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卜庆华同志的《郭沫若研究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最近已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它在郭沫若研究中可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不仅是作者采取了札记的方式,囊括了他多年来对郭沫若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教育思想、治学经验等多方面的著述和思想的研究,涉及面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质疑之处和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作出了审慎的考订,体现了作者学术研究的造诣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鹭鹚》最早刊于1919年9月1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据笔者所知,在迄今为止的近七十年里,除《鲁迅、郭沫若、茅盾著译年表》(吉林师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编,1976年10月,内部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4年1月)和《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室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改题为“鹭鸶”,而且未作解释外,郭沫若著作的各种版本及研究论著,皆依旧题。笔者认为《鸳鹚》应为“鹭鸶”之误,特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书名:《伊犁秋天的札记》作者:周涛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伊犁秋天的札记》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文坛武将周涛先生对山河大地进行冷峻判断的一本散文集。所收篇章大多在1980年代中后期完成,都公开发表过,其他集子也收入过一些,但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陈根生同志的大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札记》(一九八○年《语文教学通讯》第十一期。下称《札记》),对于作者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  相似文献   

5.
走进书店或图书馆,书架上陈列着那么多的书,使你眼花缭乱,你感到无从下手吗?那么我们向你介绍几种辅导读书的书刊。《读书》是一份以书为主题的思想评论刊物,创刊于1979年4月。它由《读书》编辑部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每月一期。这份刊物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敢于接触多数读者所感所思的问题。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评论、笔谈、书评、新书的序跋、作者介绍、读书札记、书讯、海外航讯、读书方法与经验交流和装帧评价等等,编排也比较讲究,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6.
由卜庆华副教授撰写的《郭沫若评传》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最近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它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郭沫若作家、学者和政治活动家的完整生动图景。这是对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文化成就总体研究的一个丰硕成果。它对于了解郭沫若的文化心理、创作个性及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杰出贡献,对目前方兴未艾的郭沫若研究工作,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全书共二十六万字,分十五章四十三节,比原版增加了约十万字。  相似文献   

7.
由卜庆华副教授撰写的《郭沫若评传》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最近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它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郭沫若作家、学者和政治活动家的完整生动图景。这是对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文化成  相似文献   

8.
扬州师院顾黄初教授的新著《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最近已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札记》是作者十多年来根据教学需要,阅读了“五·四”以来我国的教育家、尤其是语文教育家的大量著作,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后写成的一篇篇札记式的短论。作者研究的对象包括蔡元培、刘半农,梁启超、胡适、王森然、黎锦熙、叶圣陶、夏丐尊、朱  相似文献   

9.
在郭沫若研究这块拓垦已久的园地里,卜庆华先生辛勤耕耘了二十来个年头,1980年出版了《郭沫若研究评传》,是新时期“郭学”园地的报春花;1986年的第二部“郭学”专著《郭沫若研究札记》面世,为万紫千红的“郭学”园地添彩增辉;新近又由首都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他的“郭学”研究三部曲的第三部《郭沫若研究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最需要超越前人、另辟医径的胆力和独具慧眼、别立新说的见识。卜庆华先生正是具有这种阻力和见识的研究者,他旁征博引,钩沉发激,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对“郭学”进行了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10.
《学记》是记述我国古代教育的第一本专门著作。它是《札记》中的一篇,全文总共一千二百多字。据郭沫若同志的考证,它是战国末期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学记》总结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经验,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思想和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比较完整、系统的阐述。它在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上的贡献在于:①揭示了“教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1892—1978)是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开国以来,尽管他重任在肩,政务繁忙,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写诗,除先后出版了《新华颂》等诗集外,还出版了文艺论文集《雄鸡集》(1959年,北京出版社)、《读〈随园诗话〉札记》(1962年,作家出版社),《李白与杜甫》(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其中《雄鸡集》收集了作者建国初至一九五八年的包括附录的报告、演讲等文章三十多篇。此外,还有许多散见于各报刊的谈诗文章。由吴天霖等编成《郭沫若文论选(1949—1978)》(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郭沫若建国以来的诗论,是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9,(8):46-54
"女神时期",郭沫若交织在多重身份的压力之中,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孕育了最初的求死冲动。作为情感的宣泄,郭沫若追求的是抽象意义上的死亡,而非"死亡的相关产物",形成作者独特的死亡意识。在《女神》中,死亡不仅表达了创造与重生,还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和英雄的歌颂。死亡在《女神》中产生了转向的作用,具有崇高和神圣的色彩,这对于理解郭沫若以及《女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次活动选择了人教版国标本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尊严》。本单元是以“诚实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要求学生潜心会文,在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泛神论”,十六、六世纪产生于西方,是一种认为万物皆神的哲学思想。新文化的伟大旗手郭沫若早期创作中颇受“泛神论”影响。对如何评价“泛神论”在郭沫若早期思想中的作用与地位,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女神’其实就是泛神论的化身”。(按栖:《论郭沫若的诗》)第二种观点认为:“泛神论”只是影响郭沫若早期思想和创作的“一种因素”,它在思想上不占主要地位,而是处在不断削弱和逐步消亡的状态之中。(顾炯《郭沫若(女神)的创作思想》)笔者认为两种说法都有偏见性。第一种说法夸大了“泛神论”…  相似文献   

15.
《文艺报》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发表了郭沫若同志作于一九七○年的《读诗札记四则》,其中第四则是评论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第十首《精卫衔微木》的。郭沫若同志认为,这首诗中的“形夭无千岁”校改为“刑天舞干戚”是不对的,因为陶渊明十分尊崇上帝,不可能为英勇反抗上帝的刑天唱颂歌。本文不准备讨论这句诗的校改问题,只对郭沫若同志在这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不仅是一位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同时,他还写了很多历史剧,又是一位历史剧的著名大师.抗战期间,他连续写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作者通过这些历史剧,旨在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区黑暗的政治和腐败的本质.他的这些历史剧,都是取材于古代,而面向现实;落笔于往古,而归意于当今.毛泽东同志曾对郭沫若的历史剧作过高度的评价:“郭沫若在历史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马海涛 《文教资料》2010,(15):12-13
本文对曹文轩先生的《大王书》中的“环境、情节、人物”的“幻想元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王书》,以及作者通过整部书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大家赵翼的读史笔记,亦是一部有名的乾嘉历史考据学著作.然则《札记》并非一般性质的考据史,而是将历史考据与史学评论有机结合.《札记》中,有证有论,考证史料,评论史学之优劣得失;考据史实,议论治乱兴衰之经验教训.考证之中不乏立论,议论之基在于考证,证与论的有机结合,使得这部札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特殊的创作背景下,《札记》中评书、知人、论事具体体现了赵翼的“证”与“论”,也由此角度去看该书的地位、影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两地书》对研究鲁迅的生平、思想、作品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原信对照,《两地书》的改动是显而易见的。从传记文学理论“尊重历史”的审美原则看,《两地书》的改动有意篡改了元初的、历史事实的真实,呈现的是作者彼一时的现实的内心真实。这种改动是由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作者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于1728年所著《汉语札记》是目前已知最早对汉语文言虚词"而"进行语法描写的著作。该书比较全面地对"而"的词性、语法意义、两端意义关系以及常用组合进行了描写。研究表明,《札记》很有可能参考过元代卢以纬《语助》和清代袁仁林《虚字说》,是西方语言学素养与汉语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