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生命的呐喊》是女性作家张雅文的自传,她用自己曲折的经历、真实而又充满正能量的语言激励着大家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生活。通过细读文本发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那个时代的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超越,笔者将此概括为女性生命意识。本文通过对《生命的呐喊》中女性生命意识的分层检视,进而感受生命意识的灵魂传承。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文章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因此,他倡导以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的生活体验研究,这有助于教育学回归教育生活,使研究更深入教育的生活世界。教师以个人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用现象学方法参与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寻找教育的意义,不仅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也会使教育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赋予作品生命和魅力,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所以考场作文要想拿到高分,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得感人,让动人的情感感染阅卷老师。可是在高考作文中,感情真挚之作并不多见。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真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体验,坚持"以我手写我心",是不难写出好文章的。  相似文献   

4.
作文的源泉来自丰富多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从生命生成的角度看,作文就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朵朵浪花、一片片绿叶、一面面镜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吮吸生活的乳汁,让学生为生活而作文,为生命而歌唱,从而体验到一种酣快淋漓的快乐。一、把作文引向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5.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这种生命的气息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注入新鲜的生活“活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建构、去尽情展示自我,能否构建出让学生感受生活、欣赏自己、享受生活的数学课堂。做好了这些,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才能激起学生的灵性。  相似文献   

6.
高三纪事     
快乐的获得,需要我们自己的体悟。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生命的感觉,是对生活的思考与理解。只要用心去感受生命,去体味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快乐就在身旁。  相似文献   

7.
他山石     
利用语文学科包含的德育、美育优势,渗透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改中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德育和美育的因素,提高学生的道德,例如: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支柱》一文中去汲取海迪姑娘那种对待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坚韧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从《回忆我的母亲》等文章中去品味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使品德教育缘于生活、立足生活、高于生活、走向生活,用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生命中的心弦,积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文章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因此,他倡导以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的生活体验研究,这有助于教育学回归教育生活,使研究更深入教育的生活世界.教师以个人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用现象学方法参与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寻找教育的意义,不仅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也会使教育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真正幸福的童年呢?当成人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感知世界,观察世界,让幼儿的活动围绕体验式生命课程,将生命课程对幼儿生命的意义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去,才是儿童真正幸福的童年。只有当生命教育充分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在自由的生活中快乐地生长时,儿童才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碎片     
郭华强 《新读写》2009,(4):60-61
导语 这篇文章,让我们读到了作者感恩纯净的心。身体的不便并没有限制住他自由的灵魂,反而让他去更细腻地感受生活,和身边的一切生命进行爱的交融与传递。文章用充满温情的笔调记录了平凡细节,情感真挚。  相似文献   

12.
作文,拂扬清新之风,予人清朗爽目、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令人感受生命的鲜活与思维的灵动,文章便具有巨大的艺术张力。让文章富蕴清新美感,大胆移植文体,新颖写作形式,是为一法,而更为主要之法,乃应为文章题材、立意、构思等的创新。一、回归生活原态叶圣陶道:写作,不是点缀与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回归生活原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契诃夫语),让文章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亦便具有清新美感。如一老师写农村的变化:[片段]似是88年,听说县里一些单位给职工发液化气,还给他们入户,要一千多块呢。去过县里的人回来无不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要让孩子写好作文应让孩子自己去观察、体验,有了真实的感受,写作文时就会说真话、道真情、表现真实的生活,文章才有血有肉,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在习作中的通病是"无话可说,无米下锅",其根本原因不是学生缺乏阅历、没有生活,而是缺乏感知。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始终被生活浸泡着,他们所缺乏的并不是"走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感知生活,走进生命成长的喜悦与幸福之中。生活中往往被认为不值一提的小事、琐事,其实是写作的真实素材。离开了脚下的土地,离开了身边的客观"小事",生命就将变成空壳,好的情境都是依托细腻的场面或细节描述与动人的情感传递来铺设的。而情境的表现形式不外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故事情节等要素的组合。表现它们就需要很多技巧,包括: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如  相似文献   

15.
施玉明 《教师》2010,(18):114-114
教育应该是提升生命、让生命和谐发展的事业,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用宽容、博大的心去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里过有尊严的生活,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因此,如何使生命茁壮成长,使生命和谐发展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生命,我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悟抑或独到的沉思.我说不出类似于辛加尼那句"生命是一篇小说,不在长,只在好"之类的富含哲理的名言.我能做的,也只有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7.
生命在于运动,文章来自生活,生活延续生命。于是,作者的“锻炼生涯”有了值得书写的理由。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方式,从开始到结尾,都在锻炼着,包括自己,也包括文章。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该是提升生命、让生命和谐发展的事业,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用宽容、博大的心去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里过有尊严的生活,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因此,如何使生命茁壮成长,使生命和谐发展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我十分喜爱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栏目所打出的一句标志性话语:去听、去看、去感觉。也许中学生的生活还显得单调了些,中学生的视野还显得狭窄了些,可是年轻人有敏感的心,敏锐的眼睛,在小小天地中也能发现真善美。 只有细心聆听,才能把握生命的节拍;只有仔细观察,才能体味生活的真谛;只有把听到的,看到的与思考、回味、领悟融合起来,才能使它们上升为理性的东西,变成自己宝贵的思想;只有当思想与流畅的文字结合起来,才是一篇令人满意的文章。 让我们一起去听、去看、去感觉。去听去看去感觉@方袆$海宁市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妙论     
生命意味着:处于生活的中间,用那种我创造了这种生活的眼光去看它。理论上存在一种完美的幸福可能性:相信心中的不可摧毁性,但不去追求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