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由于它涵盖了“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思想观念”等内容。因而,要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诵读,可以了解古诗词的优美内涵,还可以加入个人的理解与想象,从中找到令人心动、让人陶醉的美感。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会更深地理解、更好地接受,慢慢地就能把古诗词的名言佳句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落实这一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读名家名篇,与大师对话,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学生,面临的诱惑太多,电脑、电视等展现出来的快餐文化充斥学生的生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流传的经典作品与我们的学生渐行渐远,学生的文化积淀越来越少,文化素养越来越差,对古文经典越来越淡漠。  相似文献   

5.
吴怀林 《师道》2004,(3):26-26
曾几何时,小学语阅读教学盛行“整齐划一齐步走”,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在课堂上,学生似乎被一双无形的手捉到“同一朵花”上。譬如,老师说哪段字写得妙不可言,学生仿佛英雄所见略同,哇哇哇,一阵高声朗读;老师说哪个句子画龙点睛,学生似乎一下子茅塞顿开,刷刷刷,一字不漏地抄。一句话,老师说甜就是甜,说成就是咸。这种步调一致的“整体性阅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也伤害了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这为小语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感到语文阅读教学可分六步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教师和学生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事实上,平时学生在阅读上下也了功夫,但应用起来往往又感到不能得心应手,不论是描摹形象,表达感情,还是发表议论,语言总是干瘪贫乏。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阅读,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8.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质量,关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什么样的阅读风尚,则关乎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风貌,更关乎对优秀文本的创造水准和文化价值的传承程度。对于充满朝气、活力四射的中学生而言,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读物就如同一片五彩缤纷的原野,只要乐于徜徉其中,就一定能看到鲜花绿树,嗅到果实飘香,喝到清冽甘泉,体会到来自心间的遏制不住的愉悦和惬意……因此,阅读教学的作用绝不该是让学生去欣赏一条干瘪的毫无生机的丝瓜,而是在品尝一瓣甜汁四溢、唇颊留香的哈密瓜。关键是教师如何进行恰…  相似文献   

9.
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和语文文本资源,并抓住其切入点、链接处进入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大纲在阅读上要求: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张旭旦 《小学校长》2006,(6):32-32,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千万次地相信,若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又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品味语言,感受美;以境移情,欣赏美;走向生活,创造美,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王凌卿 《文教资料》2014,(15):29-30
成语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教学能够非常高效地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帮助达到教纲要求,让学生在词语积累、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思想水平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具有强大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没有他们的主动参与,教育便不可能发生。要想扩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在阅读教学中教者巧妙地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是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可见,诗歌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对诗歌教学普遍感到头疼,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收效甚微。老师讲得头头是道,陶醉其中,可学生却茫然若失,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要求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素养,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作教学作为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的体验过程,搭建生本对话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可持续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首先要求他们要有健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一个人在做人方面的缺陷会影响他一辈子。且仔细审视古人的“道菲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之说,发现这些观点很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就很自然地起着“传道”的重要作用,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道德人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时记得倾注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明确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应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中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目标不是单独、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使学生学会、会学、乐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要使学生“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关键在哪儿呢?一个字:“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讲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的提升和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多种途径,我认为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多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