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枯棋与势棋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6,(13):67-68
阅读古代咏棋诗的时候,发现诗人写到棋子时,有用“枯棋”一词的。如宋胡宿《寄昭潭王中立》诗日:“十干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弈思沈。”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诗日:“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撙。”为什么把棋子称作“枯棋”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好奇之心,很想探索个究竟。  相似文献   

2.
读《北方棋艺》1984年第7期《宋代棋诗欣赏》一文,提到陆游《梦至成都》诗“红袖引行游玉局,华灯围坐醉金绳”之句,列入“棋诗“,已觉不妥。文中又说在南宋战祸频起的年代里,成都却太平富庶,歌舞升平,“陆游一生贫病交加,从未过过好日子,却作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美梦”,这更不符合“知人论世”之旨。为  相似文献   

3.
李林 《围棋天地》2002,(9):41-41
酒与棋,皆为助兴解闷,寄托身心之物。“林中扫石安棋局,岩下分泉递酒杯。”杜牧诗一句,山,水,酒。棋融为一幅闲逸国画,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4.
藏棋藏棋,藏族称“密芒”。“密”即“眼睛”,‘芒’是“众多,故称“多眼棋”或“多目之戏”。藏棋中所包含的游戏成分较多,藏棋不仅可以二人对下,也允许四人对下,甚至六人对下。每二人为一方或每三人为一方,每方下子前,同方的人可以随便商量讨论。藏棋下法与围棋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没有让子棋。藏棋的棋盘纵横各17道线(围棋19道线),棋子分黑白两色。比赛时,由持白棋的  相似文献   

5.
刘彦骅 《武当》2005,(11):48-48
琴为“四艺”(指琴、棋、书、画)之首,是古代文人雅士的高尚游艺,也被养生家和医学家视为“怡情养性”之妙法。韦庄认为,“琴者情也”,他的《听琴》诗写道:  相似文献   

6.
珠江独自荡轻舟,虎斗龙争战未休。 想是澄波泛灵感,棋坛佳话至今留。 这首诗说的是五十年代陈松顺与杨官璘在棋城岭南文化宫的一场“龙虎斗”中的一段小小插曲。陈松顺曾从“棋仙”钟珍游,得传其师神奥。抗战期间,艺名陈尘,走遍湘、桂、黔、滇各省未逢敌手。1949年8月他在香港参加穗澳埠际大赛获个人长胜冠军。陈的棋风是攻守兼备,中残局之变化尤为阴沉诡谲,令人莫测高深,因有“神龙”之号,誉其见首难见尾也。杨官璘于1951年5月抵  相似文献   

7.
终弈且留宾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4,(10):45-45
这诗写棋之魅力,有一大半是美人的功劳。“侧光”对“回花”,“全照局”对“半隐身”,华烛、佳人与棋局相互映衬。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这里是美人执烛夜弈棋,这大概都是中国文人士子所期许的境界吧!  相似文献   

8.
王华 《围棋天地》2007,(23):94-95
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曾写道:“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 市井“手谈”生出“笑谈”,百姓“雅戏”也有“雅人”。取其一二,稍作描摹,遂写成棋人棋事二则。  相似文献   

9.
何谓枯棋     
刘志兵 《围棋天地》2006,(17):73-73
《围棋天地》13期《枯棋与势棋》有关枯棋的说法似乎不妥。“枯棋”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吴韦曜所著《博弈论》。当时的吴国,棋风颇盛,如《博弈论》所述:“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奉吴太子孙和之命,韦曜写下这篇名文,以贬斥博弈之玩物丧志。“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很能说明韦曜对围棋的定位。这也体现了作者的儒家功利主义思想。韦曜所说枯棋中的“枯”,不能只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10.
黔仁 《围棋天地》2001,(5):39-39
我国明、清围棋数子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有还“棋块头”的规定,即终局时活棋块多的一方面向少的一方还子,多一块还一子,以此类推。据已故棋史家赵之云先生考证。此法源于唐、宋围棋的“填空法”。唐、宋“填空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白双方活棋的基本“空位”(俗称两眼)均不算“地”。赵先生亦认为,现今日本的“数目法”脱胎于我国唐、宋的“填空法”。(请参考赵先生“中国围棋胜负计算法及其演变”载《围棋天地》1999年2、3、4期)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中国围棋史上最为独特的一首咏棋诗,它巧妙地将围棋的十一个别名嵌在诗中,浑名精妙,天衣无缝。此诗的作者就是明代有名的大才子解缙。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朝洪武年间进士。《明史》上说他:“幼颖敏”,“甚见受重,常侍帝前。”永乐初年,任翰林学士,  相似文献   

