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洪静 《教师》2010,(28):87-88
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人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新课标指出: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可以说,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贯穿诗歌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目前许多学生朗读能力较差.口头表达有困难.这与平时忽视诵读有密切关系。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只顾滔滔不绝的讲,却忽视了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失去了学生琅琅的诵读之声。这是语文教学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历代经典诗文经过岁月的淘洗,成为中华民族语言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这些经典诗文通过一代代的吟诵得以流传下来. 一、"吟诵"和"诵读" 吟诵,是传统的读诗文的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因为一方面,诗歌产生于人们生产劳动的呼号之中;另一方面,传统诗歌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富有音乐性.也就是说,诗歌自产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适合于吟诵.  相似文献   

4.
刘金生 《湖南教育》2002,(22):44-44
一、通过诵读品味诗的词句之妙。诗的感人力量、遣词造句之妙,都能从诵读中感悟出来。所以,通过诵读品味诗人的炼字炼句、体会诗人的感情是很重要的。例如《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后两句的音调显然不一样。通过诵读,可以深入体会前一句的蔑视口气和后一句的豪迈感情。在“死”、“活”前都有停顿,就突出了两者性质的截然不同。“死”和“活”都是应该重读的,用来突出其表达效果。二、通过诵读理解诗的结构特点。诗歌的感染力在于它既有强烈的音乐性,又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诗歌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韵律美,浓郁的抒情性是其基本的艺术形式,人生百态是其重要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想象、涵咏,我们可以领悟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而把握诗歌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极具趣味诗意的诗歌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教学目的功利化,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氛围沉闷。此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易使学生内心抗拒诗歌,难以陶冶学生性情、滋润学生心灵。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唯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使学生走近作者,深入诗文的内核,在润物有声的环节中,让中国诗文的"灵性"内化为学生的深层素质。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歌的诵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古代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古代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余秋雨  相似文献   

10.
谢建宁 《宁夏教育》2011,(10):28-29
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作品极其丰富,有现代诗歌,也有古典诗歌,有国外作品,也有国内作品。诗歌作品不仅丰富了语文教材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因此,重视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就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不仅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且因其句精词粹、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意境优美、易读易记等特点而被大家所喜爱与诵读,尤其特别适合学生来诵读.教学实践表明,诵读是诗歌课堂中一个关键性的教学环节,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本文围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强化诗歌诵读"的话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①读出诗歌的音韵节奏;②读出诗歌的内容大意;③读出诗歌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2.
诗歌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诵读法可以扭转这一局面.向学生介绍诵读背景资料、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诵读作家的其他作品、布置学生诵读诗作等做法,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诗歌须诵读     
马晓曦 《中国教师》2014,(11):34-34
<正>俗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乃古人教学之常法,以声助识记,以情辅文意,虽似简单,实则事细而理巨。一字一句,皆锱铢必较。依朱熹所言,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由此可知,诵读绝非眼观口读,需耐心,细心,融之以真情实感,方可达诵读之效。诗词教学,常为师生之困惑。教之辛劳,学亦不易,且兴致缺缺,可谓事倍功半也。究其根本,教师逐  相似文献   

14.
张俊书 《新疆教育》2012,(14):69-69
从古至今,诵读吟咏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学生只有在反复吟诵中才能真切感悟出诗人的复杂情感。教师应采用多种朗诵方法,不断深化学生的吟诵感悟。  相似文献   

15.
强化诵读教学鉴赏诗歌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香 《语文天地》2009,(12):33-34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必须强化诵读教学.从而有效鉴赏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6.
诵读在诗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诵读能够使我们触摸母语的灵魂,能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增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诵读不仅是以习得文辞为目的的表达方式,更是融合了感受体会、理解领悟、情感释放等主体与文本间构建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因此,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诵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落实诵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独特的美感,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俊波 《教育》2014,(9):47
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诵读是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读出层次,读出韵味,读出精神呢?可以从优秀课堂中找答案。课例一:《诗人·领袖》诵读教学这是海南省骨干教师、海口一中杨爱彬老师,在"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东方班的培训活动中执教的一堂展  相似文献   

19.
邓设花 《考试周刊》2011,(43):55-55
在古诗教学中,诵读是贯穿始终的。增强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持久性,让学生多读多悟,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引领学生诵读可以采用四步诵读法,由浅入深地推进课堂教学。一、体味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朱熹说: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如自己作出来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出。可见,诵读是感受诗歌魅力的锁钥。初读诗歌要求学生借助书下注解和《学案》,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