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映真的创作被誉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早期创作特点十分突出,普遍带有浓郁的感伤、苦闷和自怜的情绪,无论是对于市镇知识分子还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陈映真都充满了深刻的悲悯情怀。他笔下的人物几乎都陷于不同形式的毁灭里,使小说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死亡意识”中。  相似文献   

2.
陈映真的作品经常出现情节背离主题的现象,以往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很难对此进行有效的解释。这与陈映真受到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密切相关。文章采用精神分析方法对陈映真创作时的无意识心理、作品中人物的性变态的异常行为进行探索,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吴迪青 《语文知识》2010,(4):100-101
陈映真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有早期塑造的沉溺于自我情绪的年轻知识分子,也有具有反思意识的知识分子,还有闪耀理想之光的革命知识分子。从不同时期、不同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出,陈映真寻找台湾社会文化认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鲁迅左翼”及其和陈映真的关系作了一个勾勒,笔者首先讨论了陈映真如何解读鲁迅作品,即把鲁迅看作是现代中国特别是现代中国的左翼传统的象征。在此基础上,指出30年代的中国实际上存在两个左翼传统,一个是“鲁迅左翼”,另一个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可以称为“党的左翼”。从二者的比较入手,笔者讨论了“鲁迅左翼”四点精神特征。这样的“鲁迅左翼”不仅属于鲁迅,它是所有的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左翼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陈映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也作出了自己的独立和独特的贡献。陈映真正是这样的坚持鲁迅式的彻底批判立场的后来者之一。  相似文献   

5.
延安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深深地影响着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方向、面貌和精神心理的知识群体.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对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建国初期与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比较研究,分析党在两个阶段知识分子政策的异同,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现行及未来的知识分子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转型期,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这些在小说创作中得到了深刻、全面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此阶段小说创作的考察,论述了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试图走出困境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7.
陈映真早年创作了多篇兼有浪漫与悲情色彩的小说,这些作品以细腻伤感的笔触刻画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苍白、颓废又充满激情的知识青年。小说整体呈现出浪漫化的倾向,与毁灭、死亡相关的暗示性叙述又渲染上一层悲情的色彩,这种看似矛盾的风格特征融合在一篇之中,并互相推动、增强,由此形成了文本内部的艺术张力,同时也反映了青年陈映真处于彷徨阶段的思想状况,并为其后期创作转型提供了更理性的思路、更新颖多元的题材和写法。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质"是20世纪中国革命论述最突出的概念之一。台湾左翼作家陈映真乃是当代最热情呼应这套理论传统的人物。他全心投入台湾社会性质及其历史分期的研究,形成了他在小说创作之外最庞大的思想积累。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文学中,知识分子题材占了不小的比重。纵观十多年的创作,知识分子的形象捌划、人格塑造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文革结束后的最初几年,文学出于对政治上的拨乱反正、重新认识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与地位的认同,作家们着力批判了极左路线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刻划了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及其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善于刻画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家。浏览柔石的全部创作,可以看出这样两个明显的特色: 第一,他从1923年8月开始文学创作到1931年2月牺牲,在短短八年的创作生涯中,知识分子题材是贯穿他创作过程始终的。而且他笔下那些各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由于对旧世界的严重怀疑和不满,对理想世界的狂热追求,因而他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台湾近现代文坛上极具个性的作家,陈映真的作品常出现情节脱离现实主题的现象,在台湾社会对于社会历史的批评采取零容忍态度的背景下,《一绿色之候鸟》就成为了最有效的解释,同时也造就了最难解读的作品.作品借用寓言的形式,凸显希求与绝望中挣扎的人物形象.文章通过精神分析法对国民党统治下的知识分子精神与人格状态进行探索,发掘缺少主体性的变态生活,寻求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池莉作品中对知识分子普遍进行贬抑塑造,究其原因,这种创作由知识分子精英意识消解的社会大环境和作家自身创作立场所决定。其实,面对知识分子精英意识落寞的现实,作家与作品从精神深处对其进行理性批判与精神指导才是不朽之举。  相似文献   

13.
《围城》和《桃李》都是用幽默和反讽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文学言说,但二者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一个是对中西文化,新旧观念冲突中知识分子痛苦的理想拯救;一个是对消费时代,世俗场景中知识分子快乐的欲望放逐.其原因主要一是因为作者生活的时代及其知识分子观的不同,二是因为创作原则及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巴金在创作《伤逝》和《寒夜》的时候都处在尽情享受幸福甜蜜的爱情婚姻时期.这是这两篇小说共同的创作主体背景.二者又都控诉了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并刻画了挣扎在丑恶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无论是子君,还是汪文宣,都没有摆脱死亡的命运.尽管他们的愿望都是卑微的,一个仅仅要求拥有自己的家庭,维持一份爱情,另一个仅仅要求为妻子、孩子和母亲提供生活的最低保证,但在那时却无法实现.对旧社会的揭露和诅咒是两篇小说的创作重心.当然,仅仅这样还流于一般.这两篇小说的重要性主要还在于它们不约而同地对知识分子的人格缺陷和人性弱点进行了勘察.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鲁迅所开创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先后经历了启蒙知识分子书写、革命知识分子书写和学院知识分子书写三个阶段。李洱从20世纪90年代的《导师死了》开始此类题材的创作,在《午后的诗学》中开始处理知识问题,在世纪之交通过《遗忘》《花腔》探究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最终在《应物兄》中塑造了三代知识分子群像和反思了知识分子赖以生存的知识,拓展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6.
怀疑和警觉是对社会的理性关照,是通向真理的必由之路,也是连接"五四"与当代人文知识者的精神血脉.在现代化的探索中,在鲁迅精神的影响下,陈映真的怀疑与警觉异常突出:其一,能够冷静反思与执着批判;其二,抱有启蒙的立场;其三,具备思想者气质和超前意识.但是,鲁迅的怀疑是生命哲学、存在论意义上的,而陈映真的怀疑则保持在经验层面上.  相似文献   

17.
沙飞是中国革命摄影的开拓者.其人生历程可总结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爱国进步青年-革命战士三个阶段.沙飞的成长历程对其摄影创作影响深远,其作品的审美风格亦相应呈现出小资唯美-悲剧性审美-革命崇高美的演变历程.探讨沙飞摄影美学的演变历程,可以丰富和深化对沙飞的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池莉的小说创作从1987年到今天有了很大的变化.池莉小说创作由关注笔下人物"物"的困境到致力于开掘精神的困惑的嬗变.当下的池莉已不再是那个执著于武汉小市民的生活琐事的新写实作家了,她开始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关注社会转型并运用自己的敏锐的洞察力去看待社会并分析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小说的怨恨来源于以下诸多冲突: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的冲突,文化立场和文化人格的冲突,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社会功利与文学审美的冲突,革命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冲突,农民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冲突.赵树理的冲突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冲突,赵树理的怨恨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中国现当代文化就在这种无尽的冲突与怨恨中呼啸前进.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是一位具有自觉的民间立场的农民知识分子.以农民利益为本位的价值立场和以民间文化为本位的文化选择,使他对自己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有相当的自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学价值理念体系以及在这种理念支配下的创作活动也有相当的特殊性.他的创作是以一个农民知识分子直接的感觉判断为基础,用平视农村的视角描绘农村社会,终极目的是为农民代言和进言,其中体现出的文化立场相当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