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习语反映了中西文化在自然地理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等方面的不同;习语的翻译既是探求社会文化,又是"意"、"象"处理的过程.准确通顺的习语翻译要求译者透彻地分析理解英汉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采用实译(存象)、虚译(存意)及虚实结合(意象兼顾)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英语中,习语的作用越来越大,习语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英语习语是英国语言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和运用英语习语是掌握英语的重要途径,也是电大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在众多的,形形色色的英语习语中,有一类习语结构相似,运用广泛。这类习语通常主要由 and 或 or 连接的一对相同词性的词组成。这一对词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若这一对词不相同,则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前后位置不可互换。我们可称这类习语为"配对"习语。"配对"习语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动词配对习语,名词配对习语,形容词配对习语,副词配对习语和同一习语(即由相同的一对词所组成的配对习语)。现将不同类型的配对习语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色以及修辞手法的多样性。习语由于其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使其本身充满了表现力。恰当地使用习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炼、生动而吸引人。了解汉英习语的特征差别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习语,欣赏这些习语的精妙之处,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区别所反映的中英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生理活动的倾向性。所以,它和各种心理活动都有联系。人所感到兴趣的对象,往往使人从认识上倾向于这一对象,也从情感上爱好这一对象,还从意志行动上投向于这一对象。根据心理学这一观点,我们在体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英语习语,林林总总。其中有这样两类习语:在一对同义词之间嵌入and所构成的习语和在一对反义词(词义相反或相对的词)之间嵌入and所构成的习语。这两类习语的结构相似,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把丰富的思想内涵精辟地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传达大量包容民族、历史和地域色彩的文化信息.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都具有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特点,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习语运用上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联想不尽相同,因此,如何翻译好习语,使习语在译文中有"神似"原文之效,是译者必须探讨的问题,也是提高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象似性原则阐释的是语言形式与所指之间的映照关系,而英语习语的组构观认为习语存在语法形式和意义创新的变体形式。从象似性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变体过程中语法形式与概念意义之间的映照关系,可证实英语习语组构现的合理性与象似性原则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特点.本文通过对大量英汉习语的对比分析,来探究其形成成因,从而透析英汉习语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并说明文化翻译是习语翻译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习语是一种广为流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短语。由于习语的文字通俗简练,风趣幽默,中西方人习惯使用习语。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习语是语言中重要的修辞手段,经常用音的和谐达到易懂易记、生动有趣的目的。它没有规则的句子结构,却有着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习语的这些特点为它的翻译增加了难度,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习语,在翻译中译者必须考虑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同样的习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将有不同的翻译,它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在生活习俗、思维习惯、性格及对待色彩等的不同看法。本文通过习语的翻译向读者介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形式,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在肯定习语具有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的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数字在不同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归纳总结了针对英汉数词习语的翻译技巧,并强调深刻领会习语中数字的指象意义乃是翻译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档  相似文献   

11.
习语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习语一般具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比喻,并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有些习语意思明显易懂;有的意思含蓄,意在言外,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有些习语可能包含几个意思,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判定它的准确含义。 有不少习语语言精练,音韵优美,无论口头上或书面上适当地运用习语,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更好地表情达义,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因此习语不但大量出现在文学作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构件,已经成为人们最喜欢的重要语言表达手段.作为语言中最有效和最精练的表达手段的习语自然浓缩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文章尝试探究了从概念整合生成的浮现意义去解释习语意义生成机制,深入挖掘了习语产生的认知根源,并确立了原型范畴理论是习语形成的主要动因这一思想.这将有利于深化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会加强我们时习语的理解,也可以使我们更准确、更恰当地使用习语.  相似文献   

13.
<正> 注意力能使人的心理活动集中于某一对象,使这一对象反映的效果更加有效,它伴随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创设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情操,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实现个别化的教学,从而减少注意活动中意志成分参与所需的认知负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下面就以上几点来谈一谈语文课堂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习语(本文所指“习语”是其广义的称谓,包括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成语,俗语、谚语、俚语、歇后语等)是历史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习语大量出现在口语中和文学作品中,即便在政治和科技文章中也不乏其例,因为习语的运用可使语言生动形象,更好地表情达意,收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怪不得英国的语言学家史密斯(Logan Pearsall Smith)赞扬充满了习语的文章时说,这些文章“有活语言的小核心在闪着烁烁的光芒.”习语为世人喜闻乐见,中国人喜欢并善于使用习语由来已久,那些充满了习语的言谈话语便被称为“妙语连珠”.英美人同样喜欢使用习语,有人说,喜欢使用习语已成为英美人的癖好和时尚.因此,对于从事英语教学者、学生和翻译工作者来说,掌握好对英语习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俗语和俚语,是一种特别富于教训性的完整形式,把人民大众的思想表现出来,因此,对于初学写作的人们,熟悉这些材料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很好地教我们学会文字的节约,语言的压缩性和形象性等等……一般地讲起来,俗谚和俚语,是把人们所有生活上的与社会历史上的经验,都典型地予以具体化,因此一个作家必须知道这些材料……”.这也是对于习语的作用和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习语和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习语的特点和修辞功能,强调在英语课堂中导入习语,可以使学生了解英美的文化、历史、民俗等,从而真正地把握纯正地道的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组成部分的数字习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数字习语在文化内涵和翻译方面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数字习语的比较和分析, 旨在帮助我们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精华和英汉数字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和翻译数字习语,更好地掌握和发挥它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语习语可以常规形式出现,也可以变异形式出现。英语习语变异形式不同于常规形式,它不是约定俗成的,而是受到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制约。遵循替换、扩充、截取、分拆、颠倒和另行安排、语态转换等规则,可将习语临时性地改变,使之以变异形式出现。除截取、分拆和语态转换法外,采取如上其它方法变换习语形式均会导致语文变迁。根据上下文的需要,恰如其分地更改原习语形式,可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清新明快,简洁含蓄,幽默有趣。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它思维新颖,形式精炼,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它能够简洁地表达语义。同时,它往往使用特别的句式与素材及各种修辞格,使其构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语言形式。本文就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浅谈其主要三种译法,即直译法,意译法,活译法。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把丰富的思想内涵精辟地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传达大量包容民族、历史和地域色彩的文化信息。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都具有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特点,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习语运用上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联想不尽相同,因此,如何翻译好习语,使习语在译文中有“神似”原文之效,是译者必须探讨的问题,也是提高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语言我们可以窥见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植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它集中体现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从英汉习语来探讨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英汉民族文化的内涵,正确理解和运用英汉习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