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有不少人对讲授法提出了一些质疑而倡导探究教学法等.然而,不管是过去的教学实践还是现在的教学实践,讲授法一直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他教学方法手段不能不和讲授法结合,并由讲授法起主导作用.这样,"教师如何‘讲’好"就成为教学实践中一个现实的问题,而如何评价教师是否"讲"得好则更是一  相似文献   

2.
"说课"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一种新型教研活动,说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对一节课的教学设想及设计讲述出来。说课的对象是教师,"说课"所构建的平台,给了我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一个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为例,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发展规律出发,探讨在概念课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笔者参加了由安吉县教育局组织的有效课堂教学督查,分别在三所高中听课(推门听课,事先未指定听课对象),其中高二年级的三位教师上的都是“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人教A版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听完课后颇有感触,现摘录部分片段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其苦苦追求的目标。笔者从事生物教学工作近二十年,听过、上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课,对此深有感触。有的老师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手段单一,让听课者昏昏欲睡:有的老师课堂太浮燥,看起来热热闹闹,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重点知识根本没有把握。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新课标、新理念已渐渐深人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合作者、参与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  相似文献   

7.
上课时间 :2 0 0 2年 3月 2 5日 .学生状况 :丰台二中是丰台区区级示范校 ,学生整体基础较好 ,但思维水平有明显差异 .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在课堂上 ,他们热情、活跃、充满激情 .1 课堂实录教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椭圆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能够提出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2分钟之后 )学生 1:当 0 <e <1时 ,动点轨迹是椭圆 ,当e>1时 ,动点轨迹是双曲线 ,那么 ,当e =1时 ,动点轨迹是什么呢 ?(其他同学纷纷点头 ,大有“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 )教师 :为什么不考虑e≤ 0的情况呢 ?学生 2 :因为…  相似文献   

8.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让我们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理解教材、领悟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一、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最近,笔者仔细查阅了前几年在教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的教案。整个教学过程是:1.教师由问题"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来  相似文献   

10.
周佳 《中国教师》2012,(16):50-51
<正>近日听了一节"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课,课堂中教师逐层展开教学,在最后练习环节出示了这样一道题,"食堂运来280千克大米,吃掉一些后,还剩32千克。问:吃掉了多少大米?"在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后,教师询问学生  相似文献   

11.
抛物线是继“椭圆”后,学生学习的第二种圆锥曲线.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抛物线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去认识抛物线,为后面研究抛物线的性质打下基础.本节课采用问题链形式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辅以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前段时间笔者观摩了一堂公开课,内容为《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笔者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有效课堂教学督查,去三所高中听课(推门听课,事先未指定听课对象).其中高二年级的三位老师上的都是“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听完课后颇有感触,现摘录部分片断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吴方淼 《考试周刊》2014,(44):77-78
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文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设计为例,谈谈从数学实验的角度出发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13日~15日,在江苏省江宁高级中学举行了“江苏省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研讨会”.14日下午,徐州第37中学的张昌盛老师开设的公开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苏教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选修2—1》第2.4.1节)”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普遍认为这节课与常态课很接近,属于“可学、可及、可用”的类型,同时,本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很“生动”,但绝不仅仅是平常意义上的“生动”。还包括了另一种诠释,即生“动”.以下是这节课的教学实录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每一位教师都有独特个性和自己的优势,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学校内教师的优质课展评活动也随之常规化.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学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每个施教者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上课也都比较成功,其中两位教师最有代表性,具体特点为:教师A的课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的CIA课件让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B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讲解不多,让学自己探索解题方法,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8.
笔者所在的学校曾举办过一次市级教学公开周活动,其中高二的三位教师上的都是“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使用的教材是人教A版《选修2—1》.笔者全程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其中关于课堂引入的研讨比较激烈.抛物线是继椭圆与双曲线之后的第三种重要的圆锥曲线,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坐标法,怎样合理地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19.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这句话深刻指出了新课程下的课程要注重生成.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传统的“双基”拓展为“四基”,“两能”拓展为“四能”.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