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叙述学上,叙述故事的人往往被称为叙述者,叙述者无疑对电视的传播效果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大众传播时代的叙事主体是群体化的,策划、采编、撰稿、制作等过程无疑是群体化的过程,在其运作的过程中叙述主体的个性化功能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受制于传习下来的叙事规范.  相似文献   

2.
李勇 《新闻传播》2010,(1):114-114
本文试从三个具体的方面来分析和阐述电视讲坛类节目成功荧屏的原因及构成要素,并对其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走向做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饶军 《新闻界》2009,(2):152-153
地方电视台的电视讲坛节目要想立足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必须摆脱<百家讲坛>的影响,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特点和爱众需求实现创新与突破,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才能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4.
邢淑慧  李翔 《东南传播》2022,(5):127-130
在知识视觉化的后现代欲望中,电视文化节目的沉浸式传播继承并颠覆了传统媒介传播的特质,成为“第三媒介时代”的主要传播模式。本文以电视文化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戏剧“影视化”表达和技术赋能强化身体沉浸感的传播特点,从叙事、视听感官和意识三方面阐述沉浸感营造来自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破壁,从而思考电视文化节目传播的价值取向,以供更多的文化节目取长补短、开辟创新。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走红至今,地方性的电视讲坛类节目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形成了一股"跟风"的潮流.然而近一两年,人们对讲坛类节目审美疲劳,此类节目的收视率急剧下降.种种迹象表明,讲坛类节目在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6.
董毅 《新闻界》2007,(6):136-137
本文对重庆电视台的音乐讲坛节目进行了方法分析,旨在探讨电视讲坛这种节目形式传播专业性知识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汪春荣  王倩  李月 《视听界》2009,(4):111-112
顺应讲坛类节目形态广受关注、历史人文类节目题材深入人心的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热潮,高淳电视台认真研究论证讲坛类节目在区县台开播的可行性,借鉴吸收此类节目在经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找准节目内容选题的切入点,于2008年11月7日在南京市区县率先推出了一档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质、又被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讲坛类节目——《话说高淳》,以演播室讲座为主,辅以解说、画面、字幕等多种电视元素;以高淳方言为演讲预言,以地方文化名人为主讲成员,  相似文献   

8.
电视讲坛节目以其特有的方式,借助于电视媒体把传统古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精英文化”同“大众文化”的距离。它的出现必定要促使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界定。围绕电视讲坛节目出现的一系列争议和批判,正反映了广大受众选择的多样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文化市场的这种分化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一种年轻而又具观众缘的节目形态。它以主持人、嘉宾、观众等在演播厅里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语言交谈形式,就共同感兴趣的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或某一人物发表看法、提出主张,引起情感上积极的沟通和共鸣,从而达到节目的最佳传播效果。因此,真实是它赖以生存的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与电影叙事的比较,从媒体实践、视听关系、叙事和叙述者等四个方面考察非虚构电视节目的叙事现象和叙事特征.着重说明,与主流电影首先作为叙事的表现相比,电视媒体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与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资讯:与电影自我讲述和以叙事为目的不同,电视是以叙事作为修辞手段之一,非虚构电视节目的叙事表现为一种他者讲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讲坛"节目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电视讲坛”节目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节目类型目前的生存状态。文章认为,此类节目顺应了当前中国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其“热”则是几个因素导致的综合结果。文章特别指出,不应给此类节目过高的文化期许与责任负担。  相似文献   

12.
早期的电视讲坛节目大都将受众定位为高端人群,欲以质取胜。实践证明,这种策略只能导致曲高和寡。在此背景下,《百家讲坛》开始变脸,将学术讲座演绎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都能听懂的文化俗讲。这种面向大众的传播转型,不仅使受众增加,而且对讲坛类节目的文本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13年由《爸爸去哪儿》引领的亲子类节目,火遍整个荧屏,"星爸"和"萌娃"的组合也让无数的观众为之倾倒。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将会有24档亲子节目扎堆在荧幕播出。由此,拉开了2014亲子年,把亲情放在了大众视线之内,让大众感受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浅析亲子类节目在电视娱乐传播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自2006年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走红至今,地方性的电视讲坛类节目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形成了一股"跟风"的潮流。然而近一两年,人们对讲坛类节目审美疲劳,此类节目的收视率急剧下降。种种迹象表明,讲坛类节目在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5.
张双燕 《东南传播》2010,(11):134-135
电视娱乐节目以其轻松自然的节目样态、搞笑逗趣的节目氛围、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成为当代收视群体集体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的好途径。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也成为了推动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电视娱乐节目备受青睐的今天,盲目追求试听效应和商业利益,也使得盲目追求“主持风格个性化”的现象渐渐进入观众的视野。因此,这就要求主持人在具备语言个性的同时,也要适“度”而止.用适当的语言传播策略引导自己,寻求语言个性与广播电视语言共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访谈、讲坛类节目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多形式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信息高速化发展时代,电视传媒的正面力量不容忽视,其中的文化访谈、讲坛类节目更承担起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它的发展趋势将直接影响社会文化氛围和民族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逐渐完善的传媒市场之中,电视节目属于重要的竞争主体,虽然会受到很多新媒体的挤压,但是电视节目仍旧保有其发展优势。借助电视节目,可以运用图像与声音,更好地对媒体信息进行传递。电视节目的种类比较多,其中纪实类的电视节目在节目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一般纪实性的新闻节目会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但是纪实类的电视节目存活的难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这类节目受到内容的限制,很难将趣味性进行展现,还会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但可以从叙事策略方面对这类节目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19.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一种通常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大众传播活动,包括新闻访谈、人物访谈、演播室聊天、情感交流等节目类型。主持人往往与现场嘉宾围绕既定的话题,针对疑问或争议展开讨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或沟通不同观点的目的。这类节目贵在有感而问,有问而语,它的出现打破了电视节目的僵硬模式,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20.
俞杭英 《视听纵横》2008,(4):99-101
近两年,叙事理论运用到电视研究中似乎成了电视文化研究的热点,融图像、声音、文字等叙事媒介为一体的电视,能现场同步地对事件进行记录描述,它已成为“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叙事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