12.
各位棋友大家好,上一期我们简单阐述了棋形对于厚薄的影响,本期我们来探讨影响厚薄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根据地”。围棋名宿赵治勋九段曾有过一句名言:“我认为活棋是最厚的。”的确,在对局中,哪怕一块棋看起来非常庞大,只要它还没有明确的两个眼位,就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实战常形     
段嵘 《围棋天地》2011,(19):90-92
“拆二”是布局时最常见的棋形之一,这个棋形的最大好处是建立了根据地,有了基本的眼位,就不必像无根的孤棋那样被满盘追击,随时为生存的问题担心了。但在某些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残排经典     
欲擒故纵 本“棋形”亦是以围捕黑炮为主题,与“围点打援”排局有同工异曲之妙,堪称排局“姊妹”局的佳构. 本局红借优形之势,对黑炮进行围堵;当合围之形构成后,又移开红炮对其士象将“弱点”棋形进行“限形”;当“限形”成功后又借优形对黑炮进行合围,经过巧妙“棋形”转换,最终形成胜势之形.  相似文献   

15.
谢锐 《新体育》2009,(3):39-39
棋界中拥有一颗童心的棋手不少,日本有武宫正树九段、王铭琬九段,韩国有曹薰铉九段,中国则有俞斌九段,当年人送他“儿童团长”之称,带着常吴、罗洗河等一拨小屁孩下棋、摆棋,乐在其中。2007年底他担任围棋女队教练后,依然不改“儿童团长”本色,寓教于乐,教棋树人。  相似文献   

16.
悠然可有棋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黄钟大吕,唱大江东去;柔曼琴弦,吟小桥流水。万里江山万里长,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五千年的人生沉浮,都付与了浅斟低唱。中国围棋亦源远流长,人们既在胜负世界中拼争、嬉戏,又将黑白都化作了歌吟,于是,有了许多的围棋诗。诗中自有棋如玉,歌中自有黑白情。一部诗歌史,同时也就承栽了一部独特的围棋史,棋人、棋事、棋情,棋思、棋道、棋美,正所谓风号这边独好。且让我们沿着诗歌之路,去作一次黑白之旅。有兴致的读者,就跟我们一起上路吧!  相似文献   

17.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四艺,有悠久的传统。推想在当时稍有层次的文人都应该谙熟,比如今人的会玩电脑、开汽车、打麻将那样普及。四艺中琴、书、画流传下大量精美无比的传世作品,但“棋”古人留给我们的却不多。 “棋”包括棋谱和棋具,而后者更是鲜得一见。为什么呢?窃以为是淹没于藏家,没有深入挖掘之故。笔者三年前开始收集中国象棋棋具,但收获有限,本文仅是抛砖引玉,以求教于象棋收藏的大方之家。 古文献中关于棋具的记载几乎是空白,有的只是个别诗句中提及或非常简短的记载,迄今为止关于棋具(包括棋子、棋盘、…  相似文献   

18.
棋手的魅力     
库兴 《棋牌世界》2004,(7):43-44
4月的成都阳光明媚,“泰来众盈杯”全国象棋团体赛就在这里举行,笔者作为本次比赛的裁判员观摩了本次大赛。多年不摸棋,对棋中深奥的变化早已感到几分陌生,好在象棋作为一门艺术,她的美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不单在棋之美,也在人之美。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二年冬,我去南京,专程拜访了有“百胜将军锦马超”(又是三十年代华东棋坛的五虎将之一)之称的万启有先生。当时万老在夫子庙设有棋舍,每天慕名来作橘中之乐者络绎不绝,正是“庭上客常满,盘中棋不空”。万与老伴忙于照料应接不暇。 有一次,我在棋馆见到陶清源(陶是上海业余名手。与陈大庆、  相似文献   

20.
诗词,往往以优美动人使读者动情陶醉,而象棋的诗词,更能使棋艺爱好者如饮醇酿,陶然自得。“天下棋坛”是香港《天下日报》的棋艺专栏,上面有不少美妙的棋诗、棋词,这里选介一组,与读者共赏。一九八二年夏,省(广东)、港(香港)、澳(澳门) 第五届埠际象棋赛,在香港麦花臣馆举行,竞赛的每个阶段,“天下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