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春涛  董刚 《精武》2006,(12):26-26
反背拳是很多拳种中常见的手法,如果运用得当,掌握好火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如果使用不得法,出拳反而有些僵化呆板。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对反背拳比较重视,将其发挥得既迅速准确、神出鬼没又力道刁钻,令人难以防范。其实无论在对练还是实战中,反背拳都可灵活突击,使人防不胜防。反背拳同通背门中的掸掌手法几乎一样,都是手法中的奇手(武术中有正手为练、奇手为用之说),而掌握好这种奇手的应变火候是胜人的诀窍。反背拳如果是抡臂打出,用拳背砸击对方的上三路,且手心向上,力道难免呆板,抽招换势会受到  相似文献   

2.
一、里闪反背拳砸面(图1) 对方左直拳向李小龙面部击打,李见对方左拳打来,接近面部时,速向对方左臂里侧闪躲避开对方来拳,同时右臂屈肘向左上举,当对方左拳没回抽之际,李用右反背拳击打对方面部,使其面伤。 要点:向左前闪身要及时,闪身幅度不可太大,以对方左拳不及身为度。右反背拳还击面部要快速、准确、有力,力达拳背。 二、外闪反背拳砸面(图2) 对方右直拳向李小龙面部击  相似文献   

3.
一、右直拳诱打右反背拳击面(图1) 李小龙用右直拳向对方左肋部击打;对方用左拳向外格挡开李的右直拳。李左手向前下扒按往对方左拳腕,并顺势抓握其腕向左后回领,同时用右反背拳向对手面部砸击,使对方面部受伤。 要点:右直拳诱打对手左肋部要逼真,能引起对手出左手进行防守,李左手按消对手左拳腕要快速,抓腕领其臂要借其劲,右反背拳击打对方面部要快速、准确、猛狠。 二、右铲腿诱打右反背拳击面(图2) 李小龙用右铲腿向对方右腿胫骨铲击;对方见李右腿铲来,速向上提右腿闪躲开李的铲腿。当铲腿落空时,就势落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用右反背拳向对方面部砸击,使对方面部受伤。 要点:李小龙右铲腿要逼真,能够引起对方提腿闪防,为出右反背拳创造良机。当对方躲闪时,李右脚落地踏实,右反背拳击对方面部要快速、准确、猛狠。  相似文献   

4.
史明 《武当》2009,(4):12-14
(接上期) 二十二、拗步戳拳 紧接上式,右脚向前上步落地踏实,右腿微屈;左脚向前跟步,以足掌贴地,向后有拥蹬之意,两脚相距30厘米许;同时,右拳臂外旋,反腕向前下砸,拳心朝上,高与腹平,力达右拳背;左拳亦同时从右臂上方向前上方戳出(平拳),拳心朝上,高与头齐,力达左拳面;胸部面向东方。目视左拳(图23)。  相似文献   

5.
9.弓步反贯拳上式不停,起身左转270度,左脚随转身上一步,右脚跟半步;同时,左拳下截,右拳反背横击,左拳变掌拍击右掌前臂外侧;目视右拳(图26)。10.马步横崩捶①上式不停,身体左拧,左脚进半步,右脚跟半步成高歇步;同时,右拳在身前斜劈,左掌附于右前臂,目视右拳(图27、28)。  相似文献   

6.
曹树人  李广  钟春丽 《武当》2014,(11):12-14
41、“一”,反背式(马步分掌) 同第23式,文字从略。(如图141、142、143)42、“动”,栽桩式(马步栽拳)释名:栽者,沉下义;桩者,立定势。栽桩者,下沉而立定也。承上式,双掌上捧,提左脚朝体右侧落跳步,右脚随即右开呈马步;然后双掌变拳自两耳侧反转外旋,使拳面朝下,分别沉栽于体前体后。左拳在腹前,拳眼向后;右拳在命门后,拳眼向前。  相似文献   

7.
在武林中,提起康小亮,可谓声名显赫,人们都知道江苏省如皋港有一个蜚声武林的如皋市小亮通背缠拳武术馆。作为通背缠拳传人的康小亮,2007年至2008年,荣获全国武术冠军和世界武术冠军。多年来,康小亮对通背缠拳的贡献有目共睹,对通背缠拳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通背一百零八击技法是祁门通背第四代传人、中国近代武术家、著名通背拳术大师修剑痴老先生以一百零八字诀为根,以实战击法为本创编的通背实用、快捷、凶狠的制敌取胜手法,每一法都能变化、巧用,都是随心所欲的"拳外之拳""法外之法"。本文是恩师通背拳第五代传人(修老先生的弟子)王嘉仪先生晚年双目失明时口传手授给笔者的。一百零八法分明三十六法、暗三十六法、奇绝  相似文献   

9.
安在峰 《健身科学》2010,(11):20-21
左臂略上抬,左手握拳,向里下旋,使臂后倜面翻转向上,右手成掌,以掌心为力点,从肩部沿臂后倜向下拍击至左拳背处(图25);再由拳背处向上拍击至肩部(图26)。如此上下反复做8遍。  相似文献   

