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信息可用性、信息易用性、信息充足性、信息专业性和服务交互性五个维度构建档案网站服务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并通过项目分析和均值进行指标体系的优选。综合运用MDS和GRA方法从直观层面和精准层面分别对样本网站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2.
数字资源评价与优选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数字资源优选与数字资源评价两者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由“数字资源购前评价与优选指标体系”和“数字资源购后评价优选指标体系”组成的“数字资源评价与优选指标体系模型”,以辅助图书馆作出选购或续订、停订的决策;并进一步对两个子体系中包含的三个分类指标的子指标进行研究,从而构建资源评价与优选的软件系统模型,以期实现数字资源选购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员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分析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意义的基础上,从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评价模型的建立、评价指标的获取以及具体评价途径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知识服务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通过实际调研确定相对客观的评价方法。设计“联合数字参考咨询知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个别指标进行修正。选择国内外4个大型联合参考咨询系统——我国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全国图书馆联盟和美国QuestionPoint、AskColorado,利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提高知识服务能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评价模型构建意义和原则,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评价模型。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再根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两两比较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使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每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然后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6.
视野     
《陕西档案》2012,(4):13-15
《兰台世界》2012.1《让档案馆成为文化产业的内容提供商》作者:尹立娜在中共中央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支柱型产业的大背景下,档案馆作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拥有者,应当丰富馆藏资源;依托主流媒体;依托核心产业;发展周边产业四个方面主动纳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洪流中去。《档案网站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作者:梁孟华本文从信息可用性、信息易用性、信息充足性、信息专业性和服务交互性五个维度构建档案网站服务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并通过项目分析和均值进行指标体系的优选。综合运用MDS和GRA方法从直观层面和精准层面分别对样本网站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江苏省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从资源、技术、服务、投入产出4个角度建立一套符合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图书馆特征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建立数字资源评价与优选指标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方法/过程]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检验修正,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最后选取30个具有代表性的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对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服务质量的科学评价和管理不断提升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绩效评价的关键和难点。要破解这个难点,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理念、原则和程序选定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目的和指标数据的情况有选择地使用科学方法,合理确定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平衡计分卡,科学地构建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图书馆测评其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提供判断依据,进而促进其数字学术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完善。[方法/过程]参考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原理,创建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通过整理分析现有政策、文献和案例,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结果/结论]最终构建出包括7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指标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图书馆针对性地发展和改进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提供可依据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1.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评价的主体是该系统的组成要素,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对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及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建立评价模型,根据模型选取评价指标并建立反映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又能促进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简要综述知识基因、知识单元、知识表示和知识图谱的基础上,探讨知识的质性构造和量化分析基础,指出知识具有表型(外型)、构型(内型)和量型(量值)三型特征。用逻辑分析法从现象到本质揭示知识表型特征,包括语言文字型、公式符号型和图表图谱型;知识构型可用学科类别和特征概念标识;知识量型可基于数据或信息计算知识量。进一步提出用知识花图式和知识花程式展示质性知识构造与量化知识分析。由知识三型特征引出知识变换三假设以及学术评价"对标法";揭示质性知识构造适合解析静态知识特征,量化知识分析可延伸处理动态知识演化。质性知识构造与量化知识分析同时适用于剖析知识客体和知识主体,并独具学术评价应用价值。倡导通过知识分析创新图书情报学,同时也通过图书情报学促进知识之花盛开。  相似文献   

13.
鉴于重要关键词对于文本有着重要的强文本表示功能,关键词抽取和筛选在信息检索、信息抽取和知识挖掘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调研当前关键词抽取的方法后,结合医学领域已有的叙词表和工具以及BM25F加权词频公式提出基于医学文本的重要关键词抽取和筛选的技术方法。该方法主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关键词的识别和抽取、关键词重要性的衡量和筛选。以2001-2007年骨关节炎领域的文献集合为数据来源,对该技术方法进行实践尝试,并验证其实际有效性,为知识挖掘中的重要关键词抽取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和知识的嵌入特性、信息企业和知识型企业的能力属性、信息企业和知识型企业的活动特性入手,剖析信息企业与知识型企业的耦合关系,分析耦合媒介和耦合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企业和知识型企业耦合评价模型,对信息企业和知识型企业的耦合关系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期为促进信息企业与知识型企业耦合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技术类知识产品价值测度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技术类知识产品的核心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和信息熵计算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技术类知识产品的价值进行等级评价,并用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对于预测技术类知识产品价值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BSC及模糊评价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总结国内外企业绩效和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知识管理与平衡记分卡的映射关系及因果关系出发,对企业知识管理进行平衡记分卡方法的分析,建立一套较简单但具有实用性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获得验证,客观评价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科研用户群体知识需求的个性化和全局性特点,研究如何基于科研用户兴趣模型构建知识推送服务模式问题。[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研究现状,从知识需求独特性和知识需求状态多变性两个视角进行"隐式+显式"科研用户兴趣模型与知识推送契合性分析。从个性化与全局化视角构建"隐式+显式"科研用户兴趣模型,并通过知识发掘与整合-知识推送-推送服务评价等过程为推送模式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撑,满足科研用户特殊的知识需求。[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从个性化和全局化两个视角满足科研用户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别以50所国外iSchools联盟机构和18所国内机构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研究者在2014-2018年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词频分析、中心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研究热点进行挖掘和比较。研究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信息交流与行为、信息检索、弱势群体信息服务、信息教育、疾病防控和干预、医疗护理与卫生保健信息服务研究等6个方面;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相关问题、基于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分析、知识组织与传播、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学科发展动态、用户信息交流与行为、信息服务及质量评价和新媒体环境下的学术评价研究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data and presenting it in ways that enable potential beneficiaries of the research to use it readily and appropriately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search impact agenda. One way of doing uses the Cynefin framework. Cynefin, which is rooted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plexity science, has been used in a range of contexts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and strategy development in dynamic and challenging situations.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widely used as a data analysis technique or in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discipline. An exploratory evaluation uses it to interpret the rich, nuanced qualitative data from a three-year research project that engaged people worldwide to explore issue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electronic records, a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allenge. The evalu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Cynefin framework provides a strategic lens through which to view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ERM). Cynefin prompts new questions to be asked, leading to new insights 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RM challenge. Most significantly, it provides a new construct for re-perceiving the challenge in a holistic way and offers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taking action for change. This evaluation suggests that it is an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framework for us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challeng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with the potential to support the transfer of research into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方法,从时间分布、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等方面对知识管理系统研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知识管理系统研究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国外研究热点主要有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知识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和知识管理系统评价,国内研究集中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基于供应链的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热点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国外研究倾向于实证研究,国内研究多是定性分析。文章提出国内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