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孩子们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以上教学片断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教师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学校大课间活动为素材,引出数学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出现的加、减法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其中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出现了乘法的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本册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与原教材比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解决问题”的编排是人教版《数学》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就整体而言,解决问题的内容一般与数的运算教学紧密结合,在每一册教材中都有相应安排,注意体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就某一具体内容而言,往往通过呈现某个现实问题情境,在解读信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从提高学生对数学认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属于"用数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2至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加、乘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第一次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也是后面的"倍的认识"以及"用倍解决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缘起】五年级(下册)教材第88、89页"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安排了两道例题.我们教研组教师在讨论这部分教材时,有教师认为这两道例题的编排顺序似乎颠倒了.理由是例1虽然出示的是果汁变化的直观图,但题中有甲、乙两个未知量,且两个未知量都在发生着变化,题中也没有直接告知两杯里的果汁最后有多少毫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李玲玲 《福建教育》2005,(1A):21-23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低年级的习惯教学最重要,而数学学科在低年级不光要重视学习习惯,还应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从简单的加减法、乘除法,到混合运算,在每个环节对学生的计算要求都很高,学生都应该扎实地了解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算法算理。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一、计算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支撑点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单是为了计算而教学,这样  相似文献   

10.
秉承新课标理念,苏教版新教材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新的设计与安排,着重让学生感悟策略并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分析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和呈现的特点,有利于用好教材,便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同时为修订与完善教材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是有梯度、有层次,能对学习内容很好地呈现。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单元的目标定位,与学生阅读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占据着非常大比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改下,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行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主要就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延续了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又有不同于上册的编排特点,如重视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学习、强化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丰富语言交往的方式方法、推进阅读向表达的实践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夯实基础、尊重差异,联系生活、强化运用,重视整合、灵活设计等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运算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学生从生活化数学向抽象化数学的过渡:又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的意义和强化计算能力?在教学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1页的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时。我们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9页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形成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个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各册教材的目录来看,计算教学占很大比重。二是从历届的小学数学考试试卷来看,计算类的试题分值就占40%以上,这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计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是学生吸收知识进行打基础的阶段,只有把基础打牢固,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才能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数学是小学课程中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巨大帮助的一门学科,通过一系列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在数学解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相关策略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进行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倡导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各部分反复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也都表达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教育特点,是体现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与原人教版相比,新教材的口语交际从原来的6次减少为4次,总体难度也有所降低。新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三大特点:主题内容凸显交际、序列编排更加科学、教学提示更加明晰。这样的编排特点,更利于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使学生更容易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决不仅是一个选择过程,更是一个有目的的搜索过程。在确定的范围里的搜索有两种类型,基于选择的搜索和基于逐一接触的搜索,其中基于选择的搜索是由一系列选择和随后对被选择对象进行检验所构成的;而在未确定的范围里搜索,展现的是一种左右环顾、四处查看和自由回想的过程。问题的基本类型是由问题解决活动中的思维过程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算法、半算法、半启发式和启发式四种问题划分同解决过程的特征紧密相联系,同时也同问题解决过程中操作指令和内容指令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