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史上,曾出现两次罕见的思想解放潮流,即魏晋的人的自觉和晚明的个性解放。这两次文学思潮发生的时代隔离千载,却遥相辉映,貌似一脉相承,但在时代的移转下又各具成因和特色。本文试从这两次思潮发生的背景、成因及其士林表现的异同出发,分别从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情理雅俗的对立两方面来进行辨析与梳理,从而揭示它们各自不同的内质。  相似文献   

2.
以反对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为重要特征的晚明市民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当时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就晚明旅游风尚兴盛而言,市民文化对传统理学的揭露与批判以及对现实的崇尚、对人性的肯定和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为晚明旅游观的出现提供了思想资源;其所表现的士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当时旅游风尚添加了新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趣味,使得旅游活动更具活力,充满生机;晚明市民文化造就了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惟我独尊、狂傲无比的文化人格,其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光芒,沐浴着晚明文人士子的旅游心理和言行。  相似文献   

3.
“魏晋风度”的基本内涵是指:魏晋士人及与士人有联系、交往的妇女、儿童,他们所具有的反抗虚伪的礼教、追求独立的人格、探寻“生死”价值与宇宙终极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具体表现为药、酒、姿容、文章、清谈玄学、山水隐逸。  相似文献   

4.
晚明社会政治腐朽,科举停滞,大量士人仕途受阻,科举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生活物质来源问题困扰着身无他技的士人群体。其中,一部分生员依靠廪粮、廪膳银或学田等维持生活,但这仅是士人中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享受的特别待遇。大部分士人的生活物资,或依靠自谋生计,或依靠家庭、家族、友人相助,晚明士人生活物资来源的多样化趋势,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等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5.
魏晋士人在乱世中哀叹时间的飞逝和人生的短暂。为了超越有限的自然时间而达至永恒,魏晋士人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以多种形式实践着生命时间的实现,从中折射出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虽然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但相对而言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新学说涌现,甚至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本文以这个时期的重要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为考察中心,从该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艺术,来一窥这个时代的思想大解放浪潮。  相似文献   

7.
晚明出现了大批以"隐"为状态的文化士人,他们或为诗词歌赋,或居山野泉林。然而在选择放弃科举和远离官场之后,隐士又不得不面临生存困境,他们或教书以续其志,或践耕以养其身,或以卖文鬻字、医卜算经等方式来维持生计,并就此展现出各种价值取向以求其治生之道。  相似文献   

8.
拟话本小说和晚明市民心态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晚明的拟话本小说,确切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市民的心态。具体说来,拟话本小说反映出了晚明市民阶层普遍具有的渴求财富、鸳逐感官刺激的和企盼“因果报应”的心态。这种心态的成因,与市民阶层的阶级构成、晚明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哲学思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战乱与分裂是魏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面对社会的动荡、政治的腐败,大量士人莫名其妙被卷入党争、惨遭杀戮的黑暗残酷现实,魏晋士人对自身的命运很是无奈与无助,于是,任情、任性、及时享乐的思想极为流行。分裂与动荡使整个社会丧失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两汉以来经学的束缚也大大减弱,使魏晋士人获得了思想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解放,他们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言行之中展现出率真自然、潇洒放旷的内在人格,形成魏晋所特有的时代风流。  相似文献   

10.
魏晋、晚明时期的两次学思潮都随着人们的个性觉醒而产生,都发生在封建统计的不稳定时期或王朝衰亡时期,这是其相同之处,但更有其相异之处,本就其学个性思潮方面的相异之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晚明妓女以爱情贞节、政治气节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士人的塑造。晚明官妓的文化素养、社会女德的兴盛、复杂的社会现实都是影响晚明妓女形象的现实因素,而士人在政治、文化中的失落则是他们美化妓女形象的根本原因。晚明妓女形象贞义化,一方面是对士人节行的讽谏规劝,另一方面则是对儒家道德的质疑。同时,这种寄兴亡于艳情的文化感伤也延续成为清代士人表达末世情怀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魏晋士人的心态问题是目前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可以说是常谈而常新。对于这一问题,普遍认为,魏晋时代是“人”的觉醒时期,魏晋名士素来也以颠覆传统而著称于世。诚然,相较于前代士人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而言,我们很难说魏晋士人是完全承袭了前人的生命意识和哲学观念,但值得注意的是,魏晋士人此种心态的形成并不是朝夕所致,亦非一两位士人所鲜有,它体现地是一个时代在社会心理层面的群体性和共通性。  相似文献   

13.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相似文献   

14.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相似文献   

15.
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形式上的篇幅短小和审美上的独抒性灵,世俗性是晚明小品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它主要表现在描写对象的广泛性,题材内容的生活化和语言的通俗化追求上。晚明文人在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经济环境影响下时代心态的变化导致其自身的世俗化,正是小品文具有世俗性的根本原因,同时,市民阶层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晋士人往往被视为张狂放荡的群体,但实际上,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洋溢着“清”的理念,其个性、才干、容貌、家庭生活、言辞和音乐等方面都体现出“清”的特色,而魏晋时代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魏晋士人追求超越名教、回归自我,也就必然越礼而任情,因而成为一个多情的人群。魏晋士人丰富的感情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形成了以“重情”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8.
晚明的江南地区,曾经孕育了大量杰出的人物,于整个官绅生活世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除了科举制度的要求外,家庭或家族对于子孙的教育尤显重要。就士人生活的规划来说,科举是成为社会卓越分子或进入成功领域的一个途径与阶梯,藉此可望达到世俗社会认可的富与贵的目标。家庭文化教育的核心在读书进学,自然多与科举相关,也与政治生活、报效国家的期许有关,但大多还比较注意养心与立品。这不仅在地方上,而且在晚明以来的中国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对这些层面做进一步的考察或分析,不仅有助于时代氛围的揭示,而且也有利于那种典范式历史记忆的廓清,观照出大历史进程中地方知识人的一些生活样貌。从江南出发,可以更好地认识传统时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史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9.
先秦两汉所建立和崇尚的一种群体人格观,而魏晋士人在生命意识的推涌下追求和建立理想人格———“自然”人格,这是魏晋人以“自然”为哲学底蕴的生命意识所决定的,将“自然”之道在人格生命深处内化为“真”。“自然”人格观的表现为率性而为的真情、深情乃至殉情。  相似文献   

20.
晚明江南,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但与此同时,朝廷党争激烈,政治黑暗。士人们刻意选择退处山林,隐世逃名,形成了普遍的休闲风气。在此背景下,江南士人据其休闲实践及其对休闲现象的体认与观察,提出了诸如天人合一、闲能有为、雅俗分途、主静修身以及三教互渗等的休闲观,与西方古今哲人的休闲思想十分契合。因此,晚明时代无疑是中国古代休闲的自觉时代,也是本土休闲思想高度发展的时期之一。江南士人休闲观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影响对今日中国休闲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构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