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 2月15日和16日,《自然》杂志与《科学》杂志相继发表了关于人类基因组的长篇研究报告。《自然》杂志发表的是由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六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科学》杂志发表的是由塞莱拉公司的研究人员用不同的测序方法得到的结果。一位老科学家的话也许能够代表科学界对这一重大事件的反应:“在过去的40年中,我曾亲眼目睹生物学中发生的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但当我读到描述人类基因组的论文概要时,一阵震悚依然掠过了我的脊梁。”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教学》2005,(3):56-57
<正> 人类基因组图谱精确版出炉国际人类基因组序列协会授权《自然》杂志于2004年10月22日刊登题为“人类成功绘制染色体基因组序列”的特色文章,标志着这项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历史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科学家胜利地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序列草图,并向全世界公布了所有的数据,供科学界无偿共享。这是继人类基因组之后,全世界完成的最大的基因组测定。著名《科学》杂志重点介绍了这一成果,并发表评论称这是中国“对科学与人类里程碑式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教学》2012,(12):75
据2012年7月3日《科技日报》援引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兵教授(音译)等在7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首次详细标示出了老鼠基因组功能序列中一个重要部分——调控序列的详细情况。老鼠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哺乳动物模型,因此最新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解读人类基因组。据介绍,10多年前科学家就精确知道组成人类基因组  相似文献   

5.
科技快递3则     
蛋白质组计划正式启动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完成的同时,一个世界顶尖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小组宣布全球“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组织(HUPO)”成立。HUPO创始人把该组织视为类似人类基因组织(HUGO)的后基因组学组织。该组织的使命是提请科学界、政治界和金融界对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12月15日,针对美国“基因巨头”塞莱拉公司企图利用人类基因组基本信息谋求利益的做法,我国科学家在此间发出声明,坚决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利用人类基因组信息谋求商业利益。 12月16日,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科院基因组信息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并将声明正式文本独家提供给中国青年报。 这起在全球科学家中引起强烈反响的风波来龙去脉究竟是什么?中国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如何看待此事?风波的关键人物——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鲁宾斯坦先生,有什么话要对中国读者说?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组织记者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新闻背景 2000年6月,塞莱拉公司和人类基因组国际协作组达成协议,同时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相关论文与数据。但塞莱拉公司一直拖延至今,而且最近与《科学》杂志达成一个协议,主要不合理之处在于:数据不公布于公众数据库,而放在塞莱拉公司的网站,数据库的使用是有偿的。如果用该数据作研究获得了成果,还要和公司共同分享利益,等等。 作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以基因序列信息为资本的基因公司,美国塞莱拉公司曾于1998年宣布,计划在3年内完成全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企图迫使“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下马,达到垄断人类基因组信息的目的。这一企图受到各国政府以及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关团体,包括美国参与这一计划的所有研究中心的一致谴责。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获重大进展广西全州三中(541500)唐新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日前在上海召开的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基因组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鉴定会上传出信息:国际人类基因数据库中终于有了第一批中国人的数据。这标志着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已跻身国际人类...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学》2008,(4):79-80
综合2007年10月12日《广州日报》消息及百度百科网词条内容,2007年10月11日,首个黄种人基因图——“炎黄一号”在深圳揭开神秘面纱。这是全球第一例中国人标准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全球20亿黄种人的第一个个人基因组序列图。该项目完成于2007年10月11日,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任务后,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2008,(5):77-78
据2007年11月21日《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文章以及24日《参考消息》援引《朝日新闻)2007年11月23日报导,2007年11月21日,《科学》和《细胞》杂志网络版同时发表论文,宣告人类首次以非克隆技术培养出了人体干细胞,即所谓“万能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获得这一重要科学成果的分别是由中国留美学者俞君英领衔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小组及由山中伸弥教授领衔的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06,31(2):79-79
综合2005年7月25日东方网及2005年7月26日《新民晚报》消息,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许田教授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一种哺乳动物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PB(PiggyBac)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并将这种源于飞蛾的转座因子用于小鼠和人类细胞的基因功能研究,在世界上首先创立了一个高效、实用的哺乳动物转座因子系统,为大规模研究哺乳动物基因功能提供了利器。该成果已发表于2005年8月1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细胞》,而且是该期杂志的封面文章,这种发表方式对于我国科学界来说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2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该杂志评出的2000年十大科学成就:  一、美国、英国等6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序列。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与基因测序有关的成就还有果蝇基因组图和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图的成功绘制。  二、生命有可能始于RNA(核糖核酸),而非DNA(脱氧核糖核酸)。这条新闻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但是,科学家2000年对RNA的研究支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起源于RNA"的观点。  三、格鲁吉亚共和国…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与美、英、日、法、德领导人联名发表《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比原计划提前两年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10月在美国正式启动,其核心内容是构建DNA序列图,即分析人类基因组DNA分子的基本成分碱基的排列顺序并绘制成序列图。英、日、德、法等国随后积极响应,使人类基因组计划逐步演变成为一项大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国于1999年起开始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重大科学工程,是唯一参与此项计划的发展中国家。各国在该计划中所承担的工作比例大致为…  相似文献   

