是选择案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作为采写侧重点。  相似文献   

6.
徐玉森 《青年记者》2005,(12):69-69
公安系统的通讯员采写的稿件,有许多属于法制新闻。法制新闻,是近几年才显露头角、引人注目的新闻品种之一,它一露头角便成了读最喜欢看的新闻之一,或说成了“抢手新闻”。如反映公安工作的有些消息、通讯、特写、报告学、侦破通讯、案例通讯等,既属于公安新闻,也属于法制新闻。法制新闻、公安新闻与其它新闻的区别,最主要的是它报道的内容必须是与法制和公安有关的人和事。但是由于法制新闻兴起较晚,新闻界对它的认识还不一致。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对法制新闻的特点、规律和写作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岳双才 《新闻三昧》2008,(12):27-28
7月初,中国石油记协发布了2007年中国石油新闻奖评选结果,笔者采写的《冀东油田勘探突破给东部油田勘探带来什么》获得通讯一等奖。至此,在近4年的时问里,笔者采写的报道累计有9篇在省部级新闻奖中榜上有名,其中4篇获得一等奖,4篇获得二等奖,连续3年获得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要把消息、通讯写得引人、耐读.不仅是个新闻和写作理论问题.更是个采写实践问题。多年的记生涯使我深深感到:注重典型事例的选择.是提高消息、通讯可读性的重要一环。本试图就典型事例的选择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9.
杨琦 《新闻界》2012,(15):8-11
今年是河南大灾荒70周年,当年中国记者亲临现场采写通讯,汇集成册《豫灾剪影》.《豫灾剪影》充分反映了新闻的真和新,笔者结合该通讯集分析了真实性、现场感、写作手法的创新、独特的符号体系以及细节描写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物通讯是最容易感动读者的一种新闻体裁,在人物通讯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会让人物故事更加动人,为文章增彩,引起读者的共鸣。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采写人物通讯的实践,谈一下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重要性,及写好人物通讯的细节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去年1月4日,杭州萧山公安分局民警张叶良在缉捕歹徒中壮烈牺牲。笔者与人合作采写了长篇通讯《英雄浩气撼萧然--在缉捕歹徒中壮烈牺牲的民警张叶良追记》。回顾这一报道的采写,我深切地感到:一篇报道若想打动读者,首先得打动作者自己。在此次报道中,我始终被动人的场面、感人的故事和英雄的高尚精神所打动。  相似文献   

12.
在人物通讯的采写中,善于用"情"感动人是其核心要素,有利于丰富人物形象,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立体的人物印象。本文就从人物通讯中"情"的作用出发,进一步探索其中的情感表现和表达方法,为新闻工作人物通讯的采写提供理论指导,使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人物通讯作品。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记录历史的进程中,人物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意义和作用重大。由于改革浪潮和平民化思潮的冲击,曾经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和媒体格局有所转变,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难以像以前一样产生轰动效应。与此同时,非典型人物报道愈来愈被重视。《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的人物通讯作为非典型人物通讯的代表之一,以其用精彩故事承载人物、突出表现人物个性、在场景中刻画人物等写作手法,在社会转型期的剧烈变化中,通过普通百姓"不普通"的命运来反映人性的真善美及社会变迁,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赞誉。作为长期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的一名记者,笔者长期学习和研究《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并在编辑指导下采写了一些人物通讯。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习体会和采写感悟,浅谈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晚报协会2003年11月在长沙召开年会,公布了上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获奖作品。由笔者与通讯员陈宗彪共同采写的通讯《一辆自行车的传奇故事》,获得了“特等奖”,这也是江苏全省晚报送评稿件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作品。这篇通讯同时还分别获得了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江苏省报纸优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记者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说组织典型报道,采写重点稿件,就非要数千字以至上万言的所谓长篇通讯、深度报道等,有的宁愿把消息拉成通讯特写,却不愿把通讯、特写精写成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总认为写消息这几百字的“豆腐块”不解渴,没有力量,分量太轻,既反映不了重大主题,也写不出气势和深度。笔者从采写的几篇获省一、二等奖好消息中体会到,有时舍弃“全”而“重”的通讯,选择“偏”而“轻”的消息,更能让主题凸现,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批从人物内心角度报道的新闻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孟晓云采写的通讯《大户心态篇》,刘蔚采写的通讯《汉城决战的最后40秒》、吕晓琦采写的通讯《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等等,这些作品都获得过全国好新闻奖,比报纸、刊物更为多见的是电  相似文献   

17.
侦破通讯是公安新闻中对侦破犯罪案件进行具体报道的一种文体。近年来,随着公安工作透明度的增加已越来越多出现在公安报刊和其他报刊上,侦破通讯因其报道内容的特殊性和报道形式的大众性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公安新闻乃至法制新  相似文献   

18.
陈琪  陈玲 《青年记者》2008,(14):83-84
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人物通讯,一般被归到报告文学里.人物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也都是以写人物为主.把人物通讯分在报告文学里头,是因为在人物通讯里有文学的成份,但内容却都是真实的,甚至连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我们认为,对于人物通讯采写,应从三方面人手,即深入细致的采访、把握人物的时代特点、注重人物的个性描写等.这里,我们结合2007年获得山东省地市报通讯一等奖、全国地市报通讯一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的<全国第一个硕士村官杨本伦>通讯的系列报道,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采写通讯中选用一些恰到好处、入木三分的细节,会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采写通讯要在深入采访细节和重点选用细节上下功夫。深入一线采访是获取真实细节的基础。好新闻是走出来的。一分汗水收获一分果实。没有辛勤耕耘,就没有好的收获。通讯采写也是一样,不在采访中下苦功,吃现成饭,吃别人嚼过的馍,就没有味道,不仅写不出好的通讯,有时还以讹传讹,制作出假新闻。因此,深入一线采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4)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文/候三省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写好人物通讯这一体裁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而要写好人物通讯,采访是第一关键。如何“挖回”你所需要的材料一是迂回式采访。在确定了采访线索与采访对象之后,采访者一般急于想“挖到”第一手资料,因此,大都跟被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