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审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队目标应当坚持“培养人”的目标,体现体育价值的目标,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通过理顺学习、训练、竞赛管理体制,拓宽运动员、教练员选拔渠道,加强运动队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提高科学训练的程度来达成目标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高校“体教结合”中运动员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实施“体教结合”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与我国36所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成功培养体系,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培养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真正实现“体教结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开展早见效大的高校作为对象,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得出:(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将继续领导中、小学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2)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是我国运动员职业化的保证;(3)大学生运动员的资格认定将制度化、法规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困境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专职教练员的缺乏、高水平运动员的不足、资金来源的狭窄,以及资金的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困境的分析,力求从教练员的聘任和管理、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资金的筹备以及学校的领导等方面寻找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省16所高校的篮球教练员、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剖析了山东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现状,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山东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运动员邓亚萍和胡凯、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举重奥运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真正使我国高校成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访问调查法等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运行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运动队的资金及运动员来源;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教练员的水平等问题始终是限制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的瓶颈。相关政策的规范化;资金的多元化;高水平教练员的引进与培养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田径运动员胡凯,中国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高校成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教育部2012年认定的招收田径、篮球、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以及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的高校现行培养优秀运动员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经过与美国大学培养优秀运动员体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我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课程培养体制不健全;训练经费不足,来源单一;学训矛盾严重;建议我国高校领导加大重视力度,提高关注度,积极发挥大体协的作用;走高校竞技体育产业化道路;调整竞赛体制,提高竞赛水平,正确处理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对天水师范学院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管理的现状研究表明,学院高水平运动队在教练员的聘任、运动队队员的组成与来源、训练体系、训练的后勤保障、运动训练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从6个方面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探索训练、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心肺功能现状及训练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保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良好体能,取得优异成绩,是当前高校运动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测试了高校若干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员的心肺功能及有关指标,以了解其体能状况,供改进训练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在每搏量及纵跳两项指标较一般运动员强外,其它大多数指标并不具明显优势。篮球、足球、田径、排球、击剑项目间比较,除足球具明显优势外,其它项目的指标与常人相似,提示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泵功能并不理想。建议高校运动训练应加大体能训练比重,注重训练的质量;应增加比赛、建立高校水平运动队竟赛制度,并可定期进行生理功能、体能等测试。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对运动员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逐渐走向稳定。然而我国现行运动员社会保障法规体系存在的弊病,严重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的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的思考,以期对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制度,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提出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北航男排全体学生运动员的生源、录取、文化教育、运动训练、比赛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思考未来我国高校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为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王治郅回归事件"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篮球管理部门对职业运动员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以下弊端:(1)篮球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健全的法律管理制度;(2)行政管理部门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3)由于培养体制的不同,造成职业运动员与篮球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4、对职业运动员的管理没有突出"以人为本"按需所求的理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职业运动员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大学课余训练试点工作的剖析,揭示了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课余训练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而针对我国课余训练试点高校的实际,提出面向世界,加速改革,卓有成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去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软式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量表》对53名大学生软式网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分别比较了不同性别、训练年限、运动等级的大学生软式样网球运动员在流畅心理状态9个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男性大学生软式网球运动员比女性大学生软式网球运动员的得分情况更好,运动等级高的大学生软式网球运动员对自己的技术比较有信心,并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UBA联赛在全面推广高校篮球文化、培养篮球人才和扩大高校篮球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成绩斐然。2004年推出的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CUBSL)与CUBA联赛都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领导下的两个不同层次的联赛。无论CUBSL,还是CUBA联赛,都是为了推动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开展,提高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水平,逐步把大学办成我国篮球竞技运动人才的后备基地。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注意返回抑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注意研究的深入,返回抑制(IOR)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探测大脑信息加工的抑制功能的重要途径,但运动心理学领域却很少有相关报道。采用2×3×3×2混合设计对运动员的返回抑制特点进行初步探讨,组间变量为被试组别(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组内变量依次为外周线索概率(20%,50%,80%)、SOA(线索化开始到靶子出现的时间间隔)(200,400,700毫秒)和靶子出现的位置(线索化位置,非线索化位置)。实验表明,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拥有更强的返回抑制能力,他们能在较短SOA里较快出现IOR特征,抑制效应非常显著。两组被试的反应均受线索概率的影响,线索概率越低,IOR越早出现,说明被试能形成较好的认知策略来调整自己的注意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20.
研究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问题,指导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训练、赛中风险处理,对实现竞技体育以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和数理统计法,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并建立了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项群参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风险应对策略,以期为国内高水平运动员在参赛期间正确应对参赛风险,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