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艳 《教育家》2004,(5):14-14
大凡一篇课都有一个比较鲜明的主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章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的时候,一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领会其意图,得出一个被大家公认的主题。比如,在写景的章中总会总结出:祖国大好河山美好壮观及作对其的热爱;在教学外国作品一般都会得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中国20、30年代的作  相似文献   

2.
语文既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又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栽体。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学生学习语文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项内容.其中阅读又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了生活体验。叉激发了其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同时还获得情感教育和审美体验.进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激发他们潜在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刮起“头脑风暴”。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再是追求同一答案、呆板无生气的答问过程,而是一个多角度、多层面、高密度的交流对话,是学生个性特点的自由展现。  相似文献   

4.
田曙明 《学语文》2004,(5):23-23
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指的就是在创新教学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独立创造的高层次的审美品味和人文情操的能力。但是,由于山区相对贫穷落后,信息闭塞,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面临着诸多的障碍,这些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山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概括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据笔者近年来所做的调查,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内阅读实践时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此种现状的原因我以为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讲练为主、阅读为辅的教学观念致使课内阅读实践常常沦为教学内容调节和时间调控的点缀;二是条分缕析、切块而“食”的阅读教学方式压缩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空间;三是阅读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课改形式下,以口语交际为切人点,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促使个性语言的发展,树立“作就是生活”的概念已成为语教学的主旋律。创造性阅读是点亮学生心灵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7.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明确宣示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为科学理念,其实质是向我们表明:张扬读者个性,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追求的崇高目标。教师用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不同见解,甚至用“请君入瓮”法强迫学生接受预设的唯一结论,那是扼杀“读者个性”的。  相似文献   

8.
9.
林慧 《中学文科》2004,(3):10-16,44-45
说明文阅读,是每一位中学生所必需培养的一项语文能力,因为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经常运用它。比如短至一段产品说明书,长至一篇有滋有味的科普文章,都能让我们读了后获取信息,学会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学好现代说明文呢?现在以“三点一练”的指导模式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语文作为基础工具课,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人类“文化原野”,让学生在其中广采博收,尽情吸取各种文化滋养,移情化性,培本丰源,保证其个性和创造性的成长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呢?一、培养阅读的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阅读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强求学生都去喜欢所谓的高雅文学;而且,作为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走近文学,大多数都是为了追求情节的刺激,带有浓重的感性色彩,真正以审美的眼光去读文学的又有几个呢?要让学生切实地走向文本,关键是要让他们发现阅读的妙处,产生阅读…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活动的资源生成性.其着眼点便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使作为潜在的教学资源的学生活动能够以较为积极的姿态呈现出来,成为师生共同开发的基础平台;学生需要配合教师共同创设情境,以使自己能够顺此情境或受此情境激发,充分调动知识、文本储备,积极思考;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方案,引导启发学生勇敢质疑,与学生共同释疑,让学生活动在激活中趋向集中或认同,促进资源生成,形诸课堂结论,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是一个流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呢?下面就近年来语文教改的实践,谈谈优化阅读实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阅读技巧     
一、浏览 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籍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如鲁迅所言,“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百内誉”,“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  相似文献   

16.
17.
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读,我们可以领会作品中优美的意境和真挚动人的情感,从而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做为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一直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关注。那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语文课堂应该实行怎样的阅读教学,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才能正确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期刊登三位来自不同地区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感想,期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教”是什么?汉代儒家表述过这样的意思:教是“教学”:教是“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成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话的前面是否应该加上修饰语,教人学做“勤奋、宽容、诚信”之人:教人成“身心健康”之才,我个人认为,学生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广博的学识、创新的能力。其他几种标准都可以通过训练在短时间内见成效,惟独受教育者的意志力、宽容、诚信、勤奋等心理品质及承受挫折的健康的心理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它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从其过程看,阅读可分为感知和理解两个阶段。感知是读者对书面语言材料的识别和辩认,其意义在于获得基本的信息,为对语言材料的编码重组进行硬件上的准备,这是阅读中的信息交换过程;理解则需要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编码,然后重组,解析破译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信息,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读者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