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校对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理科学报应当重视其校对工作。为了保征校对质量,学报编辑不但要明确高校理科学报的校对特点,弄清校样中出现差错的原因,而且要掌握各校次的基本要求,掌握校对方法和校对符号,保持良好心态,注意劳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报出版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校对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校学报的校对业务而言,数字出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如操作过程的无纸化所导致的不同于传统的校对错误;校对重点已从校异同转为校是非;高校学报大多存在编校合一等情况。高校学报一方面要坚持数字出版时代"内容为王"的理念,一方面要主动采取应对策略,建立严格的校对制度。学报编辑自身也应当重视校对技能、校对知识的学习与更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学报校对工作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出版物的校对质量不容乐观。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高校学报校对难度较大,给编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注意:1、做好校对工作的心理准备,“疾恶如仇”;“如履薄冰”;不急不躁。2、分析差错来源,消灭原稿中的差错,改正编辑过程中的差错,留意排版中的差错。3、理科学报的专项校对,尤应注意序号、数字、图表、公式、度量单位、参考文献及行首文末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高校学报的文化定位来看,学报校对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学报校对工作是一定意义上的再编辑。需要责任心、细致、质疑、判断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文字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较广博的学识;研究学报校对工作的规律,分析影响校对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提高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来稿中常见语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报编辑体现的价值是在编辑实践中消灭作者的科研成果在出版流程中出现的差错,发现和弥补科研成果中的失误和不足。学报编辑能否在校对文稿过程中消灭差错,发现和修改文稿中的语病,奉献给受众准确、完整、无误导的信息,将直接关系到刊物的质量。本文对高校学报来稿中常见的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进而使我们编辑掌握修改语病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学报的化定位来看,学报校对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学报校对工作是一定意义上的再编辑,需要责任心,细致,质疑,判断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字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较广博的学识;研究学报校对工作的规律,分析影响校对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以提高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7.
期刊校对工作中标点符号出错频率比较高,尤其是顿号、分号、冒号、引号、圆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和连接号等8种标点符号。为进一步提高期刊校对水平,除了要高度重视标点符号的校对,提高校对人员对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对标点符号用法的了解,掌握标点符号校对方法之外,同时还应通过定期开展标点符号找差错活动等措施来激励约束校对人员,提高期刊标点符号的校对力度,进而提高期刊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学报校对质量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校对是学报出版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一个重要环节,是学识性、文字性的创造性劳动。校对质量对提升学报的整体质量有重要作用。提高校对质量的根本在于提高编校人员的素质;提高校对质量的关键是掌握科学的校对方法;提高校对质量的保证在于严格执行“三校一读”制度。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报校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开选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4):86-88,96
"编校合一"的工作模式、校对内容的庞杂、校对时间的紧迫,给高校学报的校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高校学报的校对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责编自校、编辑互校、作者自校和主编终校几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高校学报的校对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校对工作在书刊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高校学报校对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提高高校学报校对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校对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学报因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校对工作也具有模式单一性、内容综合性和侧重点差异性等特点。做好高职院校学报的校对工作,要严格遵守各校次的基本要求,切实把好初校关,灵活运用校对方法,建立健全严密而有效的校对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编辑视角为切入点,诠释了高校学报质量的内涵,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出版物质量保障制度的基础上,从内容质量、编辑质量、校对质量、印制质量等方面出发,提出适用于地方高校学报质量提升的具体路径,以期助力于我国高校学报整体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尤炜祥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45-49,53
中华书局点校本两《唐书》是研究唐代历史和阅读唐代历史的权威版本,但由于种种原因,内中的差错也不少。原因主要表现在:校勘不够精审,或拘泥于校对错,而不顾及是非;或只重视汲取前人成果,而忽视了从本书中发现问题。其实从本书出发,纪、传对校,或新旧《唐书》互勘是能发现不少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在目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过度“数字化”、过多关注“物化”指标,忽视一流大学形成的内在机制。而校园文化建设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影响深远,应从校园的“物质文化”、“学术文化”、“人文文化”、“制度文化”及“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着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快形成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主人,在法治社会,具有基本的法律素养,是他们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件。然而,高校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大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已不容忽视。本文将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合理性改革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出版后内部审读作为一种保障学术期刊质量的方法,已引起了学术期刊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当前学术期刊界在出版后内部审读的认识上所存在的误区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必要的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可供学术期刊界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A handful of studies have claimed that error detection is improved by a proofreader’s prior encounter with the text to be scanned for errors. In these studies, however,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ext familiarity on proofreading has been obtained via surface encoding tasks (prior reading or proofreading).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effect is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encod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the text prior to proofreading. In Experiment 1, familiarization required that subjects read an error-free passage and then either type the passage verbatim (surface encoding) or write an essay by relying on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passage (deep encoding with generation). In Experiment 2, subjects generated sentences (deep encoding with generation), assessed whether sentences described drawings (deep encoding), or typed sentences (surface encoding). Familiarity, irrespective of the nature of the encoding operations, improved proofreading times but only surface encoding or deep encoding without generation made proofreading more accurate. In Experiment 3, text generation fostered greater subjective familiarity than either surface or deep encoding alone. It is argued that this form of enhanced familiarity may lead to expectancy effects in proofread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成段改错中的图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广泛运用于阅读理解的“图式理论”用于对成段改错过程的阐释。因为认知中的图式理论可对成段改错的过程度选择机制提供解释。本文分析表明,改错者在成段改错的不同阶段必须调用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再结合从源文本中所获取的信息,从而达到辨错、改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Using a naturalistic text generation and proofreading task, we investigated two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effect of text familiarity on proofreading performance. Can experimental evidence be provided for the intuition that it is harder to proofread one's own writing than someone else's? Will the effect of text familiarity on proofreading differ as a function of whether the familiarity is self-generated or experimentally-induced? Subjects spent 30 minutes composing an essay on student life; after a 20 minute interval (Experiment 1) or a two week interval (Experiment 2) they proofread their own essay, another subject's essay after being familiarized on an error-free version of it, or another subject's essay without the benefit of a preview. Experiment 1 showed that subjects wereless able to detect errors (e.g.,The best part of student like is socializing.) in self-generated essays than in unfamiliar other-generated essay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werebetter able to detect errors in familiar other-generated essays that in unfamiliar ones. Experiment 2 showed that the disadvantage for proofreading self-generated text is likely a by-product of extreme familiarity rather than any special quality of self-generated knowledgeper se.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models of skilled reading.  相似文献   

20.
编校合一、编校分离等是现代校对管理基本模式,也是现代校对管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编校合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编校分离是一种主张见解,当代数字化、网络化出版时代形成了新的编校合一,从而构建了现代校对工作管理的基本模式。而在研究上,学、问、思、行法,以及文献法、结合法、多种证据法等,是现代校对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