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区教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重要方法。县城新建住宅小区成人教育要紧密结合入住农民的需求,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组建和扶持市民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社区特色课程,挖掘社区人力资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充实和优化社区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2.
房颖 《成人教育》2015,35(7):8-11
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开展的有效媒介,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各级社区学校要依据社区教育的特点和社区群众的需求设计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科学易懂的社区教育课程,以满足社区居民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同时要积极探索社区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将课程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仲红俐 《成人教育》2012,32(10):31-33
课程是社区教育的核心领域,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课程学习与开发的主体是社区居民,课程评价也要从社区和社区居民两个层面考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要在公平性、地域性、差异性、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社区教育机构的课程开发能力;整合社区内各种适用资源;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者的专业培训;课程的开设还要与职业技能考证挂钩,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打造精品课程和草根课程.  相似文献   

4.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社区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具有地域特征,内容十分丰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社区教育课程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普适性、系统性和地域性。开展学习需求调查,构建课程体系框架;编制课程指导纲要,编写好课程教材;在社区教育课程中强化数字化、网络化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县域社区学院是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领头羊,办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当地终身教育发展的大局和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课程建设居于核心地位,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课程建设决定了教学内容和育人质量。新密市社区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高质量课程建设带动社区学院高品质发展,走出了颇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经验启示:高质量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符合需求者的特征,要有社区教育的特质,要凸显区域特色性。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社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它能促进和推动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学院的途径是要由政府推动,要用法制规范社区教育,要优化组合教育资源,要提高社区教育的效益,要立足社区学院的多样化发展,确立社区学院的运营机制,依托社区机构和产业,创新社区教育课程体制。  相似文献   

7.
开发高质量的社区教育课程,对接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是高职院校实现服务社区教育功能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呈现出的特征以及与社区教育课程的相似维度,为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拓展了实践空间。为此,高职院校以资源共享、研究立项、技能培训、网络媒体为依托的方式,探索课程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转换路径。在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凝练社区教育高水平质量提升的课程价值认同,构建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联动机制,建立与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对接的课程建设体系,以推动社区教育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区教育课程评价成为一种必然。在社区教育课程评价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在评价中遵循导向性、有效性、开放性的原则;同时注意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类型的多元化,以评促建,切实推动社区教育课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教育的三步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来 《成人教育》2002,(10):27-27
农民是农村社区教育的主要成分。要对面广量大的农民系统地实施政策法规、人格道德、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就必须唱好农村社区教育这台戏。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迄今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不但指居民可以且应该介入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并且指在该过程中,居民与其他主体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协商和决策。公共治理理论、多元文化主义、解放教育学是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教育者,是课程的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要促进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的参与,必须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教育是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社区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推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服务改善等的教育活动。当前的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政策能否落实、管理是否健全、农民是否自觉等方面的困境。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劳动力、教育、科技、合作企业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优势。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具有四种实践途径:农村社区定向招生和奖助帮扶模式、中小学教育帮扶和社区成人教育模式、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模式、"院校—政府—社区"三结合的农业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走产教融合之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跨界性特征所要求,又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在规律的反映,更是“三产融合”对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诉求的必然选择。然而,产教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遭遇的实然困境不容小觑,主要是:培育方案“学院化”,对企业和农民需求缺乏应有回应;培育主体单一化,产业界缺乏应有话语权;政策体系低效化,缺乏对农企应有的规制和激励。为此,必须依据产教融合理念和规律,建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态:一要明晰培育主体,确立产教双主体地位,凝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心力;二要重构培育模式,构建产教融合办学共同体,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合力;三要创新培育机制,建立多型化办学体制,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力;四要科学配置培育政策,反映企业利益之关注,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力。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受教育水平偏低,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人力资源层面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要面对的人力资源基本态势。当前,农村教育要转变唯升学的应试教育目标,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县级社区学院,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切实增加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培养和造就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曹新英 《成人教育》2013,33(5):35-37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的培养。而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农民从总体上看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素质欠佳,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必须普及农村社区教育。但是,由于当前各界对于农村社区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用不当等,农村社区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深思和探究。同时也需要我们针对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无论对城市社会而言,还是对农民工自身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其开展逢径是多样的,当前可在农民工培训层面、社区层面以及工地化层面等几个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与远程教育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赋予远程教育新的使命,服务“三农”是远程教育的功能体现。新时期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等四种新的关系,依托远程教育手段、电大网络优势和社区载体,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有效提高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下的农民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继续教育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民继续教育应以农民为本位,促进农民自身发展,提高农民科技和创新能力。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解决当前农民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应整合城乡两种资源,建立健全农民继续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最终实现要依赖中国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除正规学历教育外,更需依赖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为此,需要从推广农业科技的继续教育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协作的继续教育体系、农村治理机制的科学引导体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及以"农民大学"为代表的普及型继续教育体系几个方面来实现对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整体完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构建农村学习化社会的有效途径。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农村社区教育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通过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失去土地的农民。由于失地农民学历低、技能水平低、高技能培训基础弱,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素质的需求。把失地农民变成城镇市民,农业劳动者转变为具备多项技能的、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的人力资源,是失地农民社区教育开展的基本目标。通过对失地农民进行社区教育,可帮助失地农民获得再就业技能,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