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推进与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可谓"耳熟能详".但反观课堂教学,却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口头上是"新理念",但行为上却是"旧方法",或者是形式上的"新理念".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因素很多,但其核心是缺少对新理念内涵的深入解读,即是处于一种"有理念没概念"的层面.因此,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将"理念转化为概念,概念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经8年.中小学教师普遍认同接受新课程理念,但并不清楚怎样有效地将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甚至和新课程理念相冲突.具体表现为:对课程三维目标理论上认同,但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偏离现象;依据课程文本有余,超越不足,且超越不当;课前预设认真严谨,而"生成"教学意识不强,目标不明确,路径方法不清晰;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较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尊重赏识有余,正面教育不足,教师的主导使命缺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将会越来越到位,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经验也会与日俱增,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教师培训要促成教师将理念转化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着中国教育理想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开,这次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教师们在不同程度上对新课程理念都有所把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师掌握的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越来越成为教师们和各学校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条件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教师把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有所帮助,并提出了教师培训部门当前的培训方向。一、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的驱动人的行动通常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们渴望提升教学行为的实效。不少教师口头上是“新理念”,但行为上还是“旧方法”,没有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真正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余年,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普遍认同,但教学行为却没有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瓶颈。以发生学的视角来看,事物的转化总有其内在转化机制,就是事物的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系统运作方式。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是一个由外到内、由内至外的转变过程,理解是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起点,内化是转化的基础,生成是转化的关键,外化是新理念的践行。四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彼此相联,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6.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的素质与能力,面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尽快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针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准确地  相似文献   

7.
"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教师教学行为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方式,其教学行为的高效性是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2010年4月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此,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8.
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感到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的素质与能力,面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尽快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针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如何科学地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10.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的素质与能力,面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尽快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针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如何科学地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11.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的素质与能力,面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尽快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针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如何科学地处理教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担负着宣传和推广新课程理念、展示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行为的重任。特别是在当前,基础教育战线正在进行深化课程改革、实现高效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公开课作为开放的课堂教学,成为了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研讨、互学、共进的教学范例,因此,现阶段公开课自然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直接关系到此次课程改革的成效。本文探讨了化学新课程教学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研究了如何在课堂教学的目标、学生的起点、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的设计中,体现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价值观,以使教师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促进教师新课程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化和形成。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7):64-64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的素质与能力,面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尽快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针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如何科学地处理教材,把教材当作文本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吴加澍 《物理教学》2012,(12):5-10,4
一、话题的缘起1.一线教师的困惑。实施新课程以来,广大教师对于课改理念普遍认同,然而课堂教学却是"涛声依旧"。为什么学过的新理念用不上呢?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巨大落差,使众多的一线教师深感困惑。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教育理念并不能自发地转变为教学行为。要使普遍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在两者之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籍以实现两个转化:一是教育理念学科化。新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的素质与能力,面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尽快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针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如何科学地处理教材,把教材当作文本进行教学;如何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新的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新课程实施的目光也越来越聚焦在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音乐课上。大胆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但在课改中,背离以"音乐为本"的现象仍然普通存在。一、学科特点决定音乐教学必须以"音乐为本"音乐课程是以音乐为载体来实施教学工作的,离开了音乐这个载体,以其他教学形式取而代之,实际上音乐课程的学科性质就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变味了"。《课标》在表述课程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我走进了新课程,了解了新课程.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理念.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从理念到实践还有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如果"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而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使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我认真深入地研究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对新理念有了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程改革必然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教学策略的革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我们教师如何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陈平 《小学生》2013,(6):62-62
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课堂教学观,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树立科学的效益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