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月光启蒙》一课。教者先从最后一小节入手,再引导学生诵读民歌童谣,然后启发学生谈谈母爱,最后再回到最后一小节。设计可谓精巧,可遗憾的是,内容都是通过多媒体出示的,书上的课文、插图都没有用,学生不用翻书。表面上看,这样教学,手段先进了,课堂教  相似文献   

2.
我昨天听了一节六年级语文研讨课,内容是《卢沟桥烽火》。在引导学生理解品评敌我双方在卢沟桥上的战斗场面时,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师:同学们,请再看一看课文,看看哪一小节最能够突出我军的英勇顽强。(学生浏览课文后,纷纷指出是第五节)师:请大家默读这一节,看看哪些关键词句表现出我军  相似文献   

3.
一、学情分析 笔者所任教的高一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虽然有不少学生生活在农村,但对于农业生产比较陌生,毫无生活体验可谈。再加上学生关于这节课的学习基本没有前认知,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呈现上并不生动,所以消除陌生感、激发学习兴趣是这节课必须考虑的因素。学生对乡土农业案例和图片资料比较感兴趣,通过引领学生搜集、整理乡土案例和图片资料,以此拉近心理距离、唤起求知欲;同时可降低教学的重心和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 上课了,老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完《手》的课文之后,出示了本文的十三个生字词,随即便作了蜻蜒点水式的“字词教学”,接下来是课文分析:从写人到写手,从课文的前半部到后半部,从老农陈秉正到新手王新春,一路讲来,真是滔滔不绝,滴水不漏,。学生交头接耳者有,皱眉者有,嘻笑者有,奈着性子听者也有。我真为老师着急,干嘛不让学生读读写写呢?好不容易老师不讲了,我一看表,离下课还有三分钟,老师歉意地说:“还有最后一小段,没时间了,下一节再讲吧!”好一个“没时间”,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5.
“说课”──我教反比例应用题吴忠市利通一小常淑萍一、教材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简易方程、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男教师,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自己血气方刚,写字很用力,写起字来经常折粉笔。每次折粉笔我都手腕轻轻一抖,让它们四处飘落。一会儿.一枝粉笔就只剩下一小节了。一节课下来讲台上到处都是粉笔头儿。不过,我一直也没意识到,直到发生了那场风波。  相似文献   

7.
一、遭遇冷落这是发生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事,它给我的启示是非常深刻的、难忘的。开学第二周的一节班会课上,小干部竞争上岗如期在我班举行。这次的竞选过程不例外:先是动员准备,让学生在心里酝酿能否胜任,再报名,然后是竞选演讲、投票选举,再是试用阶段,最后正式任命。这节班会课的内容就是进行竞选演讲、投票选举。一开始,教室里一片沉默,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都  相似文献   

