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数学教育历来主张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就体现了这一文化传统.回望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数学教育联系生活现实或激进过热,  相似文献   

2.
陈景润,一个辉煌的名字,一位数论领域中无人企及的天才。虽然,这位数学泰斗已经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解放日报》记者郑宪一年前写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悲壮》,今天读来,依然是那么撼人心魄,那么催人深思!文章以陈景润弥留之际的生活为线索,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位数学天才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憧憬向往,以及在待人接物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人格力量。“科学的辉煌与悲壮同在。”陈景润辉煌而悲壮的一生,将彪炳史册,万世永存!  相似文献   

3.
30余年前,描写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引发了无数人对探索数学未知的向往;20余年前,陈省身登高一呼,让国人燃起中国数学走向国际数学前沿的无限期望;今天,以姜伯驹为代表的一代  相似文献   

4.
论争一:中小学数学课程是否要照搬苏联? 1949年以前.我国数学教育深受英美数学教育的影响。仅就使用的教材看.大多从国外引进,耳熟能详的就有《3S平面几何》《范氏大代数》《斯盖尼解析几何》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是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5.
【正】30余年前,描写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引发了无数人对探索数学未知的向往;20余年前,陈省身登高一呼,让国人燃起中国数学走向国际数学前沿的无限期望;今天,以姜伯驹为代表的一代  相似文献   

6.
1.何谓新《大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9次颁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988年国家教委根据《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初对这个大纲初审稿进行了全面修改,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审查通过,1992年6月由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全称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也称新《大纲》。  相似文献   

7.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有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规定基本相同,即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  相似文献   

8.
<正>文章同样是贴近地气跑出来的,尤其是写人物传记。我不由得想起写长篇人物传记《陈景润》的有趣经历了。那是1997年春,陈景润去世一周年。厦门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写一部比较完整记叙和描述这位传奇式数学巨人一生的长篇人物传记。我见过陈景润。1981年5月,我当时还在江西师大中文系任教。正逢母校建校6 0周年,我作为校友代表应邀回厦大参加校庆。在隆重的庆祝大会上,我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提到数学,你也许会想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提到陈景润,你也会想到哥德巴赫猜想;提到哥德巴赫猜想,你或许还听过这样的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今天,小女子我就从"皇后"讲起如果你只看主标题,会以为我是超级玉米?错了,我这里不是要跟你讨论李宇春首张大碟《皇后与梦想》如何如何,我说的可是我所学的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启蒙》2009,(Z2):42-43
人物档案:陈景润(1933—1996),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著名数学家,主要研究解析数论,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这一成果国际上被誉为"陈氏定理"。著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  相似文献   

11.
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逝世,数学王国的一颗巨星殒落。徐迟的报告文学名篇《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于1977年,陈景润也是从那时起才名扬四海的。然而陈景润被发现却是在“文革”阴影笼罩的1973年。哥德巴赫猜想1973年新春的一天,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在中科院一次大会上作报告时,谈到数学研究所一位青年研究人员取得了一项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报告中的寥寥数语拨动了新华社国内部记者顾迈南敏感的神经,立刻邀约我(当时在新华社摄影部当编辑)一起去中科院采访。我们来到地处三里河的中科院院部,当时国家科委和中科院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国家科…  相似文献   

12.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塑造的数学家陈景润的形象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公式:数学家=不食人间烟火、缺少感情和乐趣的书呆子。许多见过张伟平的人都说他不太像数学家。同样对陈景润十分崇敬的张伟平说:“陈景润的年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今天如果再用徐迟报道里的一些描述想象数学家,将是很大的误导。”作为一位新生代数学家,张伟平的生活既单一、自然,也真实、现代;他的工作既充满了紧张和刻苦,也充满了快乐和丰收。他热爱数学,已经将数学融入了他的生命;他同样热爱文学和电影,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将…  相似文献   

13.
陈景润去了。他用自己63岁的年华为世界和人类的数学事业,作也了永垂史册的贡献,而他不大的年龄,早逝的年龄,却又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数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留下了无限的遗憾。1987年,我在完成《关于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研究》论文之后不久,曾与《新体育》杂志的老记者史玉美女士又一次去中关村,在一个夜晚,见到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当时,另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张广厚刚刚去世,年龄只有50岁,为此,我们也就特别关注陈景润。他那时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好,两次被汽车撞过,帕金森氏综合证也很严重,行走不方便,言语受影响,似乎思维也因此…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设想】《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一课。本单元相对应的课程目标是"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内容标准是"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  相似文献   

15.
火柴游戏     
陈景润是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著有《初等数论》、《1+1余外集》等。据传陈景润喜欢智力问题,特别是某些游戏,比如火柴游戏,下面是出自他手的一个小游戏。24根火柴可  相似文献   

16.
《课程.教材.教法》2017,(10):100-105
百年来,高中代数教科书的发展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民国时期,高中代数以式和方程为主,知识数量不断增加;新中国成立后,高中代数逐步删减,式和方程的知识几乎消失殆尽。民国时期,高中代数教科书个性鲜明;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多年,高中代数教科书形成了堪称经典的"蓝本"。时至今日,高中代数需要现代化,这种现代化设计需要在各数学分支平衡中寻找出路,并且以最基本、最本质的数学观念来组织越来越多的数学对象。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月,《人民文学》杂志新年第一期发表了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该文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和发展的历史,以及陈景润是如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艰苦环境下通过顽强努力取得了(1+2)的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92页:“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仅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春.  相似文献   

19.
一株数学之花树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盛开怒放。这株花树就是今天举世闻名的陈景润——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著名数学家。二十八年前,这株花树的种子,落在祖国东南海滨厦门大学这个培育人材的苗圃里,它在这里萌芽、成长,并开出了第一朵鲜花。让我们追溯一下这株花树生长的经历吧。  相似文献   

20.
王金昌 《教学随笔》2012,(Z2):22-23,78,79
正①陈景润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②作家徐迟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一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1978年1月进行了转载,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不久,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陈景润作为年轻的代表之一坐在主席台上。③作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陈景润之后继而出现了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在"函数值分布论"领域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他们成为一代中国青年学习的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