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元虎 《中国德育》2009,(12):40-42
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执教了《我们的合作》(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课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知道怎样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和欢乐,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合作,其内容结构如图1。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观摩了一节公开课,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互动共进的教学方式,动静交错的课堂氛围给在场的同仁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给大家很多启发。在赞赏之余,我觉得课堂上有一个小的细节,也应当引起其他老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 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近日听了三年级一堂《品德与社会》课,老师选的话题是《挑战困难》,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因工作的需要,我经常要下校听课,经常要组织各种公开课观摩活动,也经常要开展或参与一些诸如优质课、教坛新秀、优秀教师评比的听课活动,不少青年教师总这样问我: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简称“品德课”)教师要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和驾驭课堂教学才算是一堂好课?针对这些问题,我有时感到很茫然,无从回答,因为“精彩源于细节”,涉及一堂好课的细节实在太多了。但有时我又感到不难回答,因为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不能老是被好课的各种细节所束缚,如能做到一些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不能不算是好课。一堂好课对于…  相似文献   

7.
《媒体连着我和你》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四年级教材“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一课,从内容上看,教材主要包括“认识电视”“认识广告”和“认识网络”三个部分。最近,在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执教内容分别为《媒体连着我和你》中的“认识电视”和“认识网络”两大主题。现将部分片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屈平 《宁夏教育》2007,(1):55-55
《我是怎样长大的》这一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中的第二课。内容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  相似文献   

9.
在讲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诚信是金》一课中的《故事与思考》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进行授课的:  相似文献   

10.
《学会合作》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明白“合作”的含义,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合作”; 2.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感悟“合作”的重要; 3.通过“合作”活动,学会“合作”技巧。二、教学过程1.感知生活,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11.
邓玲 《湖北教育》2006,(10):24-27
《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的教学任务可以从它的三维目标中加以认识:1.认知目标:感受父母生活的辛劳,明白自己有责任为父母分担一些事情;2.睛感目标:体谅家长的难处,激起对父母的感激之情;3.行为目标:学会关心父母,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培养对父母、家庭和自己生活的初步责任感。不同的执教者对同一教学内容的课前预设和策划往往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同案设计的横向比较,可以从中窥见许多只从单一设计中难以悟出的道理。下面,是三位老师设计的二个不同片断。  相似文献   

12.
一个“馒头”从2005年底“吃”到了2006年,而且成为一宗悬案至今未结。当然众所周知,这是指焦点人物陈凯歌和胡戈之间的一段“官司”。自从名导的呕心沥血之作《无极》被小辈胡戈挥刀篡改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流传之后,这个事件因为“陈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开始沸沸扬扬,国家版权局、演艺圈人、律师、网民乃至寻常老百姓都借此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同学之间》的教学活动是苏教版·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和我的同学”单元中的主题内容,主要是关于班级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为了教好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活动一、轻松游戏,营造无痕的教育场师:小朋友,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互相了解吗?生:了解。(孩子故意拖长了嗓音自信地说)师: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游戏叫“猜猜我是谁”。(A同学闭上眼睛,B同学说一句话,或朗诵一首古诗,或是唱一段歌曲,请A同学根据说话声音猜猜B同学是谁)…  相似文献   

14.
俞李 《山东教育》2005,(31):51-52
进入新课改以后.《品德与社会》的任课老师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涉及到地理、历史、社会的知识性内容出现了。面对新情况.许多老师困惑,这不是历史或地理课吗?还有一些老师索性就把这些课上成了历史、地理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地加以实践并且与历史、地理课区别开来呢?万变不离其宗,品德课应有“品德”味。  相似文献   

15.
在区域教研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关于“区域的故事”的两堂公开课。感觉是同“株”异“葩”,各有千秋,让人听后有所回味和思考。杨春燕、方露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都重探究,却又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一年级上册第9-10页.二、设计理念 1.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愉悦性.本课以“去漂亮的神秘宫要经过自信王子的三次测试”的童话形式为主线贯穿始终,活泼生动颇富童趣的形式符合刚进入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早上,值周的李老师照例站在学校门口,迎接着学生们的到来。他一边检查着学生的卫生、着装、礼仪、标志佩带,一边接受着学生们的问候。一声声“老师好”让李老师的脸上露出了幸福和满意的微笑。这时,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连声招呼也不打就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学校。  相似文献   

18.
一、课例介绍 1.内容:“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小学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 2.执教:黄玉娟(海门市悦来中心小学师)。二、教学过程活动一:案情感悟师:课前,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填写了一张“亲子调查表”,了解了家长一天要做多少事。现在,我们来做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老师任意从中抽出一张表,读一读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做的一些事,你认为是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的就赶快站起来,看谁的反  相似文献   

19.
王晓香 《河北教育》2006,(12):23-24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参赛教师对课程的综合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多数课改变了过去品德教学中盲目拔高或出现“空心人”的现象。品德教学越来越趋于常态,真实、自然、生活气息浓厚、充满了人文关怀。当然活动中也反映出一些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共性的问题。总之,此次活动,既给我们提供了经验也反映了问题,既看到了老师的进步也看到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浙江教学研究》2005,(1):55-5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增强教学实效性.总结交流三年来浙江省逐步推进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验成果,省教研室和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于2004年12月7—8日在绍兴嵊州市逸夫小学举行了浙江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省、市教育教研单位领导,来自北京、广州的德育教育专家和全省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