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杯沧海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古人云:知书而达理。书不是一部交响乐,而只是一个音符,你看到了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你看到了落英缤纷,艳阳遍地。读书的人读的不是书,是人生:豆蔻年华,  相似文献   

2.
一杯沧海     
《新作文》2006,(4)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古人云:知书而达理。书不是一部交响乐,而只是一个音符,你看到了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你看到了落英缤纷,艳阳遍地。读书的人读的不是书,是人生,豆蔻年华,读到的是多姿多彩;耄耋之年,读出的是豁然自足。看了无数本书,就有了无数种人生,就如同喝下了那杯水,才明白何为沧海。  相似文献   

3.
深吟浅唱地走过书中的每一页,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走进了“生命化教育”。这是一本让人啼哭并微笑着、痛苦并快乐着的书,但不管你是欢喜还是流泪,这本书都会让你对生命有新的感悟,迷恋上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开卷有益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开卷有益”的说法十分危险。事实上,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你占有书,是一种不知内容等级的冒险;书占有你,却是实实在在消耗了你不可重复的一个生命过程。这种消耗,是一种表面温柔实则残忍的生命剥夺。  相似文献   

5.
刘关军 《师道》2011,(6):57-58
遇见一本书,总是简单;和一本书彼此抵达,却往往太难。你可以读到一本书,但她可能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她无法占据你的理智和心灵。而因了某些因缘际会,另一些书则可以融进你的血液,她甚至也会打开你的另一扇心门,启发着你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正>热考题一本书,是一面时代的镜子,照出你完美的一刻;一本书,是一块历史的化石,带你探索古老的神秘;一本书,是一架文明的梯子,让你的品德超出一般;一本书,是一艘小船;让你遨游知识的海洋。书是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书籍,就如人失去了精神,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请以"爱护书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题目一 :书思路设计一约翰·卢保克说 :书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们的规劝和慰藉 ,质同金玉 ,价值无量。在你的阅读生涯中 ,是哪一本书陪伴你度过了孤独的长夜 ,慰藉你忧伤的灵魂 ?是哪一本书使你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给你启迪和教益 ?又是哪一本书给了你一双慧眼 ,使你认识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走向超越的 ?把你的故事写下来 ,写成记叙文的形式 ,详细描述出这本书与你的相伴历程 ,突出其对你的教育意义。思路设计二书是什么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 ,为书设下了许多美妙的比喻 :“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悖论     
读书有成本,这就是读书所占用的时间。如果一本书既不能带给你乐趣,也不能带给你启发,那不如把读书占用的时间用于打牌。我不同意开卷有益的说法,有好多书是不用读的,因为白耗光阴,一无所获。可是哪些书值得读呢?读物的选择可是带有悖论的难题。你没有读,怎么知道这本书怎样呢?你要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可是你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又凭什么去决定读或不读这本书呢?克服悖论的办法有多种。比如说,选经典名著。所谓“经典名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好多人已经读过,读过以后觉得很值。比如说,看书评。书评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有人…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生对"早读"是持一种抵触应付态度的,经常会有人早读不带书,两人合读一本书或三人共享一本书的现象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宋后燕是一本书,一本难以读懂的书,一本耐人咀嚼的书,一本给人启迪的书,一本令人鼓舞的书。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习惯,有人爱一页一页仔细看;有人喜欢揭开哪页就从哪页看起;有人钟情于读目录,拣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先睹为快……但,不管怎样,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读者都愿意读到精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暑假开始了,聪聪给自己定了一个完整的暑假计划。聪聪想利用暑假,多读几本课外书。聪聪打开书柜,想把这些书分类,以方便阅读。准是小波来敲门。聪聪,我买了一本书,一起看吧。来到聪聪的房间,小波看到那一书柜的课外书。你的书还真不少呢。有人敲门!你有没有《动物百科》这本书?  相似文献   

12.
材料和用具两本大小、厚薄相当的书。我的问题书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因为我们天天都会用到它。如果有人说,把两本书叠在一起你就无法把书拉开,你信吗?  相似文献   

13.
爱的一天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孩子们又是一本可以让人读懂的书。教师要读懂这本书就必须用你的爱和真诚去感悟,这样才能体会到这本书带给你的无限感动和乐趣。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书,不同凡响,高潮迭起,令你爱不释手;有的书,看似平淡无奇,却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5.
读书有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不假,书就是你最好的老师,人的智慧就是从读书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你会读书,总会发现书中有许多内容是你以前并不懂的。读一本书,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一百本书,那你的大脑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  相似文献   

16.
姗娇  孟佳 《家长》2015,(2):36-37
本期编发的这篇文章,是摘自一篇个人的回忆文章。她不是名人,也不完全算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只是一个不肯屈服于自己命运的普通人。但谁又能说,普通人的生活就不值得记录呢?有人说,人一出生,他的人生就像一本书,一本无字的书,而书的作者就是他自己。而且,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我们无需去羡慕别人有美丽的故事,只需回忆一下自己的过去,你会发现,你的故事也很美。因此,编者要说的是,抽一点时间吧,哪怕你的工作是如何的繁忙,家务又是如何的琐碎,把自己飘忽的回忆固化成一点文字,乃至一本书。哪怕这些文字会显得生涩稚嫩,但若干年后,读出的却是百味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中考精题]书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读书条件优越却不懂得珍惜,有人渴望读书却被拒之校门以外。有人被书所累,有人为书而醉。有的人,把书当做装饰品,摆在书架上;有的人,见了书就像饥饿的孩子看见面包,舍不得放手……对于书,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你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不做瘦马     
小亲戚来家里串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多书啊?”这问题问的,书当然是用来读的了。不过,也有人用很多书来装点门面,并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抽了几本书,想找出我能在一本书里埋头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强迫自己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痛苦,然后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啊?”  相似文献   

19.
与书的缘分     
"就像人与人相遇是一种缘分一样,人与书相遇也是一种缘分。有些书你买回家由于忙没有立即看,但或许当你过十年、二十年后再去看,你会庆幸你拥有了这本书;或者在某天深夜,你醒来后,随意翻看他们中的一本,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20.
邓博洋 《新读写》2010,(1):59-59
一位哲人说过,《瓦尔登湖》是一本安静、寂寞、孤独的书,是属于一个人的书,需要静下心来,否则你很难融人书中。当你的心静下来以后,就会有昕思考。不错,这是我读过的最值得咀嚼的一本书,走进瓦尔登湖的世界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