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艺发展需要继承 ,这是必然 ;继承什么 ,怎样继承 ,又是偶然。文艺的继承就是这种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文艺继承中偶然性的复杂状况表现在三个方面 :文艺的繁荣与萧条 ;艺术天才能否出现与其历史地位及作用如何 ;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多样与否。艺术生活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就与文学发展中的这些偶然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普遍追求.更是目前教学研讨的时髦话题.生成,既有教师通过“预设”预约的.这是教师的期待.亦是对教学的肯定:生成.也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自身的探究、体验、感悟进发出的“灵光”,令人惊喜!课堂教学是施教者与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动态生成是教师教学生命的体现,更是学生学习生命的体现。精彩的动态生成,体现了课堂的活力.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命化课堂的理想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名师支玉恒先生在浙江授课时,课堂上曾出现过这么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名作。作者以一条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叙述了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辛酸遭遇,通过她借、失、赔及最后得知项链是赝品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其爱虚荣、图享乐的庸俗浅薄心理,塑造了一个被奢侈淫逸的社会风气毁坏了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马蒂尔德为了追求虚荣而毁灭了一生,她刚刚涉足于上流社会的舞会就被甩到了...  相似文献   

5.
《偶然创造历史》(王恩泽、李学成著,白山出版社),是文本介于史学资料类编和读史札记之间的一部著作。选择精当的大量史料,支撑起“战争和平:一念之间就可能屠戮百万”、“东西交流:一人之力就能改变陆地和海洋”、“大国崛起:一场意外就会奠定世界格局”、“世纪文明:一线曙光就能照亮全世界”……等六个主题,其中令人更为看重的,是每件史料后面都附着的一篇解析或者说点评,视角的独特和思考的深度使其具有了不逊色于史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康德以来,人们,特别是康德主义者和逻辑实证主义者等总以为“先验的”就等同于“必然的”,“后验的”就等同于“偶然的”,也就是说,“先验命题一定是必然命题,后验命题一定是偶然命题”。但是,克里普克却提出了“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也就是说,“先验的”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后验的”也并不一定是“偶然的”。显然,克里普克的这个理论是与传统经验论观点相矛盾的,是对传统经验论的彻底打破,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邢小丽 《现代语文》2009,(12):131-132
《项链》和《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之主人公经历的偶然事件所产生的异样结果,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偶然背后深藏着一个必然,从当事人自身来看,这必然结果由当事人三方面的因素所致,根本原因是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9.
莫泊桑的小说名作《项链》易给人技巧性太强的印象,表现之一:玛蒂尔德丢项链之后没及时向朋友说明真相。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处,此处似乎确有斧凿的痕迹——作者为了使情节按自己预想的那样发展而有意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紧接着便是十年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10.
小说情节有张有弛才能给读者心理上带来美感。小说家为了使小说情节张弛有序,经常采用插科打诨法、空位静场法、旁逸斜出法等。中学生掌握了小说的情节张弛变化的方法,对于阅读小说和尝试写作小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不仅因其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精湛的写作技巧,使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项链》一文发表于1884年,当时法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资产阶级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思想上也越来越腐朽堕落,整个社会呈现着一种病态。在这种社会里,人们普遍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小说《项链》里,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想凭着自己的美丽动人,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她为出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小说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在理清情节线索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义,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同时,还应帮助学生细心领会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和作家的写作技巧,以逐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下面,我就结合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一文的教学实践来谈谈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我认为,小说教学宜从以下四方面入  相似文献   

13.
晁艳丽 《语文天地》2013,(20):15-16
悬念是作者有意在情节安排和推进中半露半藏的一种艺术手法。读者因悬念引起紧张心理,作者又适当帮助读者放松和消除,这即是释念。小说作者若能巧妙运用悬念和释念,可以使作品波重浪迭,异彩纷呈,引人入胜。悬念和释念的设置方法很多,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之,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感情、揭示主题的。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关键,也是作者的潜心追求。因此,阅读小说,读者就必须把自己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集中在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上,以巴赫金的“对话”这一哲学思想为基础,要真正理解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我们不但要看到复调小说创新性、值得赞赏的一面,还要在中国的理论视野下强调“作者”的地位,以及对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问题与主人公独立性地位的合理性对相关问题提出质疑。通过深层次的挖掘得出,复调小说其实是叙事话语在言词中的策略,叙述者干口被叙述者之间的对白,叙述者本人的自我对白等,是叙事话语的言词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复习圆锥曲线与直线位置关系时,讲解如下习题,原以为学生们都会运用数形结合这一经典的思想方法,即构造双曲线和直线的位置去解决问题.然而,"意外"还是不期而至!在提问一位学生的思考方向时,学生竟然想去从两边平方入手,这与笔者事先预设好的教学计划发生冲突,更何况笔者事先也  相似文献   

17.
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是小说叙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对小说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小说译文应当实现目的语文本隐含译者和“源语文本隐含作者、隐含译文读者和源语文本隐含读者的等同,从而使译文与原文产生同样的叙事美学效果。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意或者无意的选择往往会导致译文与原文在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上的偏离。  相似文献   

18.
M.H.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个文学要素组成的.围绕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从文学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角度进行解读,探析带有自传性质的成长小说是如何成为世界名著的.  相似文献   

19.
小说史上书写身份与爱情之矛盾的作品不在少数,男女主人公之间因为种族、年龄、阶级地位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无法品尝爱情的甜美滋味,而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高君的《我爱你》同样是一个关于"身份与爱情"的故事,却不在通常的身份妨碍了爱情实现之处做功夫,而是在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文学尤其是小说 ,视为最广泛意义上的修辞性艺术 ,是作者的旨在与读者形成积极的交流关系或对话关系的自觉活动 ,并以此为基准 ,分析了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普遍倾向 :否定作者在文本中确定明确意义的重要性 ,而一味夸大读者任意阐释的合理性。本文认为这种倾向只能导致小说作者与读者关系的紧张甚至断裂 ,而无助于形成彼此间积极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