13.
就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强伯勤、杨焕明等我国部分科学家日前向国际社会提出4点建议:应该集中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应始终坚持知情同意或知情选择的原则;应保护个人基因组的隐私权,反对基因歧视;应努力促进国际和平、民族和睦与人际关系。 来自科技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近20位科学家,是在生命伦理学联合会议上发出这一建议的。会议由中国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主办。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进程的加快,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应用,为改善个人及全人类的健康状况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专家提醒说,近来一些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基因侵权”现象正在悄然蔓延。一些国外机构利用我国现行法规的不完善和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在我国进行一些违反国际准则的活动,如将国外禁止进行的一些人体医学临床试验转移到我国进行;为商业目的在我国开展样品的收集活动。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但这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委员邱仁宗教授说,“个别研究者以体检等名义抽取血样,但是却用于其他研究。基因研究的对象应在知情的情况下签字。” 出席会议的科学家们一致同意,在今后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必须坚持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的原则。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徐玖瑾研究员说,普通公众缺乏对知情权的诉求,很少有人问及血浆的去向,更没有人要求知情权签字。据悉,为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从1997年至今,中科院遗传所为研究需要抽取血样时,就坚持和群众签署有关协议,将采集血样的目的告诉公众。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7年就在发表的《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中指出,任何有关人类基因组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生物学、遗传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都必须以尊重个人的或在某种情况下尊重有关群体的人权、基本自由和人的尊严为前提。 (《科技日报》2000年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4.
科技动态     
《衡水学院学报》2007,9(1):128-128
美国《科学》杂志预测2007年科研热点美国《科学》杂志2006年12月21日预测说,2007年的科研热门领域及话题将涉及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气候变化、在其他恒星周围搜寻类地行星以及人类与灵长类基因组比较研究等.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是指将健康人的基因组与患病者的基因组进行全面对比,试图找出疾病的基因病理.这类研究目前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兴起.科学家们已经将这种基因对比方法应用于黄斑变性、炎性肠道疾病等研究中,而且下一步将还尝试分析精神分裂症、牛皮癣、糖尿病等更多人类顽疾.但依靠大量的基因对比数据,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人…  相似文献   

15.
科技博览     
《科学课》2006,(4)
·我国成功绘出中国人21号染色体遗传变异图谱·我国科学家继成功参与并完成国际遗传变异图谱计划之后,又成功绘制了中国人21号染色体的遗传变异图谱,这项重要的科研成果论文日前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基因变异与人类各种疾病密切相关,国际协作组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国际遗传变异图谱计划”(即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计划),中国科学家承担了其中约10%的工作量。目前,这一国际计划已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在国家863计划、973项目和上海市科委等支持下,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黄薇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参与完成国际合…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2006,31(5):69-69
综合2005年10月31日《环球日报》及2005年11月7日东方网消息,德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利用DNA技术,通过Y染色体和线粒体基因组比较研究,来追溯人类的亲缘关系,发现人类有几个超级祖先。  相似文献   

17.
按照惯例,美国《科学》杂志在年底评选出了2011年10大科学突破,名为HPTN052的艾滋病病毒(HIV)临床研究进展被列为10大突破之首。《科学》杂志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标志性出版物,在科学界享有盛誉。该杂志的编辑在他们的声明中说:"这项研究,和其他临床实验相结合,其给出的结果为人类战胜艾滋病的努力带来希望,而这即便是在一年之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教育》2014,(1):F0003-F0003
正2014年2月13日,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李全国教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论文,题为"黑素体演化标示带羽毛恐龙的一个关键生理变化"。在生命演化研究领域,鸟类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与鸟类羽毛颜色和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黑素体变化,是揭示鸟类起源和演化过程的重要途径。李全国教授与研究团队,在13种羊膜类脊椎动物化石中(如蜥蜴、龟鳖类、翼龙、恐龙、鸟类等),对两万多个羽毛、皮  相似文献   

19.
生物芯片     
蓝雁泽 《生物学教学》2001,26(12):41-42
20 0 1年 2月 15~ 16日 ,“新版”人类基因组图同时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公布 ,人类的基因总数约有 3.5万个 ,仅比草芥侏儒多出 1万 ,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很显然人类性状的多样性除基因外 ,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以测序为主的“结构基因组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生物学的发展 ,解读基因组功能的“功能基因组学”时代已经到来。解读开发基因功能 ,迫切需要更先进的检测方法 ,1991年在美国硅谷诞生的生物芯片技术 ,已成为生物技术开发的热点。1 什么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DNA、蛋白质等…  相似文献   

20.
谢克曼认为,顶级期刊喜欢接收那些容易引起噱头的论文,这导致它们在那些时髦的领域里堆起了泡沫,并且阻止其他重要的研究。谢克曼的观点在国际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不过,《自然》杂志母公司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尼克·坎贝尔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承认,目前科学界确实存在过度依赖期刊声誉以及影响因子倾向,坎贝尔说,《自然》杂志同仁也多次表达了对于过度依赖影响因子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