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究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欣喜地感受到:新课改,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但欣喜之余,我又有很多困惑。到底该怎样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呢?这几年一路摸索着、艰难地走来,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活”,而且要真实、有效。而我们的老师只重视了“活”,忽视了真实有效。那么数学课堂怎样才能做到真实有效呢?  相似文献   

2.
“活而不乱”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传统课堂中“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否定。课堂上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丰富教学情境的发展现、灵活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何界定“活”与“乱”?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存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发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课堂现象:设置情景的牵强,合作探究的混乱,课堂上人声鼎沸,不再井然有序……学生更“活”了,课堂更“乱”了,教师也不太敢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于是,我开始反思。课改要的就是这样的课堂吗?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理想中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师生生命中的精彩篇章。那么,要怎样才能使物理课堂“活”和“乱”呢?关键在于老师的诱导,我在探究教学中是这样尝试的。  相似文献   

5.
专家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在课堂上学生为了抢答提问把手举得很高;有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对这种“活”,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教学中,我常常听很多老师说到:“现在的学生太闹了!老师真是难当!”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堂气氛便呈现出死气沉沉;如果开放了课堂教学,学生就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呈现出无序状态。会被人指责为;“太乱了,这叫什么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经验是:“乱中求序,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要把课堂激活,离不开一个“新”字。“活”了才有“新”,“新”了必定“活”。语言大师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实践证明: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话。那么怎样才能“活”呢?我认为应从“新”上着手。  相似文献   

8.
姜媛媛 《成才之路》2013,(21):88-89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为此,我上了一堂四年级教研课《摩擦力的秘密》(苏教版),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讨论,有分歧,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活”中现精彩。那么,课堂如何才能“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所谓“活”,活在学生的情绪、兴趣,更活在学生的思维、思想。“活”,是形式,是过程,也是状态。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活”起来呢?我认为因素很多,但问题情境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我看来,问题情境,是历史课堂学生情感与思维活起来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童亚丽 《宁夏教育》2005,(11):50-50
在音乐教学中,我常常听很多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太闹了!老师真是难当!”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堂气氛便显得死气沉沉;如果开放课堂,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呈现出无序状态。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经验是:乱中求序,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讨论,有分歧,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活”中现精彩。那么,课堂如何才能“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想,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探究的效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想方面做得如何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几个真实的研究课教学片段,审视在引导学生推想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韩芳 《成才之路》2012,(35):65-65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而高三政治的复习课又特别注重理论体系的把握,老师如果设计不好,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高三政治教学如何设计才能有好的效果呢?我认为紧紧抓住一个“活”字,政治课堂就会异常精彩,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跨入新课改的时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课改的要求呢?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要使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使用教材以及运用机智、幽默的教学艺术,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下面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强调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于是教学中学生“活了”,但课堂上很难出现教师所期望的那种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2种选择:要么加以干涉,重新回到以前的教学模式;要么放任自流,教师不闻不问,学生就像上自习课。这使很多教师陷入困境。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又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什么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我认为.关键要看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能否给学生一个“活”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把课讲活呢?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个体均有发展的空间,教师们做得都比较好。但与此同时,很多教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课堂上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教师的引导也变得小心翼翼,该导时不导,不该导时乱导。那么,我们应“导”在何处?如何“导”?“导”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19.
要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浅谈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特别是课堂讨论,往往流于形式,看似热闹,实则低效,甚至是无效。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怎样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