10.
动_作起势站立式\并步双饱拳第一段左弓步抛拳右弓步抛拳左弓步冲拳_月右弓步冲拳格挡左弓步冲拳格挡右弓步冲拳左弓步劈拳右弓步劈拳第二段 P、、、、、。.,傀曰闷一L﹂、户J.‘、一﹄一户n夕产一刁J、,一/JI护I九、跪步劈拳‘十、插步反撞拳十一、拨掌弓步冲拳十二、挂拳弓步冲拳十三、进步冲拳十四、挂拳弓步冲拳十五、上步冲拳十六、弓步反撞拳名称 第兰’段十七、弓步反撞拳_,十八、拍掌反撩爪十九、弓步上撞拳二十、拍掌反撩爪二十一、弓步横扫拳二十二、勾踢腿二十三、小跳跑步反撩爪二十四、里合腿挑撞拳 ‘、第四段二十五、绕步…  相似文献   

11.
正陶铸武先生自幼习武,中国武术六段,曾先后拜武术名家徐文庆、薛胜祖、孙立平为师学习通背合一拳、戳脚拳、八极拳、少林等拳,勤练不辍得其精髓,集众家之长,自成风格,深受武林前辈器重。目前授徒甚众,广获好评,得到苏州武术界的一致认可。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成立了苏州铸武武术馆,武术馆成立十年来,以传授中国传统武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通背合一"拳为主要内容,十分注重传  相似文献   

12.
马杰 《武当》2012,(8):40-41
手打歌诀手打三节不见形,设若见形不为能;钻横裹拨一旁走,手能劲发任意行。手为左右两拳,在技击中运用最广泛,变化最多,既有左右之分,又有单手双手之别。拳有阴阳之分,掌也有阴阳之易,还有掌拳互变之妙用。在技击中,擒拿、点穴、却骨、摔法等,无论采用哪一部位打法,都脱离不开两手的封闭、领化,所以说手打在技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包括了拳、掌、勾、爪、指等。在技击打法中,主要用砸、劈、钻、拿、盖、掳、推、刁、击、撩、啄以及反背拳、切削掌、剑指等多种打法。  相似文献   

13.
挂捶,国内以前有人称作翻背拳或背拳,在拳击中又称之为轴击,属犯规动作,而在致力于真实打斗的截拳道中属于主力拳法之一。实战中,主要以对手头面部为攻击目标(图1)。挂捶虽不如直冲捶那样强劲有力,但亦可以充分利用肘部为轴的抽击动作和手腕击中目标刹那间的猛抖发出速度极快且够  相似文献   

14.
车星辰 《精武》2009,(5):24-25
近渎张景岩先生《静海的合一通背拳——由车星辰先生〈我所接触到的几支合一通背拳〉一义谈起》(以下简称张文)之宏论,令人哑然失笑,同时也为张先生的胸襟气度感到担忧和无奈。  相似文献   

15.
车星辰 《精武》2009,(8):56-57
合一通背拳,又称通背二十四势,由清末直隶静海(现天津静海)独流武术大师刘玉春传出(同时传艺者还有刘玉春的师弟任向荣),现主要流行于沧州、静海、杭州、上海、天津等地。此拳在甘肃兰州也有秘密传承,由刘玉春大师亲传弟子郭长生(有“郭燕子”之誉)之徒张群炎传人兰州。兰州所传合一通背拳,与现流传于沧州的合一通背拳风格完全一致,演练时步快势活,武美雄峻,蓄发分明,开合有致,发力通透,劲健淋漓,藏头缩颈,  相似文献   

16.
吴宪民 《精武》2008,(4):24-25
问:通背拳在内家拳中的地位用恢复吗? 答:“内家拳”的名称并不科学。通背拳术派生的历史,本身就因区别清代黄百家将武当松溪派六路、十段锦原母拳改称“内家拳”.才引发用母拳的练功法则:“通背”二字,改母拳另称“通背拳”的。然而。自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百家著《内家拳法》以来,“内家拳”单指的狭义拳名,经百年沧桑流传,已成为拳种分类的广义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冯志强 《精武》2007,(4):28-30
拳式图解说明1.方向:本拳式图解以面朝南为前,背朝北为后,左为东,右为西。2.路线:拳式运行路线仅以文字说明,图中不做标志。3.运行轨迹:手足运行轨迹分为圆和弧运动。圆分为竖圆、平圆和立圆;弧分为上弧和下弧;运行方向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兹分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杰 《精武》2009,(8):58-58
近年来,源自于天津静海的合一通背拳这一武林奇葩,由于广大通背拳爱好者的追捧,一时间声名鹊起,响遍大江南北,确实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大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攻、反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比赛中单招和2组合技术使用频率和得分贡献率最高;单招主动进攻时以腿法和拳法为主要进攻技术,以摔法和腿法作为主要得分手段,摔法、腿法和拳法均为主要的反击技术,而以摔法为主要的反击得分手段;2组合主动进攻时以拳摔组合、拳拳组合和拳腿组合为主,在反击中以拳拳组合、拳腿组合和拳摔组合为主,但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反击,拳摔组合均为最主要的得分手段;3组合主动进攻时以拳拳腿组合、拳拳拳组合、腿拳拳和拳拳摔组合为主,以拳拳摔和拳拳腿为主要得分手段,在反击时以拳拳腿组合为主要使用技术和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丕民  付明仁 《精武》2010,(7):65-65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的“松肩探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打上为拳”和“腰似蛇行脚如钻”等技术特点,以及闻名于武林的“鞭子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