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学层面看,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从交往的视角来考察,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是以生成和发展人格为旨归的个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变换过程。交往的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教育交往的情境。  相似文献   

2.
交往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共同体的创造性交往活动,交往教学的过程既是交往的过程又是创造的过程,创造是其最高本质。从交往教学所具有的凸显“解放”的目的性,强调对话与沟通,重视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等几个特征来看,交往教学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交往教学为基本途径,整体改革创新大学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3.
教学交往包括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两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素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营造这种良好的交往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素质呢?  相似文献   

4.
李晔 《今日教育》2006,(11):8-9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广大教师常常忽视教学交往,导致教学中交往的缺场;或者滥用教学交往,导致教学中交往的失当,进而使交往的主体价值没能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和显现。鉴于此,如何对缺失加以救治和弥补,提升教学交往的合理性,还教学以交往的本真面目,已成为当务之急。[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以回归生活世界为主旋律的高中政治新课程要求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呼唤师生交往。然而,现实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交往流于形式、交往过于做作、交往存在垄断、交往呆板预设等弊病,迫切需要在课堂交往中注重平等对话、付出真爱、相互学习、讲求实效,建构真实有效的师生交往,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教学交往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实质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要提高师生的交往能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需要提高交往能力,应该是学校的所有人,主要是教师(包括校长、主任等)和学生。他们所需的交往能力,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从交往的类型来看,有教育交往和日常社会交往之分;教育交往中,又有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之分,它们都需要一些共同的交往能力和专门的交往能力。本文将着重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一、交往能力的构成从不同角度,可以把交往能力分为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调节能力,或分为思维能力、行动能力。本文…  相似文献   

7.
招聘启事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一种交往。现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交往的缺失和阻隔,普遍存在着“虚假交往现象”.比如有:交往的形式性、交往的造作性、交往的袭断性、交往的独裁性等,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努力加入课堂教学改革中.研究疏通、创造课堂教学交往的种种途径.使课堂教学交往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提高教学交往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交往能力,是语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营造气氛。增强交往信心;阅读课,学习交往知识;合作学习,增加交往频率;实践活动,规范交往言行,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语教学进入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交往教学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交往这一新概念的诞生,标志着主体教育理论开始纵深化发展,必将形成交往教学的全新教学理念。交往教学理论关注教学交往,并将引起教学在目标、内容、模式、质量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观念转变。要真正实现教学交往,需要针对教学交往的主体、目的、媒介、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交往的几大关系 (一)交往和交往形式与生产力的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货币使任何交往形式和交往本身成为对个人来说是某种偶然的东西。因此,货币就是产生下述现象的根源: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个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纯的个人的交往。可见,交往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关注学生交往的心态,创造学生交往的机会,指导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交往。  相似文献   

12.
交往学习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交往活动课理应遵循在交往中学习交往的原则。具体地说,交往活动课必须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出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遵循以情感悦纳为主导的师生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6,(1B):27-2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数学课堂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纵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存在着真正交往与虚假交往,互动式交往与应答式交往这两对不同的形式。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跨界民族交往心理是构成跨界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跨界民族关系是通过跨界民族心理与交往实践具体体现的。从阐释跨界民族交往出发,参照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认为跨界民族交往心理的基本要素是由边境跨界民族交往的内在驱动力、认知、情感体验、意识和交往行为共同构成。跨界民族交往心理体现了跨界民族关系的心理指标体系,从内在方面折射着跨界民族关系的变迁,对理解跨界民族交往、协调周边关系乃至推动世界的多元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个人功利主义交往观的分析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在社会生活中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与人交往。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交往的动机和目的就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交往的意识显著增强、交往的手段日趋便捷、交往的关系更为复杂。这里,我们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个人功利主义交往观作一分析与批判。一、个人功利主义交往观的界定及其表现个人功利主义交往观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功利为目的的交往观。我们反对个人功利主义交往观,不是要反对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而是反对…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论愈来愈肯定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的必要性,叶澜教授的“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师生交往能促使双方主体性的展现,师生双方在交往中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外交往历史条件的理论揭示了:对外交往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互动结构体。作为对外交往的客方是否有意地敌视、封锁己方,作为对外交往的己方是否自觉不自觉地与世界隔绝,再加上决策者是否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提出处理对外交往中一系列问题的正确决策,这三者是实现对外交往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交往理论的拓展及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交往活动与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实践活动,认知活动密切相关,20世纪教育发展表明,教育交往理想不断拓展,成为教改前沿课题的理论基础之一,交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重要概念,教育交往理论划分为社会性交互理论与个别化交互理论,远距离教育交往理论具有核心地位与作用,运用教育交往理论指导教学模式改革以增强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交往形式范畴和生产关系范畴都是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的基础性范畴。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交往形式范畴是生产关系范畴的不成熟形态,而用生产关系范畴取代交往形式范畴。有学者则以马克思曾并列使用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形式范畴为由,驳斥学界将二者等同的一贯说法。鉴于对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关系范畴二者关系的矛盾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把生产关系范畴和交往关系范畴的关系予以澄清。通过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以及生产关系范畴和交往关系范畴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生产关系是交往关系的基础,而交往关系则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即表现出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社会测量法,测查小学阶段蒙汉儿童异性同伴相互交往的状况。旨在研究蒙汉小学生异性同学之间是否能建立正常的同伴交往。对测查的结果作t检验、方差分析等。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蒙汉、城乡儿童,异性同伴相互交往的程度远远低于同性伙伴相互交往的程度,异性同学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往;异性同学相互交往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