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文提出微博在图书馆信息交流服务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给予读者平等的话语权,与图书馆形成良好互动;能够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提供读者参考咨询的平台;能够实现信息推送和学术交流。论文还对图书馆开通微博的可能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微博中的社会群体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影响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微博中的社会群体以一种微妙方式存在。本文从信息传播和社会网络的角度对微博中社会群体划分、社会群体特征、社会群体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微博中的潜在社会群体发现的基本思想,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群体的潜在价值。通过分析发现,微博中的社会群体蕴含了大量有潜在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双路径模型最早由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提出,认为个人对某行为的态度改变主要受到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的影响。本文运用双路径模型研究微博环境下用户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认为用户对该行为的态度改变受到信息质量(中枢路径)和信源可信度(边缘路径)的影响。鉴于微博的娱乐性和学术信息的严谨性,本文将用户态度分为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两个方面。首先基于已有的文献构建信息质量二阶模型,并构建微博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294份有效样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都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且信息质量的影响均大于信源可信度的影响,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进一步显著正向影响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图2。表4。参考文献58。附录1。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微博的信息组织架构、传播模式和影响力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微本体技术改善微博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寻找利于微博管理的最合适的信息架构,分析微博产生裂变式传播能量和海量信息的动因,提出基于微本体建模的微博信息管理体系,所有这些将有效地丰富现有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理论体系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网络时代催生出来的新事物,现在已成为个人、组织、机构信息发布和分享的重要平台。文章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用微博进行信息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图书馆新浪微博的特点、服务内容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公共图书馆应用微博进行服务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公共图书馆应用微博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微博信息可信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微博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这些研究的不足,并认为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的关键问题是微博信息特征的提取和可信度分析方法的设计;结合微博信息的特点及已有研究成果,指出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的核心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最后总结全文,对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江伟 《今传媒》2012,(10):102-103
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加,各大小企业和团体越来越重视微博这个传播平台。房地产行业的知名人物通过微博传递相关信息对改善地产行业的形象有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传递信息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地产名人的微博信息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微博传播效果,对地产名人微博信息传播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微博信息建模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现状,梳理模型构建的依据及其演化脉络。文章对现有微博信息模型进行功能解析和演化分析,从节点自身属性、链接关系到整体拓扑结构演化的视角,解析微博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特征;从传播模式、传播影响因素和传播规律演化的角度,阐释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特性;从传播预测和传播控制的视角,揭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双重网络特质。文章提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演化方向,即微博信息传播中节点、节点链接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复杂网络与多重网络的融合,微博信息传播与大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微博粉丝的需求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粉丝使用微博的行为习惯、关注图书馆微博的动机、信息获取需求、转发评论行为和保持关注的原因,提出了理念设定、加强宣传力度、促进与粉丝互动、改进信息发布、微博有效管理等图书馆微博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微博信息服务效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省级公共图书馆微博信息服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应从提高服务意识和精准定位微博功能等方面提升省级公共图书馆微博的信息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为了解传统媒体微博与新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的差异,识别各类型媒体微博中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以促进媒体微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传统媒体微博及新媒体微博各50个作为研究样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两者的信息传播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微博和新媒体微博网络整体均较为紧密,且传统媒体微博高于新媒体微博;信息在传统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较新媒体微博更为便利,信息转移效率更高,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更强;传统媒体微博中纸质媒体微博在地位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新媒体微博中各类型媒体微博则相对发展均衡;新媒体微博权利更为集中,呈现两极分化状态,而传统媒体微博则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图书馆微博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曼  张秋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135-140,96
针对图书馆微博相关文献研究不足的现状,对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微博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评述,认为国内外图书馆微博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应该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深化理论探索,加强对比研究,保持同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厘清文献的成就与不足,促进图书馆微博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提升图书馆微博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医学学术期刊的健康传播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欧阳菁 《编辑学报》2009,21(3):200-202
医学学术期刊是健康传播的一种方式,对传播和交流学术思想、沟通情报信息、推动医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医学学术期刊的健康传播过程也存在信息的选择方式较传统、出版时滞长、表现形式单一和受众面相对小等问题.医学编辑应该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提高稿件处理效率并不断学习大众媒体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以更好地发挥医学学术期刊的健康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调查了图书馆界利用微博开展读者服务的现状,分析了图书馆利用微博开放平台开展社会网络服务的可行性,并以腾讯微博开放平台为例提出了以图书馆为中心、以地理区域为中心和以文献资源为中心三种社会网络服务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嵘  朱丽萍 《编辑学报》2013,25(1):10-12
国内许多学术期刊对作者与审稿人的学术交流与沟通重视不够.由于“评议偏倚”在同行评议中的现实存在,作者往往有着强烈的沟通需求;但在现行盲审制度下,编辑部既不能公开审稿人的信息,也难以做到双方意见的深入交流.为此,本文就作者与匿名审稿人双向学术交流的实施策略和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政府公职人员微博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公职人员的微博接受意愿会受到主观人文认知和客观技术环境两个层面的影响;感知风险对于微博接受意愿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绩效期望、付出期望、便利条件、信任网络、社会影响这些要素对微博接受意愿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图书馆学人正使用微博发布着自己的学术观点,建立起新的学术交流和传播渠道.通过对新浪微博的调查分析,在甄别出我国图书馆学人的微博意见领袖之后,对他们的博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图书馆学人微博学术交流的现状和不足,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者学术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作者学术关系是指从知识交流的角度出发,作者与作者之间表现出来的某种学术联系。对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发现作者之间研究的相关度、学术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结构,促进知识交流和知识传播,对知识创新和国家知识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从作者合作关系、作者引用关系和作者链接关系3个方面对国内外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果/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作者合作关系、作者共被引关系及作者链接关系的研究趋于丰富,对作者互引关系、作者耦合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提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学领域。未来对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方向为作者重名问题分析、大数据引文挖掘及作者学术关系的拓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在评述35年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简称“图情档”)学科整合变革争议的基础上,阐释在新形势下学科由职业教育向学科教育变革的理论依据。构建理论性(A)-核心领域(C)-规模性(S)-开放性(O)变革指标模型,围绕ACSO模型论证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定位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学科教育理念不匹配是制约信息管理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构建学科教育与图情档职业教育的分层关系模型,提出走信息管理学科教育之路的研究范畴与理论基础。建议成立学术性学会开展学术交流环境的整合,创办公共信息管理专业推动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专业的整合,增设信息管理专业硕士拓展学科的公共责任,扩大中上层理论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