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接连听了启东市实验小学陆伟杰老师和张家港市乘航小学钱颖萍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例,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过程中,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观察操作、猜想合作、体验成功。一、猜谜入手突出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首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抓住事物的"特征"很重要。两位老师都从猜谜语入  相似文献   

2.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8):47-47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一个图形的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忘了乘2;拼图形或者切分图形时多算了边或少减了边。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操作、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①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已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学生将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课前思考】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三个课时,是在认识角以及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二年级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如何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特征的理解是抽象的,笔者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探索、建构,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案例]:在三年级的一次期末统测中,有这样一题:有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A.长方形比正方形大B.正方形比长方形大C.一样大D.不一定也许你会轻易地选择B。的确,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了正方形比长方形大这个答案,而我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却选择了D。我感到惊讶,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于是我请来其中一位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正方形也是长方形的一种,它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因此上题中所说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一般长方形与特殊长方形(正方形),当这个长方形是一般长方形时,那么就比正方形的面积要小;当是特…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再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简便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铺垫.  相似文献   

7.
一位数学教师,教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后,上了一堂颇具特色的复习课。课前,他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小刀,并用纸制作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每人所制作的正方形边长各异。上课时,在复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后,他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们能把手中的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这当  相似文献   

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P70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初步认识它们的形状;2.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能辨认这两种图形。教学重点: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及边的特点,能正确辨认它们...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为了区别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创设了“信封拉纸”的情境。教师拿出一个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然后神秘地问学生:“藏在信封里的信纸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此时,教室里像砸开了的锅一样,长方形、正方形的呼声此起彼伏。最后,教师小心翼翼地拉出信纸,学生看着教师拉出的是长方形纸,猜对的学生鼓掌叫好,猜错的学生要求教师再来一次。此时,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作出判断。教师第二次拉出的是正方形信纸,第二次的场景比上次更热烈,这次猜对的学生激动着从座位上跳起来,并高喊着“耶、耶”。此情此景。让激师感受到学生的天真与热情。  相似文献   

10.
我在批改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测试卷时,碰到一件让我犯难的问题,题目是这样的:绝大部分同学答案是:7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可是有一位同学做的是9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这位同学把两个正方形也数进长方形了。我翻开标准答案,和大部分同学的答案一样,但是,我记得初中几何课本上是这样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的:说明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这样看来试卷的标准答案错了?于是我去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说:“从我教书 起,多少年来这道题的答案都是7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方形不算在长方形内。”这…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积累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七巧板、直尺、三角尺,能折的长方形、正方形小木框、小棒(6长2短)、方格纸。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九义”试用修订本)第二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2.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电脑演示等,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能辨认这两种图形;3.培养学生独立探寻问题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引出新知。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个长方体,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想一想相对的两个面的大小怎样?(计算机动态演示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板书:长方形。2.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数一…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再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简便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铺垫。最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案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师: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吗?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找得多。①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在四位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归纳完成下表: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出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相似文献   

15.
罗永学 《甘肃教育》2005,(11):47-47
学具操作会将学生带人一个新的“情境”.使他们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如教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可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1)剪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用多种方法把6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3)所拼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匠和宽各是多少?(4)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引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一、课例研究内容的确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上海“一期课改”第五册教材的内容,学生在此初次接触周长概念,至第十一册还有一次圆周长内容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重点放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建立上,关注让学生会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技能,相对忽视了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2.通过“做一做”,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正方形手绢一块,长方  相似文献   

18.
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人教版九年制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五册)包含着周长概念的建立和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两方面的内容。周长的意义、图形的特征是学生理解周长算法算理的基础。一、引导操作抽象概念操作能使学生得到直接的感知,形成鲜明的表象,所以例题的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先指导学生照样子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再指导学生用尺  相似文献   

19.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徐效琼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2、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的...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不易接受的知识,我经常适当地增加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分层次逐步掌握。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刚接触图形,对图形认识不足的弱点,由浅入深,借助实物图示,把教材难点分散,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一)让学生度量操作,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认真观察操作,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都剪上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带着一条绳子来上课,由学生自己动手用绳子度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们的长、宽或边长有什么关系,从而由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这是思维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