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当代教育极为关注的问题。所谓个性,就是指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即每个人心理特点的总和。这里蕴藏着国家极端需要的人的力量,为自己谋取幸福的愿望。个性一般包括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个人生活条件和个人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都是有独特个性的人。笔者根据本人体会,就如何培养学生个性谈些肤浅认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寻求了一条针对学生个性下任务到人头,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作文上路的途径,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条途径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一、“个性”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讲,个性是指个人心理特点的总和,大致可分为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几方面。由于每个学生先天生理条件的不同、后天家庭、社会的影响及要求的不同、个人的生活经历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因而形成个性的差异,表现在作文方面,一般可以划分三个不同的档次:A档,占学生总数约百分之十五左右。他们智力因素好,逻辑、形象思维能  相似文献   

3.
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致使某个年龄阶段中的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而采用某种形式或手段进行的教学。其实质是“培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肖丽萍 《广西教育》2013,(46):40-40
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人,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错误,中学生更是如此。中学生思想单纯,做事欠详尽思考,个性鲜明,容易产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加上处于性格叛逆期,更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中学生所犯错误一般为违反学生守则、学校规章纪律或课堂教学要求等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必须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以人为本”的教育。幼师生是未来的教师,健康、稳定的个性心理是适应未来工作、生活的必备条件。个性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天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价值多元的世界,人与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干差万别,必定会有无限丰富的个性。因此,教育学生必须适应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自主个性的人成了学校教育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开放式教学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丰富活动和数学思维,即要求学生的活动和数学思维都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有充分的自由,使其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这使得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呢?  相似文献   

8.
阅读要出个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让学生自由地读。有句话说得好:一百个读的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所受教育、个人经验的差异,对本中形象的二次建构是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这种个性不是我们能够教出来的,它是儿童心灵的歌唱,“每个人都在唱自己的那支曲子”。  相似文献   

9.
个性,是由于受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等的制约而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人.每个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黄金时代的开端。初中学生朝气篷勃,风华正茂,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个性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各方面心理特征的统一体。个性表现出每个人独特的精神面貌,如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着果断,有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个性发展档案”汇集了学生的个人作品,记录了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成长故事,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层次的智能,教育教学评价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能差异。利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在内容、方式、标准、类型、结果等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掘学生潜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再“语文”一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现代化可以用九个指标来衡量。第一是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20世纪以来,教育的民主性是大家所追求的。当前,绝对的民主和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相对的均衡发展是应当追求的目标。第二是教育的个性性。教育的个性首先表现在培养学生的个性,这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个性最重要的内核就是创造性,要培养学生有创造的精神。第三是教育的终身性。终身教育有几个层次:一个是个人的层次,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一个是各种组织的层次,每个组织都要成为终身学习的组织,每个社区都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社区。第四是教育的多样性。多样是指既…  相似文献   

14.
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各年龄阶段中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别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与鉴赏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生活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不难看出,新课标关于阅读与鉴赏目的这一根本性的要求,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模式。今天的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和谐有个性的发展,这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个人选择的权利。人的全面和谐有个性的发展(即人的身体、知识、情感、意志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即“整体的人”,这是当代教育追求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近的。这是人的共性。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影响、接受教育内化过程上的千差万别,反映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性。素质就是这样一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素质教育遵循学生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的客观规律,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但并不排斥个性。恰恰相反,它强调个体差异。强调的是在个性差别基础上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彻底解放。个人才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起每个学生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个性”,《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心理学上解释为“个性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教育学中定义“个性”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是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的,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它的关键是能否充分调动每个“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进行有效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求同的目标下,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使得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调查分析,掌握现状。教师可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现状,对学生的兴趣、学习方法、个性、心理、学习程度差异等了如指掌。在备课时,要依据大纲要求,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面向全体,顾及“两头”,既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得好,…  相似文献   

19.
人的素质高低,反映着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及个人价值实现的程度。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才能,往往能最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个性潜能。所谓“个性”就是指个人的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它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等素质一起综合构成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格力量。从哲学角度上讲,它指的是教育特殊性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的个性表现为学生具有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个性的特点,有自己发展的要求。教育就是要把人类社会共性的东西内化给学生,又要使学生个性化的东西外化为社会价值,这两个…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个性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如何遵循学生的个别差异,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笔者认为:写好、用好个性评语,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写好个性评语的积极意义   所谓个性评语,是指教师坚持深入学生之中,认真参与并体察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鉴定,激励其扬长避短,争取进步。   1写好个性评语,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激励效应。班主任老师往往是学生特别在意,格外尊敬的人。班主任对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