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在课程设计上创新,使课程设计达到“结构合理化,内容立体化,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一、更新课程观念。优化课程设计,首先涉及的是课程观念问题。现今在我国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强调学科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的学术性中心课程观念。这种课程观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却相对地忽视了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课程形式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社会性、实践性与活动性,使得学习与社会生活脱节、学与用分离。这有碍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尤其难以培养出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善于学习、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和广…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在课程设计上创新,使课程设计“结构合理化,内容立体化,形式多样化”。1.更新课程观念。优化课程设计,首先涉及的是课程观念问题。现今在我国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强调学科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的学术性中心课...  相似文献   

3.
索南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Z1):27-28
课程是发展的、开放的、跨学科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和封闭的,它是在人类探索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课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开始启动,目前正在进行新课程标准的研制和新课程计划的调整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不再被动接受课程的组织与发展,而是以指导者、协调者、参与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内容与学习的过程是相互统一的,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在探究与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课程的组织形式不再囿于学科界限而是向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新课程不仅强调知识积累,更强调知识的创新,承认和尊重人的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念相互的碰撞和融合中寻求一致和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将决定课程和教学实践的质量。一、课程设计的内涵课程设计(Cuniculum Design)较为普遍的定义为,教师为达成教育目标,通过精确地教育理念,对于课程要素进行深思熟虑的规划历程。课程设计的内涵包括:课程目标制定,课程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估。Tyle(1949)认为,任何课...  相似文献   

4.
<正>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科课程的改革,是一个课程设计的问题,尤其是一个课程设置和课程分科标准的确立问题,课程设计涉及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形式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等课程领域的许多因素。但是,课程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课程目标的挖掘和具体化。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课程经实施后对其功能进行评价和检验的依据。因而,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深入研究和明确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为基础,继而确立教育学科课程的合理结构、形式与内容,包括确定课程的设置和各科的分科标准。  相似文献   

5.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1.以学科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类价值取向的课程以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为目标,关注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论体系,以事实、概念、原理、结构等形式表现。这类课程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心理素质或心理品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1.从学科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类价值取向的课程以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为目标,关注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论体系,以事实、概念、原理、结构等形式表现。这类课程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心理素质或心理品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7.
文摘荟萃     
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曹炎、张振刚等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期撰文指出:能力本位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按照实际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来安排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①课程开发突破按科学门类与学科自身逻辑结构来设计基础,而是以能力为教学单元,以职业分析为课程设计基础;理论教学不再仅着眼于某一学科领域内知识的科学性、连贯性与系统性,而是有针对性地选学有关学科的知识。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群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采用的是模块式的职…  相似文献   

8.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 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创新教育首先在课程设计上创新, 达到“结构合理化、内容主体化、形式多样化”的要求。美国 研究生教育已较为成熟,课程设置方面的许多经验值得起步 较晚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9.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首先必须抓好课程设计和教师质量提高两方面的工作。传统的课程设置面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问题,鉴于《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总结的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应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缺乏适用性、灵活性和可行性。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遵循课程设计理论,从学科课程论视角、活动课程论视角和隐性课程论视角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完善课程内容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科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是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知识素养是学科素养形成的基础,学科能力、学科情感是学科知识的内化与转化。然而,检视当下教师教育学科类课程设计,可以发现学科知识构成存在缺陷,学科类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有待优化与完善。知识内容、知识形式、知识旨趣是学科知识构成的三个维度,也是学科类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可供选择的框架。从知识内容、知识形式、知识旨趣维度入手进行学科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师范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完成,在历史学科的课程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出现较大变化,明确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为培养目标。面对新课标的修订,高中历史教学、高校历史师范生培养和学生主体三者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基于教育的系统性,从教育观念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学生评价体系、从学生学科理解到专业认知等方面探索衔接问题的缘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构建"三位一体"的历史教育体系。这正是新课标修订背景下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3.
余建英 《考试周刊》2009,(26):12-12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习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技术是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它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基本科目。立足于学习领域进行课程设计,是技术课程设计的重要特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中国教育国情,充分借鉴已有的实践经验,并以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目标为基本依据,以技术教育及课程设计的一般规律为准则,努力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应当正确认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基础性、适应性和时代性,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关系、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置是职业学校贯彻教育方针 ,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桥梁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模式 ,这种模式仿照高等教育和中专的作法 ,课程结构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习。它是以学科体系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 ,强调课程理论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但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教学与生产相脱离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离 ;课程模式单调 ,培养目标单一 ;各科…  相似文献   

16.
"GIS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以“GIS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为研究课题,介绍了“GIS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与特点;根据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规划;并以讲授“MapBasic二次开发技术“为例,强调在实践教学中要采用新的教育思想,倡导和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 通过对成功的继续教育课程设计范例的研究表明,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问题”为中心设置课程的原则。不从学科入手,不强调学科或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多面性问题——各门学科复杂地结合在这一问题中——开始。用问题将各学科知识整合起来。 2.以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体现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归根到底要通过课程设计,形成合理的结构,以发挥课程的最佳功效。这是我们当前在酝酿普通中学新课程方案时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课程结构是指组成课程的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体现出整体性、动态性和层级性的特点。根据结构的层次性,我们把普通中学的课程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层次。课程的表层结构是指构成课程的门类按一定比例和关系所组成的整体,包括学科和活动两大部分,是课程结构的主体。课程的深层结构,即具体结构,指每个课程或每类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所形成的整体,它是表层结构的具体化,也是课程结构的核心。 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发展出现了日益明显的人本化、伦理化的趋势。从注重教育投入到注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从维持性学习向预期性学习转变。各国在构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时更强调把人做为发展的中心,认为21世纪的教育不再是发展的手段,教育本身就是  相似文献   

19.
在线学习与面对面课堂教学有本质不同。由于缺乏对在线学习原理的把握和理论的系统研究,当前在线课程建设以经验摸索为主,难以实现突破与创新。在线课程究竟包括哪些构成要素,如何结合在线学习基本原理设计与开发良好学习体验和质量保障的在线课程?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研究首先界定了在线课程的概念,梳理了在线课程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研究,提出在线课程建设应从资源型课程观走向参与型课程观。在提炼在线课程核心要素基础上,本研究基于在线学习基本原理建构了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念模型。该模型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情境、交互和存在感三方面问题,围绕各要素开展系统性学习设计。为将理念模型操作化,本研究进一步建构了包括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开发迭代三阶段和多项具体任务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型。其中,设计理念是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灵魂,不仅统领各要素的设计,也是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走上创新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学科结构既是科学的本质属性,又是课程编制的依据;既是对客体认识的表达方式,又是主体建构学习的前提。从世界课程教材演变发展的历史可知,全面的概念、理论知识是教材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观念;有利于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有利于营造一个宽阔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教学。在科学教育中实施模块化教学依然要强调学科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多变与多元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