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动,让电视新闻更好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青年记者》2006,(20):58-59
把互动引入电视,应该说是几年前才兴起的新事物,但其发展速度之快绝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2002年1月,开创中国民生新闻理念之先河的《南京零距离》首次在电视新闻栏目中开设了“现场电话”,让观众直接参与到新闻节目中,与主持人在热线中就某个话题进行交流,把自己的心声传达给栏  相似文献   

2.
魏令华 《新闻三昧》2005,(12):36-36
企业报要发挥作用,就要让读爱读、爱看。如果读不愿意读、不喜欢看,就无法发挥报纸的作用了。因此,我们要始终追求这样一个目标:让报纸更耐读、更好看。具体包括:内容更耐读、更好看——贴近企业中心工作,新鲜、重要、有趣、有益,是读欲知而未知的新闻事实,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标题更耐读、更好看——简明贴切,生动传神,能给读带来美感和愉悦感,  相似文献   

3.
孙涛 《声屏世界》2007,(4):32-33
眼下,电视新闻互动话题正以其双向、即时、贴近、便捷的特点吸引着传受双方的目光,就是一向秉承严肃新闻传统的央视新闻频道,在2006年6月5日改版后推出的两档新栏目《朝闻天下》和《360°》也不约而同开设了互动话题板块。倾听观众心声,把握舆论主流,互动话题无疑已经成为当今电视传媒争夺受众、聚敛人气的一种特色“武器”。  相似文献   

4.
高山 《新闻传播》2007,(5):62-62
按照传统新闻理论,新闻应该不加渲染,用事实说话。而如今,由于各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的重压下,有的媒体不顾新闻质量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口味,甚至出现假新闻或者使新闻走向娱乐化。如何做到质量与市场兼顾,笔者结合黑龙江电视台《公共新闻网》节目的新闻采编,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几乎所有的新闻理论都会告诉我们,新闻是以“真实”为核心的。随着电视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在许多包括新闻杂志类节目在形式上越来越“戏剧化”,采用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化”的手法。作为信息传播的形态之一,电视的艺术化倾向是否改变了新闻的真实?本文试图通过电视新闻杂志部分表现手法的归纳和分析,理性解读新闻“艺术化”与真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新闻更有吸引力?如何让新闻更好看更耐看呢? 采访到位 新闻增色 新闻永远在路上,新闻永远在第一线。作为记者一定要在新闻发生时就在第一现场,或者新闻发生前就已经在现场。这个要求对社会新闻的记者来说,现在执行得还可以,但是对财经新闻、时政新闻的记者来说,执行就差很多。可能是迫于交稿压力,或者是挣分需要,如今很多记者爱坐在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7.
周振华 《新闻世界》2010,(11):94-94
随着电视业的不断发展,原本处于我国电视媒体薄弱环节的县级电视台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县级电视台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法。  相似文献   

8.
9.
曾艺丹 《新闻窗》2008,(5):125-125
采访是一门艺术,如何理解、认识、掌握、运用和发展这门艺术是新闻记者的不懈追求。在采访的工作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注意,那就是抓细节。就电视报道来说,细节是增加电视新闻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新闻记者理解、认识、掌握、运用和发展采访艺术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10.
蒋建铭 《视听纵横》2003,24(6):33-35
学作品的创作必须有一个典型化的过程,即作家从客观实际生活出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的加工、改造,通过个别揭示一般,通过现象反映本质,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创造出具有典型性的形象的创作过程。典型化是概括化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与报纸及广播中的新闻具有较大差别,电视新闻能够通过画面及同期声对新闻内容进行呈现,为观众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电视台记者出镜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出镜技巧,进而更好的在新闻现场完成人物采访及新闻事件评论等方面工作,将新闻事实呈现于观众眼前,更好地完成信息传递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的电视新闻“软处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让“软新闻”真正软下来,进而使“软新闻”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让“硬新闻”在不失“硬”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地保留“软”内核和深化“软”内容。“软新闻”即社会新闻。尽管学术界对社会新闻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并没有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软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软新闻”和由“软新闻”引申出的“软处理”。这里的“软”是指情趣性,“硬”则是指思想性。“软”并非软绵绵,更不是追求低级庸俗的东西,而是指新闻事实的表…  相似文献   

13.
余云 《新闻世界》2001,(4):20-21
电视新闻策划是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产生的,新闻从业人员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最佳的效果赢得最大多数观众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访谈作为电视工作的创新成果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种新闻栏日的重视.虽然访谈有着吸引力强、可塑性高的优势,而且节目内容的深浅度也可根据需要灵活把握,但是,由于很多实际问题的困扰,比如时长有限、主题严肃、内容枯燥等,让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操作难度很大,想做得“好看”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指的"噪音"不是我们平常遇到的对工作、学习、生活造成干扰、污染的令人厌烦的声音.而是采用"噪音"的引申义."噪音"是新闻传播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新闻传播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新闻作为“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基本要求就是具有真实性和新近性。这当中真实性是前提,是生命。也就是说,凡所报道的新闻理应真实,不真实的信息便不能成为新闻,更不能报道。电视新闻不仅需要包括以上要求,而且镜头表现手法也必须真实。然而,近一个时期,一些电视媒体的电视  相似文献   

18.
细节镜头让电视新闻更具感染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单条长度一般在几十秒至一分钟左右,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打动观众,让人过目难忘,除了题材新颖、主题深刻外,细节镜头也至关重要。如果说题材和主题是树木的主干,那么细节镜头则是树干上的枝叶,起着修饰、衬托、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会让电视新闻更加真实可信、深刻感人。  相似文献   

19.
刘旭  杨曼 《记者摇篮》2005,(11):55-56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少陈述、多表现。在作品中应该从主题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播给听众,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印象深刻,使听众久久不能忘怀。而细节描写的则往往会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用细节说话的作品也越来越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和喜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和作品,谈谈广播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最重要的审美价值就是真实,一个电视新闻作品如果失去了真实,画面拍的再好,解说词写的再精彩,这个新闻作品都将失去价值。这里所说的真实是新闻内容一定要真实。而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视听形象的真实感,如果表现手法得当,就会大大增加新闻的感染力,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