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地理     
《招生考试通讯》2007,(3):44-47
(一)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简化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 地球     
有关地球的基础知识,列为初级中学地理课的开首章节,承接了小学自然常识课和地理课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如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更替,四季变化及其成因,地球上的五带,地球与太阳的关系等,并在学生已有地球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和扩充,  相似文献   

3.
袁俊科 《地理教育》2013,(Z2):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内容的要求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条。第一条标准重在"演示",意在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二  相似文献   

4.
赵慧 《职教论坛》2003,(8):37-37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公转”一节属地球概论范畴,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之一。由于高一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几何,空间想象等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涉及球体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很多同学更是难以理解。为此,本人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演示法与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作图、练习等方法交替使用,相互补充,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一、演示与创设问题情境相结合,层层深入,以境诱思关于地球自转部分,可先放映一段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光盘,给学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但看完之后…  相似文献   

5.
邱涛 《地理教育》2003,(4):41-42
一、难点突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各类考试中,又常常出现与公转有关的一些问题,如昼夜长短问题、正午太阳高度问题、季节问题等.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直射点的移动过程.因为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的产生都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一课。涉及到地轴倾斜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位置发生有规律变化导致温度有规律变化的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光线直射斜射引起温度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地球公转过程中所产生现象的探究。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课前我对五年级整段的学生进行了科学前概念的调查:充分暴露学生的科学前概念统计数据发现,许多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错误的认识,较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地球  相似文献   

7.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它们位置的变化,形成了年、月、日和四季. 1.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地球绕太阳一周,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来一次,我们把这样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是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陌生,所以我在教学以前,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如,年是地球公转形成的,以及古代关于月的规定等等。通过学生亲自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通过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的方法及习惯。其次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使大家了解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一年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还有二十四个节气;同时又知道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具体时间是 365天 5小时 48分 46秒…  相似文献   

9.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地球的运动”单元“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一课中的地球公转实验存在模拟困难的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和学生的知识获取。为此,可利用自动追踪平台、地球仪、旋转轨道、变温油墨、数字温度计等材料组成一款“自动旋转追踪式地球公转演示仪”。该装置能够保证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一个方向,且能通过数字温度计、变温油墨等呈现温度的变化,通过自动旋转模块让公转能够自动进行,从而让演示效果更明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光照图;在同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也会得到不同的图形。地球在公转轨道的某一位置,全球各地太阳高度的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年变化和年变化值,都可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多次的图形转换,使同学们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获取对地球公转的认识,准确、透彻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习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地球一边绕太阳做公转运动,一边绕地轴做自转运动.在公转一周的过程中,经历约365.25个昼夜,这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地球每年自转365.25圈.但实际上地球公转1周,自转的圈数要比昼夜更替数多1,而达到366.25圈。  相似文献   

12.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公转形成黄道平面,地球自转形成赤道平面,两者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交角为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图:  相似文献   

13.
考纲变奏     
(一)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简化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将“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简化  相似文献   

1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从而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更替的现象。因此“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这一知识点,又是认识地球公转意义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  相似文献   

15.
恒星年是以某一恒星或星系作为参照物,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一周的周期。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以致地球无论怎样绕日运动,地轴的空间指向完全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如右图。因此,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的真正周期.1恒星年T=365.25636日。只有恒星年才能真实的计算出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所以恒星年具  相似文献   

16.
李密 《物理教师》2001,(12):28-28
由于地球的自转、月球的公转以及地球的公转 ,产生了日月年的现象 ,因此有些人认为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以及地球公转的周期就等于日月年的时间 ,实际上它们并不完全相等而是相差一点 ,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 .1 日的概念以地球自转运动周期为基础的时间单位叫日 .根据参考点的不同 ,有不同的“日” .以恒星为参考点的计日单位为恒星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计日单位为太阳日 .地球自转一周 36 0°所需的时间是 2 3时 5 6分 4秒 ,这叫做一个恒星日 ,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天是2 4h ,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 ,一…  相似文献   

17.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的唯一原因吗?事实上,无论地球自转与否,地球上都会产生昼夜更替。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自转周期若与公转周期相等,则地球上对着太阳或背着太阳的点将会永远保持这一姿态,也就是说,是正午的永远是正午,是子夜的永远是子夜,从而没有昼夜的变化。这不就说明在地球自转时,也有无昼夜变化的时候。请看图1:图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也在自转,但它的自转角速度与公转角速度相等,地球在位置A时,参照点的地方时为午时,地球从位置A公转到B时,公转了90度,同时地球自己也自转了90度,参照点的地方时还是午时;同理…  相似文献   

18.
史军 《中学科技》2013,(8):20-20
地球绕着太阳以它同有的运行规律公转,决定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如期而至。每当数九寒冬或酷热盛夏来临之际,爱幻想的人们总渴望能有一个冬暖夏凉的地方。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地球上确实有一些幸运儿居住在冬暖夏凉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则被称为地温异常带。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教学》2012,(5):45-47
细小组合+合理操作 吕晖 1.细一小的组合 细小既包含着人数小的表象,也蕴含着分工细致的内涵,组合就是要将各有特长的成员融合成一个整体以期发挥最大的效益。《四季更替》中的地球公转模拟实验,需要1人固定地轴使地球仪朝向北极方向不变,需要1人有序移动地球仪模拟公转,需要至少2人在最佳观察点重点观察,因此小组合作以4人一组为最佳,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对“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这样的科学概念不易理解。我们在“四季的变化”一课教学中,以具体、形象、直观的形式模拟变化情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教学形式和实验方法 1、创设一个模拟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宇宙”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