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一句中“坚明约束”,课本解释为“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我认为不够确切。“约束”为“名词”,具体指什么应明确,现代汉语中的“约束”为动词,这是难点,根据文意应是“信约”、“盟约”。“坚明作约束的定语”说法欠妥,应作谓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信约明确而固定”。  相似文献   

2.
在部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句,其中“坚明约束”四字,教材注释为“坚守信约。坚、明这里都作动词用,坚守、恪守的意思。约束,盟约,名词”。对“明”的解释,未免过于牵强,  相似文献   

3.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几经修订的教材相沿而下,对该文中的“坚明约束”一语采用了一成不变的如下注释:“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此注脱离语境。避实就虚,情理未通,客观上起不到为中学生解疑助读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一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对“坚明约束”的解释是:“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笔者认为,这种解释语焉不详,对学生理解课文并无补益。查《辞源》可知,“约束”有三个义项:①缠缚。②规约。③限制。作名词用的是②③两个义项。从例句出现的课文语境看,蔺相如主要通过指斥秦国自穆公以来的诸君存在失信于人的现象,为自己暗中送璧归国寻找借口,避免被动局面,固此,这里的“约束”当作“规约”、“信约”解释。联系前文,这里应该是指秦王“以十五城予赵”而换取和氏璧,并“斋五日,设九宾于廷”的许诺。“约束”既取此义,那“坚明”又作何解呢?如按课文注释,取“固定明白”义,把“坚明约束”看成是名词作中心词的偏正结  相似文献   

5.
蔺相如“使其从者”“归璧于赵”后,竟在秦廷上先发制人——直斥秦王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约束”,课本注为:“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对这个注释,笔者以为有两点值得一说。一、用于名词的“约束”当作何解?“约束”是一个复音词,其义有二:①盟约,规章。②诺言,信用。这两种解释,哪一种符合课文句中的意思呢?笔者以为是前一种。联系原文具体语境,我们似不难看出,蔺相如直斥  相似文献   

6.
对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一句中的“坚明约束”,各编著译者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①《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刘盼遂主编,北京出版社1980年1月版306页注:坚,坚守。明,明确。约束,盟约。意即信守盟约。②《高中语文课文分析》(一、下)顾振彪等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869页注: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约束”本是动词,  相似文献   

7.
初中几何学到等腰三角形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后,由于知识面的拓宽,证题思路的增多,有时一道习题可通过不同的思路作出多种解法,也有几道不同的习题可以基本采用同一种解法,这就是“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下面就这两种情况在初二同学目前的学习范围内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组织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了等腰三角形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后,由于知识面的拓宽,解题思路的增多,有时一道习题由于不同的思路可有多种解法,或基本采用同一种方法可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就是“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组织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了等腰三角形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后,由于知识面的拓宽,解题思路的增多,有时一道习题由于不同的思路可有多种解法,或基本采用同一种方法可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就是“一题多解”和“多题一  相似文献   

10.
有一部电视剧叫《铿锵玫瑰》。乍一看,这名字似乎不通,仔细琢磨才体会到剧名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阿房宮賦》的“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参原同志在《〈阿房宫賦〉,譯解》(見《人民教育》1962年2月号)中說:“戌卒:充軍的囚徒,这里指的陈胜、吳广”。此解殊为不妥。《史記陈涉世家》載:“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漁阳,九百人屯子大澤乡,陈涉、吳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发閭左”有两种解釋,《史記索隐》說:“閭左謂居閭里之左也。秦时,复除(免役)者居閭左。今力役凡在閭左者,尽发之也”。又說:“凡居以富强为右,貧弱为左。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的概念是比较清楚的,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工资,即表现为货币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实际工资的概念则容易引起误解,问题在于:把它理解为工人实际得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即使用价值量)  相似文献   

13.
“牺牲”一解●肖杨早先回国的陈章良说过:“中国的强大需要许多人做出牺牲,我们也许注定是牺牲的一代。”新近带动一个群体回国的颜光美又说:“中国的强盛,还需要一代人的奋斗和牺牲。”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已是尽人皆知。要强大也要有牺牲,则是这一代留学生的独特认...  相似文献   

14.
大学以学术为中心,大学教师以学术为其志业。高等教育各界主体所持的学术观是大学的根本。厘清学术的内涵,理解当下时代的学术观实为必要。虽然学术具有强时空性,但它仍拥有固定内涵。学术的结构包括知识、研究、交流和自主四个维度。学术的特性体现在复杂性、专业性、研究性、创新性等方面。学术的判定标准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但二者因为学术观的影响往往不能达成一致。当前,我们处于科学学术观时代。但已发生变异的科学主义的学术观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而要致力于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根本上着手于学术观的变革。后现代知识型为我们提供了契机,而博耶的大学术观则是学术观变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中有一段话:“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到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里的“步走”,有的注家解释作“徒步逃走”讲(如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总感到于文气有不顺的地方。①沛公放弃了车骑,“脱身独骑”,看来沛公是骑马了。其他四将骑马了没有?如果四将骑马,那么“独骑”“步走”应如何解释?如果四将不骑马,只沛公一个人骑马,这四将怎么跟得上沛公的马速呢?怎样对沛公实施有效的护卫呢?②沛公还没有动身,项羽就派陈平出来召唤他了。沛公为了迅速回  相似文献   

16.
“无射”一词习见于《诗经》,前人释解多歧。考诸前人注疏,证之以出献文献,该词应释为“无穷”“永远”等义。  相似文献   

17.
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方法,然而仅仅停留在"一题多解"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即让学生的思维无限发散,不注意"收"(及时归纳总结方法),那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一题多解要关注考纲和考试说明、关注学生的"学情"、关注解法的选择,最终变为多解归一,升华为解一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曾经热烈讨论过一阵子,不过似乎没有得出什么众所认可的结论,然而,这确实是解题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题多解”意味着什么?“多题一解”又是什么意思?波利亚在《数学发现》一书中引用笛卡儿的话说:我解答过的每一个题目都将成为一个范例,以用于解其它的题目.  相似文献   

19.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理论著作。石涛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出发,就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各方面作了精辟论述。而其中的“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的核心概念,代表了石涛绘画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谋政》:“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课本和不少书上都注成:“意思是胜负各半”。此处的“一”不是数词。在“不知彼而知己”这个条件下,胜和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只存有或然性、偶然性而已。查《辞海》“一”词条第十三义项的解释是:或。所用的例句恰巧就正是这一句。在先秦著作里,“一”常作“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