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大“毕业家书”活动日前启动。此次活动源于北大学工部的倡议:“提笔即是感恩,无论字数多少,都带着溢于言表的深情厚意。”北大倡导毕业生们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拿起笔,给家中的父母、乡亲或者中学母校的老师、同学们,以及其他关心、关注自己的人写一封“毕业家书”——感谢这么多年来他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大学毕业,衡量学生们是否合格,不仅要看他们是否修满了学分,通过了论文答辩,拿到了毕业证,还还要看他们有没有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毕业家书”成为北大学子的“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2.
1999年12月13日,中科院副院长许智宏院士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毕业于北大的许智宏若干后后重返北大,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对于正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力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人说,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因为他将促进北大与中科院的强强联合,更多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将不断涌现,正如许智宏在北大讲台上所在地说的那样,“我在北大读书时,中科院的教师来北大讲课,希望这种状况恢复起来,科教联手,共创未来。”  一双双期待的目光都集中有许智宏的身上,人们希望感受这位老“北大人”的人格魅力,探寻他求学与科研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重视教育建设 自从新产生的本届政府提出政府最重要的任务是“科教兴国”之后,我们对于发展教育事业是很有信心的。北大100周年校庆活动受到中央和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使教育界、知识界感到中央非常重视教  相似文献   

4.
能够考上北京大学,在世人眼里可谓是极辉煌的事了。可是有一小部分考入北大的“天之骄子”,却因种种原因而肄业、中途退学,不能正常毕业。北大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6%~8%。一是因为“考上大学松一口气”的思想,认为好不容易熬过高考,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可一松气却收不回来了。其二,是因为“玩过了头”,尤其表现为迷恋电脑游戏、上网。据说有学生为了玩游戏,可以三天三夜不出屋,自己玩还不过瘾,还把全宿舍楼建成局域网,拉大家伙一起玩。其三,有的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过多,一学生一口气参加了6个社团,整天忙…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1898-1948)先生,是“五四”以后我国坛上名的诗人、作家、学和教授,1920年北大哲学系毕业,终生的职业是教书:先做了5年的中学、师范国教员,后应邀到清华大学(抗战时期与北大、南开在昆明合并为“西南联大”;1946年分别迁回原址复校)任教。他在清华讲授的课程很多,除了普通国从未间断外,还有中国学;曾两度出任国系主任,一度兼任图书馆馆长。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西安那位北大才子,从文科状元变成“屠夫状元”是一个黑色幽默,但在今天,这种观点落伍了。人们以前习惯于将名校毕业与较“高尚”的职业联系在一起,可是如今勇闯“身份禁区”者一个接一个,这种变化正孕育着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继续教育》2008,(10):F0003-F0003
“探求科学发展规律,明确科学发展思路,提升科学发展能力,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2008年85月,北京大学第三届高端培训黄金周隆重举办。活动主题是“高端培训与科学发展”,由北大继续教育部主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北大哲学系、北大经济学院、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和北大培训中心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8.
童庆炳 《大学生》2014,(13):62-63
看家书 童先生书多,据说,在童先生“消永日”的书斋里,简直就是一条由书柜组成的胡同。童先生对青年学生的读书现状非常关心,在他看来,要真正做一个学者,读书必须做到两个字:“泛”与“精”。  相似文献   

9.
《甘肃教育》2006,(3A):64-64
她本科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她曾是北大、复旦BBS“鹊桥”版的红人,“做媒”是她最大的爱好。她的妈妈和奶奶也是老家有名的“媒婆”。两年前,她创办了“世纪佳缘”婚恋交友网站。去年毕业后她没有找到工作,便在自己的网站做起了专职媒婆。  相似文献   