8.
笔者有幸在某中学听了一节初中三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虽然是现行义务教育教材,又是没有受过《课程标准》理念训练的学生,但这节课无论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数学思想的浸透,教学内容的呈现、课堂容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下一个优秀案例,现把这节课的教学片断和评析介绍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给《海上日出》一课分段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中的“这”究竟是指日出全过程的景色,还是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象呢?学生众说纷纭。这时,我提了这么个问题:“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与单独作为一小节有没有不同?”经我这一点拨,一些学生顿时醒悟,有一位学生回答说:“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才是指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色,而单独作为一小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学教材(选修)“免疫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节中涉及的概念比较多,过程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既是考点又是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其中的某些问题都存在着疑惑,影响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笔者认真的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本节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一节语文课上,正在进行朗读训练。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读完后再请其他同学来对他的朗读进行评议。有同学发言表扬了他读得好的地方,也有同学指出了他朗读中的不足。接着老师问大家:“刚才几位同学讲得有没有道理呀?”大部分同学点头赞同,少数几位没有反应。读书的同学此时神色焦急,欲言又止。接着练读第二小节,老师采用了相同的教学程序……一节音乐课上,老师请一位同学到教室中间做一段歌表演,表演完了,老师请其他同学来指出他的优缺点,最后老师再做小结性的评价。此类教例在各门学科的课堂里都可以找到。固然,与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上好一节课,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笔者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运用“引用式”导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引什么、如何引呢﹖一、引诗句《最后一次讲演》的导语,可这样设计:先吟诵一首古诗让学生听:“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人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然后告诉学生这是谜面,让学生猜一现代历史人物谜底是“闻一多”———听到的“一”很多。这无疑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谜底揭开后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这时教师可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二、引对联讲《我的“长生果”…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一小与二小有同样多的学生参加“金杯”赛,学校用汽车把学生送到考场,一小用的汽车每车坐15人,二小用的汽车每车坐13人,结果二小比一小多派一辆汽车;后来每校增加1人参加竞赛,这样两校需要的汽车就一样多了;最后又决定每校再各增加1人,二小又要比一小多派一辆汽车。最后两校各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14.
<正>长度、面积与体积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三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最常见的几何量。苏教版教材安排的认知顺序是先长度,再面积,最后体积。从度量的角度看,这三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其中,“厘米的认识”是有关几何量度量的起始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这节课,笔者认真阅读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尽管细节上各有不同,但都有意识地突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单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背景去年5月份我面向全区八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说理",这节内容是八年级十一章的第二节第一课时.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很多地方都用到说理方面的知识,但学生对说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说理都不是很理解.这一节的学习是为后面的证明服务的,因此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尝试用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在备这一课后,我产生了迷惘.本节课确实不太好上,推理的难度要求很高,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普遍推理能力薄弱,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学校教学展示活动日。第二节正好没有我的课,上课铃响后,我搬了一把椅子,跑到同年级三班去听课。上课的王芳老师和我教的是同学科,还是区里的名教师。以前,每当我从他们教室门口路过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高举的小手,通红的笑脸,每次都情不自禁地思考着:这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今天,我就带着这样的好奇走进了他们的课堂。这节课,王老师先是和学生一起初读课文,再学习生字。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往往是学生感到极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可这堂课上下来,学生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枯燥。课堂上,孩子们之所以表现出意想…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高中物理试验课本把“自感”一节安排在电磁感应一章的次后一节,这节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普遍规律之后再与学生研究的一个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本节课要体现的物理思想有二:其一,任何理论思维得出的结论都须经过实验的验证,结论才能得到确定;其二,每一个实验的发生条件、实验现象和结论,都能利用恰当的理论进行解释,同时进一步充实理论.本节课的出发点是演绎推理,教学常常以复习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和判断感应电流或感生电动势的方向引入,然后提出“当通过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有感生电动势产生?…  相似文献   

18.
近期,笔者随镇教研室到各校参加听课调研活动,其间我听了这样一节数学课。首先是复习,其次是引入新课,第三步是重点难点讲解,然后进行巩固整节课教师问得妙,学生答得准,课堂气氛自然不错。可偏偏到最后,准备小结了,教师一看表还有3分钟,就说"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班上一位同学举了手,这个时候老师通常  相似文献   

19.
高二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中“简谐运动的图象”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简谐运动规律,而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笔者认为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沙摆作出的图象只能平放,不便让所有的学生都观察到,且手拉木板不匀速易造成图象不规范;二是作出的图象是否确定是正弦(余弦)曲线?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笔者听了两节形式不同的初三复习课.教师A出示课堂教学目标后,通过5个练习题让学生整体感知"相似三角形"的复习内容和中考命题考点,进而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脉胳及重要的思想方法,最后是5个反馈练习.整整一节课教师讲话不超过10句,学生合作仅仅一次(5分钟左右),有近90%的时间课堂是静悄悄的,如果用"朴实普通"描述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再恰当不过了.然而由课堂调查得知:学生觉得"有意义、很充实".三天后对本课节的内容测试平均分75分,但是我确实感觉不到教学的新颖巧妙,为什么孩子们感到如此满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