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什么是人才规格 人才规格是指社会对于作为其成员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内心品质的基本要求、规定,是每一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的身心特征.人才规格属于社会历史的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所规定的人才规格的标准是不一致的,它受社会发展现状,社会承继的传统以及国际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一特殊能力,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益。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受社会决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升的。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与社会要求的一致性是教育目的的反映。教师的职业能力与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一致的。一定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规定反映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政策当中。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对如何认识人的发展的涵义及其历史重要性?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界一直较为关注,但却未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必须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把握;人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最终标尺,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最后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演进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就个体而言,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成为一种状态或结果。  相似文献   

4.
人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总是“社会的人”,人有种种需要,这既是人的本性,也是一种客观范畴。人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初始动因,劳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惟一手段,要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通过建立合法的社会条件,去激发社会成员将自身的需要转化为劳动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教育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理论业已表明:人们的心理发展是明显阶段性的,而要使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备社会要求的相应能力,就必须依靠每一个阶段都有能促进个体发展和帮助个体完成该阶段独特使命的良好教育。然而,目前被我国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的“教育选拔功能”,一方面使得大家只关注学生智育发展和学业成绩:另一方面在不同教育阶段内所淘汰的大批学生都受到了忽视。这样不但不能使大部分教育对象获得应有的发展,即使受到“关注”的学生也不能获得全面发展。这些显然都不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关研究指出:21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五种意识和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感、自主发展、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也对人的素质规格提出更高要求。社会的高级需求能否被社会成员所接受,成为他们的个人需求?社会成员能否承担起经济和政治改革所带来的冲击,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作为青年一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必须具备健康的竞争心理。而中学阶段是人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也是心理渐趋成熟、实现初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健康竞争心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完全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在其社会实践观和社会生产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由社会生成论、社会存在论、社会认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矛盾论、社会运动发展论、社会历史规律论、社会发展趋势论、社会历史多样性和选择性理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一系列有机联系的理论所构成。实践不仅确定了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生成,还确定了社会的存在和演变的方式,并把自发起作用的规律演变为为人认识和利用的自觉活动的规律。决定历史具体进程的所谓“历史合力”,亦即各种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力量。正是生产性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而未来社会的性质和状况,同样还是由未来生产性社会实践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曾说过:“由没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可能发展的不幸社会。”人类只有具备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初中历史教学是基础教学,是国家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新时间、新要求,改变传统课堂,是对教师工作的挑战,笔者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进步、弃旧图新,如果没有对文化因素的充分关注和掌控,再美好的理想也难以成为现实。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略文化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存在,都不要忽视文化因素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社会有机体发展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社会的发展内在地运行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的发展的原因。在二者之间,马克思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他说:“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他进一步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导致了二者的割裂和颠倒。因此。未来的理想社会应当“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热情地表达了这种思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近些年来,有的学又提出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这两个标准关系如何,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其实,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有主客体两个视角,应从两个视角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社会进步标准。“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向”,仅仅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尺度是片面的,还应当把它和人的本质,人的发展联系起来,长期以来,人们对人的标准在理解上存在着五个误区:人的标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将人的标准误作生产关系标准;以偏概全,用价值道德标准代替人的标准,用不属于人的标准的其他标准代替人的标准;将社会发展的代价说成是人的尺度。实质上,人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他包括人的各方面的需要的满足,人的各方面的能力的拓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因此,不能将人的标准和生产关系标准,伦理道德标准或社会进步的代价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是构成社会主体的人的全部活动,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生产生活,在群体中依据各自的现实条件,结成各种关系,相互作用而推动社会发展。需求在人的行为诸因素中起、着决定作用。个体需求、群体需求、社会需求构成人的需求的三个层面,三个层面需求的互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天津教育》2006,(4):F0002-F0002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有着50年办学历史,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区重点完中校,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0个班,高中19个班,学生1776人,教职工167人,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应有的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站在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整个中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实施主体教育,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管理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传统的应试教育因其片面性而被素质教育所取代。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历史教师怎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看应以下面6项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可可 《考试周刊》2010,(4):210-211
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撑力之一,是先进阶层实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规格要求,在人的素质组成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近年来,社会上以“金钱”为价值衡量标准、以个人为中心、忽视集体、缺失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消极落后思想在学生中产生了不少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讲述历史离不开历史人物,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史人物是最具活力、最能引起后人兴趣的内容,这不仅是因为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活动都离不开各类人物的参与,更因为这些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乃至生活习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成为人们研究、思索、评品的重点。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共精心遴选了22位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8.
胡颖 《甘肃教育》2002,(7):52-53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境界,尤其在现代,这种要求更加强烈。高度激烈的竞争社会必然要求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锻炼素质的重要阵地。中学历史教学是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系统,中学历史教学要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对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在历史研究领域,社会史观被众多人研究与接受,也日渐成为显学。所谓社会史观就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社会问题。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即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小中见大",所谓"民生无小事"。历史学科所关注的历史,都是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必须高于社会的一般,如果不能保证教师具备这样的素养,整个社会的发展伦理必然会走向荒谬。”新世纪,教育在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培养一代新人和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人才中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