10.
非常象牙塔     
北大南墙边的资源宾馆,云集了众多公司,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北大人的心血。李永新工作的公司——“象牙塔”就在这里。敲开象牙塔,我看见了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谦和而自信的他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自己的文件——李永新,北大95级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毕业生。创业艰难,越挫越勇李永新可以视为校园创业中的旗手,本科没毕业就开始经营自己的公司。但他的超人之处更在于,像很多校园创业者一样,由于各种原因,他从第一家公司撤出来后没有放弃,而是东山再起,办起了“象牙塔”,发展之势如火如荼。现在“象牙塔”已经是一家非常定型的公司,借…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广东实验中学首创了“青年礼”活动.以“跪父母,接家书”的形式进行。这件事情一见报,有人大为赞同,称其恢复了传统文化的“礼教”,但反对的也不在少数,批判这种做法“太形式主义…‘提倡跪拜是奴性体现”等等。激烈的争议中,“‘90后’之孝”这个话题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微博上‘随手拍解救花样男女青年”的活动进...  相似文献   

12.
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留给后辈的珍贵财富,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珍贵的教学资源。其精神特质集中体现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修身正己的严格要求、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和循循善诱的家风教育。将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从红色家书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新媒体平台三个方面践行红色家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3.
北大的俯就     
余杰 《大学时代》2002,(3):40-41
近年来,北大的招生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为了抢夺生源,只好放下名校的架子,每年从春天起就开始在南方举办多场“北大高考状元成才之路报告会”和各种形式的招生咨询活动。另外,北大开始推行诸多“系科改革”,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增设新闻学和影视编导两个新专业,前者计划招生30至40人,后者计划招生30人,希望通过这类“时尚”学科来招揽高分考生;不久,又通过了创办“传媒学院”的决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标新立异,北大向来就喜欢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上。然而,我却对这一次的改革持怀疑态度。我想追问的…  相似文献   

14.
潘晨光 《成才之路》2013,(15):I0003-I0003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因卖猪肉而出名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日前在北大讲台上哽咽着说出了这句话。这位当年的“北大才子”.因为卖猪肉而一鸣惊人,当过公务员也出过书,却依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混得不好”。而武汉的大学生呼维彬自大二起,每天给学生寝室送桶装水,公司净赚逾百万,他也从受人白眼到受人青眼。尽管学业亮“红灯”,无法按时毕业,呼维彬说他觉得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钟哲明,又名新民、哲民,笔名有金重、春阳等,1932年6月生,湖南武冈人,苗族。北大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毕业,1952年起在北大任教。1958年参加劳动锻炼,任北大第一批下放干部工作组组员、代组长。1960年任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后兼北大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副主任。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后,历任常务副院长、院长,北大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理事,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主持国家社科研究重大项目,有…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家书》曾对中国近代学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1879年至1949年的七十年间,《曾国藩家书》(原名《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是读书人必读的书。毛泽东1917年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家书》包含了仰事父母、下教子弟、治军为政之道等方面的真实思想.而其训导子弟之法尤为学人所仰慕和效法。在《曾国藩家书》中,无论是与祖父、父、叔父书,与弟书,还是与妻、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09,(10):4-4
在对大儿子的成长失望之后,一对眷恋传统文化的北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夫妇带着小女儿西西(化名)到终南山居住。他们试图用诵读经典的方式教育小女儿,希望培养出人格完整的现代“君子”……  相似文献   

18.
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红色家书形成于特定时代的特殊环境中,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蕴含浓厚的家国情怀,是进行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探寻红色家书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契合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构建“一课一书”的教学模式,并通过书写新时代的家书,让心灵走进心灵,让真情感动真情。教学实践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升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夏杨 《成才之路》2010,(27):I0006-I0006
“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并非就等于是好的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导致大部分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大学”“关心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日前,  相似文献   

20.
《傅雷家书》在中国知识界之所以大名鼎鼎和广泛流传,在于其字里行间既体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1908~1966年)对于孩子的亲切关怀与严谨教导,也展示了傅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而这种“人间情怀”我们在傅译的法文名著中也不难体会。除了家书之外,傅雷就是以法国文学翻译大家而名世。其实,家书纯属“妙手偶得”,翻译才是傅氏的“出色当行”,他后来选择“闭门译书”为业,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之俸禄,既可见他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也可见其“译术”之高超。而要谈论傅雷一生事业之渊源,则不可不从其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